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节 | 共赏一轮圆月,了解易经里的节日智慧

 玉川说易 2023-09-30 发布于广东

又至一年中秋,此刻的你是与家人团聚还是在归家途中呢?中秋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传承至今最重要的习俗便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了,但你知道中秋的起源吗?知道中秋节与《易经》之间的联系吗?和小圣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起源

关于中秋节起源的说法有很多,大众广泛了解的有两种,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另一种是说与农业生产有关。

八月中秋时,农作物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在表达对上天的感恩之时也祈求来年依旧丰收,在喜悦丰收的前提下,慢慢增加了团聚、赏月、花灯等元素,逐渐发展成以思念亲人、团圆为主题的节日。

历代发展

《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南北朝时期,中秋节逐渐发展成为民间传统节日,人们开始举行家庭聚餐、赏月、赏菊等活动。

唐朝是中秋节的发展高峰期,当时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宫廷节日,并开始与诗词相结合。

宋朝时期,中秋节的庆祝活动更加盛大,不仅有赏月、吃月饼等传统,还有诗会、舞蹈表演等活动。

明朝时期,中秋节成为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还开始玩起了博饼游戏。

清朝时期,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如观赏花灯等。

中秋节在现代时期持续流传,并成为中国的法定节假日,人们通过家庭团圆、赏月、吃月饼等方式来庆祝。

虽然不同朝代对于庆祝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中秋节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代表了团圆、感恩和祈福的意义。

你知道吗?中秋节更是蕴藏着更为深厚的易经智慧,跟着小圣一起来了解下吧~

易经智慧

其实,中秋节最早的来历与易学有关。

古人崇拜日月,实行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等仪式。为何会崇拜日月?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就认为太阳和月亮是世间最明亮的物体,是带给人们光明的源泉,古人观日升月落不断循环的现象,了解了这种规律的运转推进了时间的进程,更是体现了自然万物变化与发展的规律,影响人与社会的发展。《系辞传》:“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说的即是这个。

除此之外,中秋节的众多习俗也与“易”有关。

《易经》:“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月亮的圆满,被认为是运而无穷、团团圆圆的象征,因此天上月圆之时,人们常常求神祈福,盼望地上人幸福团圆。四季往复,阴阳轮转是自然秩序,离别团圆也是人间秩序。中秋祈福,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天地自然的顺应与尊重。

从节气上看,中秋是气候转换的分界点,从风水的角度来讲,这时也是气候磁场转换之时,古人拜月祈福也有一个原因是感受到了风水的波动和变化,因此人们祈愿能够通过拜月等仪式,感应神灵,改变环境风水,趋吉开运。

那么,我们除了拜月祈福外,我们还能做一些什么事情能够开运提势呢?

·恰逢中秋国庆双节同庆的节假日,家中人口少的朋友可以邀请亲戚朋友来家中走动,多聚人气,有利家宅旺运;

·断舍离,趁着假期空余时间清理一些用不上的或是带着伤感气息(如旧人的物品、病历等)的物品,远离风水上的不良磁场;

团圆

宇宙中万事万物都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都是不可忽视的,因为一个小小的变动都可能影响着未来人生的走向。

《周易·系辞下》:“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就是我们普通人说的“天道难测,人生无常”,古人通过月圆月缺的变化,告诉人们在适应变化规律的同时,更要懂得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中秋佳节,游子归乡一家团圆时,我们要好好珍惜这相聚的时光,共赏一轮圆月,喜度中秋良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