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现代性危机的批判性超越

 潘海露 2023-09-30 发布于江苏

  资本主义现代性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的第一种形态,具有先发性制度优势,对其他国家的现代化实践有着参考和借鉴意义,但是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并非唯一模式,也并非最好状态,资本主义现代性危机揭露出其现代性弊端,给其他国家走向现代化以警示及超越的空间张力。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在充分吸收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对其危机性加以批判性超越,从而形成扬弃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

对现代性危机的批判性超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人的主体性超越资本理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立场。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正是对资本主体性的批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充分彰显人民主体性,以民本实现对资本的超越。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确证了人作为人的主体性存在。共建共享的价值体现在“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具体实践中,因此,“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理念,是对资本主义现代性下,资本一跃而成为统治力量,人受到资本的压迫和奴役的资本理性的超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追求,是对资本主义现代性下,劳动者与劳动相异化,人在劳动中感受到的不是幸福而是不幸的资本理性的超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立场,是对资本主义现代性下,金钱成为目标,而人沦为手段和工具的资本理性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其现代化过程不能不重视和发挥人的作用,不论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或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都凸显了人的主体性。可以说正是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才能保证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踏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新道路。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整全视野超越拜金主义

  资本主义现代性下,分工使得人成为碎片化、原子化的人,资本逻辑戕害了人的总体性存在方式,使得人成为了“单向度的人”,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总体性和丰富性得到充分确证,属人的世界即是自由人联合体的世界,“人不再是碎片化的人,而是'以全面等方式’获得了总体性存在,成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充分和谐的总体性的人”。不论是对作为主体的人还是属人的社会,都需要以总体性的整全视野加以考察。

  中国式现代化也同样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在于经济领域的发展,而是囊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领域的发展历程。唯有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抵制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下资本主义社会对金钱盲目崇拜的商品拜物教,摆脱资本主义总体性危机的内在逻辑。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四个现代化”到如今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每一步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推动中国不断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以说正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硬实力与软实力共同发展的全面现代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制度优势超越资本垄断

  在资本主义现代性之中,资本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对人和社会而言有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而言,尽管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化受制于市场逻辑,但同时也统摄在社会主义这一制度之下。然而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充分考察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特征属性,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发展到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在更好更充分地发挥市场“无形的手”的资本逻辑的同时,用政府的“有形的手”加以控制,从而既能最大限度激发资本的效能,同时又能将其限制在社会主义制度控制之下,防止了资本的无限扩张与寻租现象的蔓延,从制度层面有效驾驭了资本。(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