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个常见病针灸穴位配伍,做自己的针灸医生!

 湛璿 2023-09-30 发布于北京
图片
1.扁桃腺疼痛——合谷穴

“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指压“合谷”对于缓解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用于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
2.消除失眠症——摩擦涌泉

“涌泉穴”在脚心斜走处,用手摩擦脚也可以。但是使用脚心相互摩擦,能同时刺激双脚之“涌泉穴”是比较合理的。如此反复做三十六回,不久心情自然就会稳定下来而能入睡。
3.自汗、盗汗——阴谷、肾俞

汗是由肾经与膀胱经支配。所以,在膝盖关节内侧的“阴谷”与在第2腰椎左右2厘米处的“肾俞”,对多汗症非常有效。
4.低血压——百会穴

在感到头重、头昏脑胀时,稍微强力的指压叫“百会”的穴位。“百会”在头的最上部之中心,将两手的中指置于其上,缓缓吐气,强力按压6秒钟,如此反复5次,血液循环会变为良好。
5.风湿疼痛——内关、外关、百里

上半身疼痛,以指压“外关”和“内关”最有效。“外关”位于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内关”位于“外关”的反面。

下半身疼痛,以指压“百里”最有效。指压上述穴位时,必须左右交替,一面吐气一面压6秒钟,如此重复10次,每天操作数次。如果患处肿胀、发炎的话,不可压患处,而只在患处附近缓缓的压即可。

图片
6.感冒、发烧——大椎

挺直身体、颈部向前倾,在颈根处有块隆起的骨。在此隆起骨中,最接近颈部上面的骨称为第7颈椎、其下降之骨(第一胸椎)间凹洼的中心,即是称为“大椎”的穴位。强力按压此穴位,能帮助退烧、快速缓解感冒的各种症状。

7.高血压——“高血压点”

在脚的大拇趾趾根上,有粗的横纹。在其中央是称为“高血压点”的穴位。慢慢的吐气,用两手的大拇指强力按压此处6秒钟。在两脚的穴位各做3次。一天请做10次。每月不间断的做此指压法一年,无论多高的血压,亦可有很显著的疗效。
8.更年期——血海

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有称为“血海”的穴位。一面慢慢的吐气,用稍微会感觉到痛的力量以大拇指继续按压6秒钟。反复做10次。每天坚持不断的做,定会减轻更年期令人厌烦的症状。
9.解宿醉——摩擦足背

在足背有“太冲穴”,对于宿醉有极佳效果。“太冲穴”位于脚中指拇趾与脚板中央之处。其方法为站立着,用一只脚踏另一只脚背之中腹,如此交替的做即可。宿醉后的第二天早上会头痛,但不用但心,只需持续做此足背摩擦运动三分钟后,头脑就会非常清醒。

10.喉咙痛——尺泽、上尺泽

喉咙痛可指压“尺泽”和“上尺泽”两处穴道。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就是“尺泽”。“尺泽”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

图片
11.假性近视、眼疲劳——眼周、行间

假性近视和眼睛酸痛都是眼睛疲劳所引起。现在为你介绍消除眼疲劳的穴道指压法。

①轻按眼睛周围——将眼睛闭上状态的眼皮轻按到稍微有疼痛感。按法是用食指和中指按压眼窝。

②“客主人”穴——在戴眼镜脸侧中央骨洼处叫“客主人”穴,只要指压此处视神经,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指压时一面稍强吐气一面使用手掌压6秒钟,如此重复10次。

③“行间”——是位于脚大拇趾和第二趾之间,这是针对眼睛和肝脏的穴道。指压时一面吐气,一面强压到稍微有疼痛感,如此重复2-3次。这个穴道对运动不足、暴饮暴食而引起的眼睛疲劳最有效。
12.肩膀肌肉僵硬、酸痛——天柱、肩井

能缓解肩膀僵硬、酸痛的穴位有三处。一处是颈脖子左右2厘米处的“天柱”、第二处是“肩井”、第三处是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指压这三处穴道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揉6秒钟,如此重复10次,就可有效缓解肩膀僵硬、酸痛。
13.鼻塞、流涕、打喷嚏——迎香

