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动 |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引水思源 2023-09-30 发布于福建

英雄不能被遗忘

文/梁水源

原载《做人与处世》202319期

夏日炎炎,四川省攀枝花市百花盛放。鲜艳的凤凰花下,“95后”摄影师韩佳龙收起三脚架和补光灯,向前来拍摄的志愿军老兵告别。他准备乘车返回咸阳,寻找下一批拍摄对象。
“70多年前,英雄儿女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奔赴朝鲜,用鲜血染红阵地,用生命保卫家园。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70年后当年的年轻战士都已是耄耋老人,为了与时间赛跑,把英雄的身影留存,从2020年开始,我把自己的镜头对准了抗美援朝老兵,义务为他们拍摄肖像照。”韩佳龙说。
韩佳龙的爷爷也是一名志愿军战士。儿时,爷爷经常跟他讲起战争期间的故事。遗憾的是,爷爷在韩佳龙上小学时就去世了,没留下一张军装照。韩佳龙在大学念的是摄影专业,他想:既然无法给爷爷拍照,那就给他的战友们拍。2020年10月,大学毕业的韩佳龙发起“志愿军肖像拍摄计划”,计划为100位抗美援朝老兵免费拍摄肖像。彼时,韩佳龙了解到,这些老兵平均年龄90岁:“如果我们不行动的话,很可能一天天过去,健在的老战士越来越少。”为了尽可能减少英雄们及其家人的遗憾,韩佳龙立马把大学勤工俭学赚的钱全部用于购置拍摄设备,在陕西咸阳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支持下,开始了拍摄。
就这样,韩佳龙开始实地走访咸阳地区的一些志愿军老兵。刚开始,老兵们都穿着自己的便服拍摄。一天,有位老兵穿上自己的军装,戴上纪念章勋章,韩佳龙感觉“很符合他们的形象”。于是,他便联系采购志愿军服装。“虽然当时只有三件衣服,每个老战士换着穿,但他们很开心。”韩佳龙说,他把老兵们的视频和照片发到自媒体平台后,引起政府部门和越来越多的老兵家属的关注,收到许多志愿军老战士家属的邀约。
然而,让韩佳龙感到难过的是,就算他的脚步再快,也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他说:“我们很多时候和老战士约,这周约,可能下周就有离开的。”老战士贠正喜,在拍摄时身体状况已经较差,韩佳龙曾一度犹豫是否要继续拍摄。贠正喜的儿子请求道:“还是留个纪念吧。”大家小心翼翼地将老人从床上扶下来,穿上军装、戴上勋章。韩佳龙发现,原本目光有些暗淡的老人,在穿上军装面对镜头那一刻,眼睛里闪着光。3天后,这位老兵走完了他的一生。
“我在不断地认识更多的老战士,又不断地和他们告别。”韩佳龙感慨,给老兵们拍照,就是与时间赛跑。2022年,韩佳龙将其他工作暂停,全身心投入寻找老兵、为老兵拍摄肖像的公益事业中,并将原来的拍摄计划更名为“红色记忆工程”。他希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志愿军老战士的晚年生活送去一点儿温暖。
渐渐地,韩佳龙投入越来越大,携带的拍摄设备、用具越来越多。“你是志愿军,我是志愿者,我们是一家人。”每当老兵们要答谢韩佳龙时,他总是这样回答。一天,远在攀枝花的余德红向韩佳龙发出邀请,她说:“韩佳龙是带着情感去做这件事情的,我就想联系一下。父亲对志愿军这个群体是有归属感的。”原来,她的父亲余绍礼也是志愿军老兵。2023年2月,韩佳龙和他的小伙伴千里迢迢奔赴攀枝花,为住院的余绍礼拍照。经历了高烧、昏迷,90岁高龄的余绍礼住院的第33天终于清醒过来。女儿告诉他,明天会有人来探望,给他拍一张戎装照,余绍礼高兴得像个小孩。
这是韩佳龙的“志愿军老兵拍摄计划”第一次走出陕西。拍摄中,他被余绍礼的英雄事迹感动。进入抗美援朝战场时,余绍礼刚满18岁,身边的战士大多比他年长。后来,韩佳龙了解到攀枝花市内尚在世的志愿军老兵有上百人,他随即改变计划,留在攀枝花开始一位一位寻访拍摄。他和同伴在攀枝花待了三个多月,记录了113体志愿军老战士的故事。
3年来,韩佳龙陆续为170多位志愿军老战士拍摄肖像。足迹遍布西安、咸阳、铜川、延安、攀枝花等地。“每一场拍摄都是一次精神洗礼。”韩佳龙说,他计划在2023年做一个志愿军老兵肖像线上展览,让更多人可以看到老兵们的风采,向老英雄们致敬。“一个人的是故事,一群人的是历史。”韩佳龙追寻的,正是那段震撼人心的峥嵘岁月和永不磨灭的英雄荣光。他拍下的老兵身影、记录的老兵故事,是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如今经济的腾飞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先烈们的浴血奋战、赴汤蹈火。“英雄不能被遗忘。如果我们永远记着,他们就永远活着。”韩佳龙说。




新视频上线

为何要做好人------



作者/梁水源。笔名:引水思源/原水/水刃木/梁子等。退役军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杂志社签约作者。曾经:当过农民种过地,摆过地摊受过气;上过大山养过鸡,下过大海捕过鱼;上过战场杀过敌,解甲归田靠教育。文字散见于《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知识窗》《意林》《读者》《格言》《辽宁青年》《高考季》《思维与智慧》《特别关注》《环球人物》《求学》《当代青年》《百家讲坛》《文史博览》《厦门工人》《职业》《至爱》《少年月刊》《博爱》《启迪与智慧》《善者》《阅读》《农民日报》《中国审计报》《中国石油报》《厦门日报》《东南早报》《中国老年报》……公开发表超过300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