分享

胰岛素抵抗的真相和中医的应对方法举例

 一元堂中医张 2023-09-29 发布于辽宁

     众所周知,糖分在人体的代谢,被分成四个过程,即:消化、吸收、储存和利用。如下图所示:

图片

      而实际上,糖尿病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后面的两个过程之中,即出现在“糖分的储存和利用”的过程之中,胰岛素抵抗也就发生在这两个过程里面。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发生胰岛素的抵抗呢?首要的原因,就在于糖分在人体的储存和利用过程都要在细胞内进行。经过人体胃肠道消化和吸收而来的糖分,要被人体的细胞和各种结构利用并储存,有一些过程是需要胰岛素的作用的。比如:葡萄糖分子进入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是需要胰岛素的;而葡萄糖分子进入肝细胞时,是不需要胰岛素的介入的。进入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的糖分,其代谢的过程,不能直接影响血糖;唯独进入肝细胞的糖分,其代谢结果是可以直接影响血糖的水平的。这都是大家所熟知的问题!

另一个不为大家普遍知晓的问题是:葡萄糖分子能够在人体内正常被利用和储存必须有一个前提,即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糖分,只有在“葡萄糖激酶”充分催化的情况下,才能被人体很好地利用和储存,否则,葡萄糖分子在人体的代谢就要受到影响。

所以,胰岛素能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一是“葡萄糖激酶”的水平正常;二是人体地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正常。而现在的研究表明,在人体处于饥饿或者糖尿病的状态时,人体内的“葡萄糖激酶”水平是低于正常的;也就说此时的进入人体的葡萄糖分子无法正常地被利用和储存。再有现在的糖尿病患者,都被普遍地要求限制饮食,而人体对于物质和能量地需要是永恒的,所以才会有“糖异生现象”的出现,“酮体”的出现,即是明证。随着“糖异生现象”或隐或显的出现,表明人体的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此时处于被异常消耗的情况,也就是说此时人体储存葡萄糖的两个“仓库”,即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实际上已经处于“缩小”的状态了,因此,“胰岛素抵抗”也就发生了。

图片

上面这张图,能让我们更为清晰地了解“胰岛素抵抗”的过程。

胰岛素抵抗现象的出现,还会影响到人体的血液运行,进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 ISBN 7-117-05903-6)第6版在阐述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时指出: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必须以高于正常的血胰岛素释放水平来维持正常的糖耐量,表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处理葡萄糖的能力减退。约50%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IR,在肥胖、血甘油三酯升高、高血压与糖耐量减退同时并存的四联症患者中最为明显。近年来认为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生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但是胰岛素抵抗是如何导致血压升高的,尚未获得肯定解释。”

一句话,胰岛素抵抗的出现,是因为人体对葡萄糖的催化不利,导致了人体对葡萄糖的储存和利用不良所致。这好比人体对葡萄糖“加工”的机器和仓库出了问题,而胰岛素这个“传送带”也就失去了部分的作用。这才是问题之所在!

下面,我们借助仝小林教授的两则医案,来看一看中医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医案1,代谢综合征

曹某,男,42岁,2009年12月7日初诊。

主诉:2型糖尿病7年余。患者2002年因“易疲劳,乏力”入院诊查为“2型糖尿病”,曾服二甲双胍等药物治疗。刻下症见:口干口渴,饮水多,尿量多,纳食多,全身乏力,右肩右上肢麻木。易饥心慌,眠安,大便正常,每日2~3次,夜尿1~2次。身高173cm,体重100kg,BP(血压)145/105mmHg。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沉小滑略数。既往高血脂7年余,高血压7年余,2009年5月睡眠憋气行耳鼻喉科手术治疗。查:HbA1c(糖化血红蛋白)8.4%,TG(甘油三酯)2.49mmol/L。现用药:马来酸罗格列酮片4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1次。

西医诊断:肥胖症,高血压病,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脂肪肝。

中医诊断:膏浊病。中医辨证:胃肠实热证。治法:清热通腑,燥湿化浊。

处方:酒大黄(单包)15克,黄连30克,化橘红30克,决明子30克,生山楂30克,红曲9克,藏红花(分冲)2克,三七15克。二诊(2010年2月25日):口干口渴减轻,纳食减少。HbA1c(糖化血红蛋白)7.4%,TG(甘油三酯)1.9mmol/L,BP(血压)140/90mmHg。

按(1)患者以“血糖升高[HbA1c(糖化血红蛋白]8.4%”为主诉就诊,伴有口干口渴、纳食增多等肠胃实热证的表现。患者平素饮食多肥美,“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逆,转为消渴”。长期过食肥甘和少动,生膏生脂,引发肥胖;肥胖生中满,中满生内热,脾失健运,导致枢机不利、大气不转,进而化热、化湿、化痰、化浊。肝胆火盛则发眩晕,胃肠热盛则生消渴,浊入血脉则血脂异常,膏聚脏腑则生脂肪肝等。