指压“迎香”时,对去除流鼻水、鼻塞和关于鼻子的一切不适之感都很有效果。“迎香”位于鼻翼左右1厘米处,指压时左右同时进行,先深吸一口气,将食指置于其上,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压6秒钟。其次一面吸气一面卸除指力,如此重复10次就能缓解鼻塞、流鼻水。刺激此穴道也能使嗅觉复活,使你能辨别各种香味激起食欲。
14.腰痛——摩擦腰部

腰部摩擦法为手掌按于腰部,而后大力的上下摩擦,透过此摩擦可刺激与腰痛有关的经络和穴位,如“命门穴”、“肾脉穴”、“志室穴”等,而使腰部觉得轻松。
15.风湿、关节痛——摩擦膝盖

平常若能做预防膝老化的膝盖摩擦法,根本就不心担心自己会有风湿症,其摩擦方法是一个人坐在椅子上,用双手抱住膝盖团团转使劲地摩擦,膝盖内侧也做同样的动作。膝盖摩擦法可利用空闲休息时轻易做到,摩擦到膝盖发热最好。

图片
16.慢性胃炎、胃痛——中脘

“中脘”是针对胃肠病不可缺少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央。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使劲地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
17.老花眼——“胃肠点”

眼睛是胃肠的穴道所支配,因此指压“胃肠点”就延缓身体老化,也预防眼睛老化。“胃肠点”位于手掌生命线的正中央。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压约6秒钟,每回做20次,每天做5回。

指压左手则对右眼有效,指压右手则对左眼有效。其次采用相同要领指压后颈左右2厘米处穴道,此处穴道是有名的“眼点穴”和“天柱穴”。
18.肋间神经痛——外关、临泣

在手背距横纹三指幅处有“外关”。在小脚趾和第四趾之间用指尖向上搓,到了尽处就是“临泣”穴。指压时只要在这两处穴位上,一面缓缓吐气一面轻压6秒钟,左右各按10次就能去除疼痛。
19.麻疹——里内庭

脚部第二趾趾根下的3厘米左右处称为“里内庭”,一面缓缓的吐气6秒钟,用两手的食指及中指强力按压至会痛。重复做30次。
20.目眩、头昏眼花——中渚穴

缓解头晕目眩的穴位称为“中渚穴”,是在小指与无名指指根间下二厘米手背凹陷处,用力按压,会有力量脱落的感觉。此穴位对目眩、站起来头昏眼花会马上见效,请务必记住。

图片

21.膀胱炎——中极、涌泉

首先将肚脐到耻骨连成一线,将线五等份,由下算起1/5处的穴位称为“中极”。此穴不但能增强精力,对泌尿系统也有特效。

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慢压6秒钟,如此重复20次。其次是指压脚底中央稍近趾侧凹穴的“涌泉”采用同样要领指压10次。
22.气喘——治喘

为防止气喘,在突出的第7颈椎下的“大椎”,与其左右2厘米处,有一称为“治喘”凹洼附近的穴位,非常有效果。一面缓缓的吐气,一面用力按压6秒钟,重复做3次。

23.男性早泄、女性白带异常——搓腰

把双手搓热,然后上下搓腰,每天早晚3分钟,搓到腰部感觉发热最好。腰部摩擦法对于早泄、性无能等症也很效,因为能刺激“命门穴”、“肾俞穴”、“志室穴”等穴位之故,同时又刺激到对女性性器的疾病,特别是赤带、白带有效的奇经带脉,及对肾脏病有效的胆经。
24.四种怯寒症——气海、梁丘、梁丘、腰之阳关

  1. 全身寒冷的情况,以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称为“气海”,做6次。
  2. 对付脚部寒冷的穴位称“梁丘”。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该穴。做20次。
  3. 肩膀及手腕寒冷的情况,用于上半身寒冷时的穴位,称为“梁丘”。请在脚踝根的凹洼处。做20次。
  4. 腰部寒冷的情况。此穴位称为“腰之阳关”在第四腰椎与第五腰椎间的凹洼,做10次。

