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一味追求“大概念教学”并不是明智的做法

 凌宗伟 2023-09-30 发布于江苏

【异史氏曰】一味追求“大概念教学”并不是明智的做法。

就中小学语文学科而言,大概念可能涉及到语法、逻辑、修辞、文体、文学史等方面的一些概念,就某本书或者某篇文章而言除了会涉及以上领域的一些大概念,可能也会涉及到一些特定的概念,如,主题和主旨、人物性格和动机、符号和象征、冲突和解决、文化和社会背景、作者的写作手法等,也会涉及到与这本书或这篇文章所写内容的有关概念。

不可否认,掌握语文学科或者具体文章中的一些概念能够帮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提升,但掌概念,还是要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慢慢领悟。

尽管重视关乎全局的“大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整个学科的结构和框架,但是如果忽略了具体的知识细节和实践技能的训练会对学生的综合实力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说得更直白一点这些大概念并不能直接解决听说读写的具体问题,听说读写的技能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训练才能掌握。

任何学习并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发展思维能力。语文的学习,持续的阅读、积累和模仿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过程可能并不直接涉及到大概念,但却对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却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如果能在语文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感知到成就感,更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和深入地学习,从而提高效果。

语文学科过度强调“大概念教学”可能会忽略语言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语言学习的基础是词汇、句法、章法包括拼读字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构建更高级的语言技能的基础。如果忽略了这些基础知识,学生将难以掌握更高级的语言技能,也难以应对各种语言学习挑战。

此外,过度强调大概念也容易导致教学内容的抽象化,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复杂的语文知识,比如语法规则、修辞手法、文化背景等,是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真正掌握。学生在写作或阅读的过程中,将这些规则和概念应用到实践中,自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它们。

语文学习的核心应该是提升语言的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是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大概念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和所有语言技能水平。不同学生和不同语言技能水平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始终以培养具有实际能力和深厚素养的学生为目标,教学才能真正发挥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