(2)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邪热壅聚之痞证,可作为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基础方,方中用大黄二两,通腑泻浊,能清胃肠之实热,导中满,清气分热。《伤寒贯珠集》曰:“盖热邪入里,与糟粕相结,则为实热,不与糟粕相结即为虚热,本方……盖以泻热,非以荡实也。”可见此二两大黄功在清热开痞,而非泻下燥结。酒制大黄能增强活血通络的作用而清血脉,降膏浊。《金匮要略》中泻心汤取大黄入血分而清热凉血,用于治疗血热之吐血衄血。《本草思辨录》曰:“夫大黄之为物有定,而用大黄之法无定。不得仲圣之法,则大黄不得尽其才而负大黄实多。否则为大黄所误而大黄之被诬亦多。”如得仲景之法,则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言:“能入血分,破一切瘀血……兼入气分,少用之亦能调气,治气郁作疼……以攻决为用,下一切症瘕积聚……开心下热痰……降胃肠热实……又兼利小便……性虽趋下,而又善清在上之热……”可谓圆机活法。黄连为苦寒之最,“主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神农本草经》)。黄连又能清胃肠之热而尤能燥化湿热,符合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之中满内热的核心病机,故为要药。大黄与黄连的配伍精当,黄连能清胃肠之湿,单用则其性太燥,而使燥屎内结,配伍大黄通腑可防此弊端,又能增强清热之功。而大黄虽清热消积之力强,而无化湿消膏之功,配伍黄连则能增强清除糟粕之功。笔者以此方化裁为治疗膏浊病的基础方,既可清胃肠无形之邪热,又可以去内蕴有形之实热。

3)患者胃肠实热,予大黄黄连泻心汤清胃降浊。酒大黄15克(单包),单包之意在于患者自己根据情况调整用量,即因人施量,患者大便次数多于3次或者水样泻时,则自行减酒大黄量。加化橘红燥湿、利气、消痰,决明子清热润肠通便、消膏减肥;生山楂、红曲消浊调脂;藏红花、三七活血通脉,消症积而治疗重度脂肪肝;藏红花能“活血,主心气忧郁,又治惊悸”,具有疏经活络、通经化瘀、散瘀开结之功;三七活血化瘀定痛,现代药理研究其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尤其能抗肝纤维化,应当注意临床中大剂量三七(大于30克)有导致肝功能检查指标升高的报道。全方针对土壅之胃肠实热证,以清胃降浊为基本治法,兼顾清膏转浊、清热通腑,以大黄黄连泻心汤为基本方,以降糖为首要目的,兼顾降脂、减肥、护肝。

代谢综合征指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一组症候群: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高血压病、糖耐量减低(IGT)或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及过早动脉硬化或冠心病等。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基础,中心性肥胖通过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参与代谢综合征的形成和发展。代谢综合征的前期以超重、肥胖为特征,继而出现一系列代谢性疾病,其最终结果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肾功能衰竭、冠心病、脑梗死等。西医学虽以减轻胰岛素抵抗为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研究目标,但实现“肥、糖、脂、压”整体调控,以达“一石多鸟”之效在今天仍只是热烈的企盼。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系统认识尚属空白,笔者认为“土壅”是代谢综合征的基本病机。过食肥甘,碍胃滞脾,或脾虚失运,均为“土壅”;“土壅”生“浊邪”,“浊邪”入血脉,蓄积日久,与湿、热诸邪互结,成痰、化瘀。“浊邪”聚而成形,化而为“膏”,浊为生膏之源,膏为储浊之态,膏浊相互化生;膏浊内停发为肥胖,停聚于不同脏腑,变证丛生,西医学即表现为糖、脂、压等异常。治疗以清热通腑、消膏转浊为基本治法,选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为基础方加味。

仝小林教授在谈到大黄黄连泻心汤的应用时,还提到三点体会:一是药物苦寒,长期服用会导致胃不舒服,需加生姜以暖胃,并宜饭后服用;二是大黄、黄连的比例要掌握好,因黄连止泻,大黄通下,而门诊糖尿病患者,50%有不同程度的便秘;三是年龄偏大或者体质虚胖之人,可加补脾肾之药,因“年过四十而阴气自半”也。

医案2:代谢综合征

王某,男,60岁,2007年11月15日初诊。

主诉:冠心病、高血压数年余。患者1995年因“冠心病、高血压”于医院就诊,查空腹血糖升高,予中药控制血糖,效果尚可;1996年改服西药格列齐特片(Ⅱ);1998年更改为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2006年8月又改为瑞格列奈片,早0.5mg,中1mg,晚1mg,服用至今,血糖控制理想,空腹血糖维持在5~6mmol/L。既往冠心病史20年,1998年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高血压病史40年,血压控制尚可。患者平素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氯沙坦钾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辛伐他汀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

刻下症见:口干、口渴,视物模糊,晨起心脏有压迫感,易汗出,腰酸,易患口腔溃疡,纳眠可,二便调。11月9日查总胆红素(TBIL)30.1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3.1μmol/L。身高173cm,体重85kg。脉偏沉略滑。

西医诊断:代谢综合征。

中医诊断:消渴,心悸。

中医辨证:肝胃郁热。

治法:开郁清热。处方:拟以大柴胡汤加减治之。柴胡15克,黄芩30克,黄连30克,干姜6克,枳实9克,半夏9克,生大黄3克,茵陈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原按(1)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与代谢异常相关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其中心环节是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主要组成成分为肥胖症,尤其是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患者为老年男性,病情较复杂严重,符合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患者本为膏浊痰热的体质,脾胃早已损伤,患病日久,热伤阴液、精津,出现口干、口渴,火热内存上炎口腔而易溃疡,胆红素指标的升高显示肝胆疏泄功能的异常,总之是一派肝胃郁热伤阴之象。

2)大柴胡汤集辛开苦降、开郁清胃、苦酸制甜为一体。辛则温脾化湿,苦则清胃中郁火,辛苦合用则泄郁火、化瘀滞。根据辨证选择大柴胡汤以泄肝胃郁热,酌用干姜兼顾和胃,既顾护后天之本,又无败胃之虞。由于胆红素的升高,加用大剂量茵陈,茵陈苦泄下降,性寒清热,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排出。笔者常用本品治疗胆汁瘀滞引起的疾病,收效颇佳。

以上两则医案,一则以“土壅、郁热”为主,一则以“肝胆郁热”为主,由此也可见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和处理方法的一些端倪,对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颇多启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