上面四个穴位指压时,请把大口吸的气缓慢吐出,每6秒钟按压一次。
25.妊娠恶阻——天柱、三阴交

镇静呕吐、恶心,可指压“天柱”和称为“女三里”的“三阴交”。

天柱是在后颈凹洼稍微下方左右2厘米之处。用两手握拳的同时,一面吐气,每隔一秒钟强力敲打。每十次做一组,一面稍做休息,做十组。

三阴交是从脚部内侧的脚踝,沿着骨至6厘米左右以上之处。此亦以与前面相同的要领敲打,做三组。请每一组左右相互敲打。

图片

26.闪腰、慢性腰痛——上仙点

“上仙点”位于第5腰椎正下方凹处,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强压6秒钟,如此重复20次,就能使疼痛减轻。另一种方法是将双膝站直后弯曲,加压折邹顶点也有效。
27.湿疹——治痒

止痒、祛除湿疹的穴道之一称为“治痒”,刺激此穴位,有止痒之效。治痒穴是在手腕放下时,从肩膀凹洼,以垂直线而下,该线与乳头的水平线相交处。一面缓缓吐气,一面按压6秒钟,反复做10次,即可止痒。
28.胃疼及腹痛——腹部摩擦

方法十分简单,用手掌以画圆的姿势摩擦腹部,首先将右手放在右胸部下,依逆时针方向,由上腹部绕到下腹部,再通过左腹部回到原来的位置,接着用左手同样从左胸部开始绕圈,用右手、左手交替使用,合计三十六回即可。

此腹部按摩法能消除消化器官的疲劳且强化之,持续做下去,胃肠会好转。同时也能预防胃痛、腹痛。
29.手腕筋肉疼痛——肩井、手三里

缓解肌肉疼痛以指压“肩井”和“手三里”最有效。“肩井”位于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拇指和食指,两肩同时捏到稍感疼痛程度6秒钟,如此重复10次。其次是指压手三里,要领相同,左右手交替指压10次,如此便能去除手部肌肉疼痛。
30.颈椎疼痛、麻痹等——天柱、大椎

在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肌肉外侧凹处是“天柱”,凡针对颈部以上异常之处,都离不开“天柱”。

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压6秒钟,如此重复20次。其次是指压第7颈椎和第1胸椎之间的“大椎”。指压时要颔同前,重复10次。
图片
31.膝关节疼痛——膝眼

关节痛并不仅限于膝盖,有时脚脖子、手腕、手臂也会感到疼痛。指压“膝眼”对关节痛非常有效。现在简单介绍此穴道。“膝眼”位于将膝盖折成直角时,在它的下面凹处。指压时用双手中指,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强压6秒钟,如此左右各做10次,每天做3回。
32.下痢——下痢穴、天枢

缓解下痢的穴位,一处是位于脚拇趾和第2趾中间向里2厘米处的下痢穴。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拇指用力压6秒钟,左右脚各1次,如此重复15次。

第二处是“天枢”。它位于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指压时先放松筋肉,深吸一口气,一面缓缓吐出一面同时轻压6秒钟,气吐尽时才将手离开,如此重复10次。
33.月经痛——三阴交、内关

在此介绍对月经痛非常具有效果的两个穴位。

一个称为“三阴交”,是女性病症中不可欠缺的穴位,是从脚部内侧的脚踝,沿着骨往上四指压至最疼处。一面缓缓的吐气,每隔6秒钟用力按压一次,重复20次。

其次,指压称为“内关”的穴位。内关是在手腕的内侧,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一面缓缓吐气,用力按压2秒钟,反复做5次。请以同次数按压左右。如此,月经痛便会消失。
34.坐骨神经痛——按压痛点

针对坐骨神经痛的穴道位于两腿后侧正中线上。但是所谓正中线并非指整条线,要在按压会有疼痛感之处才有效。会疼痛处由上向下,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强压6秒钟,如此重复15次。一条腿压完后换另一条腿。
35.头痛——太阳穴

一旦头痛,就立刻将大拇指压于左右的太阳穴上,一边用力压,一边做旋转的动作,共计做三十六次。注意每次按压后要稍微抬起拇指,并换气后再进行按压。
图片
36.肩周炎——肩井穴

