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必备 1、基本概况
2.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四季更替: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例如,我国的夏季是澳大利亚的冬季。
(2)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示意图 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 (3)五带的划分 注:判断某地的五带位置,可将其所在纬度与23.5°、66.5°对比,大于66.5°位于寒带,小于23.5°位于热带,介于23.5°~66.5°之间位于温带。 (4)一年中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变化(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为例) 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太阳高度角最小,物影最长; 冬至日到夏至日,物影由长变短; 夏至日太阳高度最高,太阳高度角最大,物影最短; 夏至日到冬至日,物影由短变长。 ![]() 重难突破 重难点1 正确演示地球公转 (1)确保所演示的“地球”和表示太阳的光源在同一平面,且“太阳光”可以照向四周; (2)所演示的“地球”公转的轨道为圆或椭圆;公转时地轴始终与轨道面呈66.5°的倾角; (3)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重难点2 “二十四节气” 古人将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的轨迹划分为 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 “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用来指导农事活动安排。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 重难点3 地球在公转轨道中位置的判读 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日”和“二至日”如图所示。 地球按逆时针方向公转,节气按照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顺序变换。熟记二分二至日的时间,再看某一时间点位于二分二至日的哪一时间内,据此确定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如儿童节(6月1日)介于春分(3月21日前后)和夏至(6月22日前后)之间,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A点附近,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并且向北移动。 重难点4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1)3月21日—9月23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2)9月23日—次年3月21日: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 真题演练 (2021河南1题1分)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宋代翁卷《乡村四月》描述了这样的场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诗中描述的场景出现时,地球位于( ) A. ①段 B. ②段 C. ③段 D. ④段 2、地球运行至③段时,河南省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 3、 地球公转到冬至时,下列四城市中,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序为_________;此时北极地区出现____现象。 ①海口 ②上海 ③北京 ④漠河 4、诗句《乡村四月》描述场景发生时,下列地理现象合理的是( ) A. 澳大利亚迎来一年中气温最高时段 B. 郑州市正午阳光照进室内的面积最大 C. 黄河上游和下游河段出现凌汛现象 D. 洛阳市牡丹花会客商云集,热闹非凡 欢迎各位读者在评论区留下答案,我们一起探讨,也希望您能转发给需要的人 您的关注是最大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