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日快乐】中秋节,聊聊关于“月亮”的古诗

 琢文说 2023-09-30 发布于北京
题记:
    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先祝大家中秋以及即将到来的国庆快乐。

    也给奋战在鸡娃一线的宝妈们送上节日关怀:

    上海宛平南路600号出品的“神经饼”——时刻提醒我们鸡娃之余注意下精神健康。
    说到中秋节,如果大家马上想到了“背古诗”——恭喜你,你是典型的中国人。
    这并不是源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教(cuī)化(cán),而是传承了古典文学中独有的——“意象”。
    说起一个“月”字,你头脑中马上浮现出月华如洗、相思怀人、华灯初上、玉兔捣药、嫦娥蹁跹……
    但若是和一个英国人说“moon”,他大概是联想不到“miss”的。
    要说中国人第一次把月亮和思念建立关联,那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诗经·陈风·月初》
月出校兮,佼人僚兮,舒窃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培兮,佼人倒兮,舒忧受兮,劳心搔兮!
月出照兮,佼人療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及至两汉,月在皎洁、明亮这些自然属性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更多情感色彩,月下怀人的意象初步形成。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到了南北朝时期,月下怀人的范围逐步扩大,友人、家乡皆可借月而思。无论是羁旅舟中还是秋风塞上,无论是危楼凭栏还是把酒长亭,月光照耀之处,皆是情感寄托之地。
朱超《舟中望月》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
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

徐陵《关山月》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文学巅峰唐诗宋词自然少不了“月”的身影,而且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多是出自其中。
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苏轼《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以古诗词最后一颗明珠——清朝纳兰性德的作品作为本期收尾吧。
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佳节不劳发私信,点赞权当送祝福。

璀璨华灯升夜幕,
太清流转挂冰轮。
疏狂把酒劝人醉,
今月元曾照古人。


今日科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诗中的名句?请留言回复所选字母。
A、王勃《江亭夜月送别》
B、张九龄《望月怀远》
C、杜甫《月夜忆舍弟》
D、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大家一起云撸猫,
开心小猫喵喵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