肩膀有几处穴位,其中肩井穴的摩擦对肩酸、肩膀疼痛、肩周炎最有效。
37.便秘、强化肠胃——摩擦手臂

手臂上布满着许多可以锻炼五脏六腑的经络与穴位,特别是位于外侧有与肠胃相关的经络与穴位。

当一个人有了便秘情况时,只要拼命地摩擦手臂即可;它能从体内缓解痔和气喘病,并且有改善体质恢复体力的功劳。
38.止牙痛、头疼——按压合谷

当手掌合拢时,大拇指与食指之间,便会有一稍微隆起的部位,在隆起的部位正中央有一个“合谷穴”。合谷穴对于头疼、牙痛等有效。它是止痛的特效穴。

当牙痛、头疼时,只要揉合谷穴即可缓和疼痛。用右手使劲地揉左手的合谷穴,接着换手,使用左手使劲地揉右手的合谷穴,则剧烈的疼痛自然就会缓和下来。
39.促进荷尔蒙的分泌——摩擦腿根

特别介绍一种腿根摩擦法给有性欲倦怠的夫妇。此种方法不论男女,都可促进内分泌性荷尔蒙旺盛。但所做方法,男女稍有不同。

女性——要将双手各放在腿根内侧,斜着摩擦三十六次,然后在下腹部左右摩擦三十六次即可,注意摩擦的时候,要往腿根里侧摩擦,摩擦方向不要弄错,否则不会收到良好效果。

男性——摩擦时用一手把阴茎靠拢一边,用另外一只手摩擦,与女性一样地做由下而上摩擦腿根三十六次,然后换手,做同样地摩擦,接着由下而上提升阴茎,摩擦下腹部三十六次即可。
40.止呕吐——摩擦心窝

能抑制恶心的经穴在心窝到腹部的位置,包括了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三个经穴。

当身体不适或晕车、酒醉时,用手指尖使劲地在心窝处上下摩擦,约经二三分钟后,恶心就会自然停止,且能消除掉胃的疼痛或不舒服的感觉。此法简单且随时可进行,最好将它牢记心里。
玉福悬壶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百会:
配①四神聪——神经衰弱,尤其失眠症。
配②风池——后头痛,巅顶痛即血管性头痛。
配③关元、三阴交——子宫脱垂(阴挺)
配④灸百会一穴——治美尼尔氏综合症(眩晕)加二间效更佳。

图片

上星:
配①上星透百会,头维透角孙、四白——血管性痴呆。
配②攒竹、肝俞——球结膜炎。
配③头维、四白 ——帕金森氏病。
配④风池——鼻出血(倒经)、(血管硬化的鼻出血)。


人中:
 配①内关、三阴交、委中、极泉、尺泽——中风或中风后遗症。
 配②内关、气舍——中枢性呼衰。
 配③内庭、天突——膈肌痉挛。
 配④内关——各种痛症止痛。
 配⑤内关——一氧化碳中毒窒息休克。
 配⑥足三里、人迎——可调高血压,低血压,既能降血压,又能升血压。

关元:
 配①灸关元穴有增加机体免疫机能,对各种因免疫低下所导致的疾病有效,一般喘症、性功能减退、风寒湿痹。
 配②灸关元、针神门、承山——脱肛。
 配③灸关元、针三阴交——胎盘滞留,膀胱炎。
 配④蠡沟——阴道滴虫或感染性阴道炎。


中极:
配①三阴交、次髎——痛经,月经不调。
 配②三阴交——无卵月经。
 配③秩边——前列腺炎或肥大。
 配④三阴交、阴陵泉、肝、胆、脾俞——糖尿病及其所导致膀胱残余尿。

中脘:
 配①四白、后溪、申脉、长强——癫痫。
 配②梁门、天枢、水道、关元、足三里——胃下垂。
 配③太冲、内庭——慢性胃炎。
 配④肝俞、脾俞、足三里——胃、十二指肠球溃疡。
 配⑤人中、内关、下巨虚——癔病性呕吐,厌食、哮喘。

太冲:
 配①合谷——高脂血症。
 配②合谷、四神聪——烦躁症。
 配③阳辅、睛明——眼底动脉出血。
 配④阴陵泉——黄疸性

风池:
 配①完骨、天柱——治脑缺血性疾病,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梗塞,缺血性的延髓及假性延髓麻痹。
 配②风府——视神经缺血性萎缩症。
 配③颈夹脊刺——治疗颈椎综合症,颈性耳鸣,颈性眩晕,颈性头痛。
 配④大椎刺络、足三里、合谷、孔最——外感。
 
环跳:
 配①大肠俞、阳陵泉、委中——坐骨神经痛。
 配②足三里、解溪、三阴交——下肢麻痹及肌萎缩性疾病。
 配③梨状肌损伤是环跳穴主治特长。

阳陵泉:
 配①日月、丘墟、肝俞、胆俞——胆结石、胆囊炎、胰腺炎。
 配②阴陵泉——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配③绝骨加局部排刺——颈前肌萎缩症。
 配④委中、阴陵泉——腓总神经损伤。

足临泣:
 配①外关——耳鸣。
 配②人中、听宫——耳聋。
 配③支沟——肋间神经痛。

内关:
 配①足三里——增强心功能,治疗病窦综合征。
 配②心俞、膈俞、肺俞——冠心病。
 配③神门、大陵 ——心动过速。

外关:
 配①加局部取穴治疗网球肘。
 配②大肠俞、合谷、飞扬、人中——风湿痹痛。
 配③大椎刺络、丰隆—— 疟疾。
 配④膻中、乳根刺络——乳腺增生。

委中:
 配①大肠俞、次髎、秩边——马尾神经损伤。
 配②三阴交——中风下肢不遂。
 配③丘墟透照海——足内翻。

图片
秩边:
配①阳痿、遗精、早泄、不射精症等男性及女性性功能障碍要穴。
配②下肢瘫痪、疼痛要穴。
配③前列腺炎、肥大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要穴。
配④女性阴道疾病。

图片
大肠俞、肾俞:
配关元俞、次髎——慢性肠炎(五更泻),慢性痢疾,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腰痛。

图片
胆俞:
配肝俞、膈俞、脾俞
①胰腺炎、胆结石及炎症引起的痛症,胃痉挛,及胃、十二指肠痛症。
②糖尿病、胃下垂。
③胃肠功能紊乱。


图片
肺俞、膈俞:
配大椎、心俞加刺络
①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
②心血管疾病,尤其对冠心病效佳。

图片
攒竹:
配①太阳、丝竹空——三叉神经痛第一支痛。
配②下关、四白——三叉神经二、三支痛。
配③迎香、四白——鼻窦炎。
配④丝竹空、申脉——眼睑下垂。

图片
后溪:
配①大椎加刺络法——臂丛神经痛。
配②尺泽、极泉——尺、桡、正中神经麻痹。
配③绝骨——颈部肌肉损伤(落枕)。
配④申脉、印堂——癫证。

图片
三阴交:
本身有良好的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痛经和调理月经的作用。
配①中脘、内关、印堂、百会——治疗郁证。
配②阴陵泉——低蛋白浮肿,早期肝硬化水肿,淋巴管梗塞性下肢浮肿。
配③归来——输卵管原发或继发性不孕症。
图片
足三里:
配①丰隆——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便秘。
配②各种免疫机能低下引起的疾病。
配③风池、四白、哑门 ——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氏症。
配④曲池、风池、大椎、中脘、三阴交——运动神经元疾病(早期效佳)。
配⑤天枢、中脘——治疗脾胃不合诸症,消化不良,胃脘痛,胃、十二指肠球溃疡,各种慢性胃炎。

图片
太渊:
配①列缺、孔最——急性支气管炎。
配②人迎——无脉症。
配③太冲、球后——视神经萎缩。

图片
合谷:
配①四神聪,加局部刺络——面积痉挛。
配②阳白、太白、四白及经筋刺法——面神经麻痹后遗症(病久6个月以上经各种方法治疗不愈病例)。
配③为外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常用的配穴。

图片
曲池:
配①加局部刺络——网球肘。
配②极泉、尺泽、合谷——上肢麻痹病(尺、桡、正中神经损伤)。
配③上巨虚——急性菌痢、肠炎。

图片
天枢:
配①曲池、风池、大椎、血海——过敏疾患、荨麻疹等皮肤病。
配②内庭——小而消化不良,厌食症。
配③丰隆——驱蛔虫作用。

图片
人迎:
配①太溪、冲阳——风湿性动脉炎。
配②气舍——颈动脉供血不全诸症。
配③局部围刺法、照海——甲状腺机能亢进和低下及单纯性肿大。

图片
涌泉:
配①劳宫——指压法,改善中老年人血液循环,从而治疗周围血管循环。
配②趾端刺络——烦躁症。
配③劳宫、人中、丰隆、间使——精神分裂症。
配④指压劳宫、涌泉、印堂——疲劳综合症,并能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