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戚家军究竟是如何练成?看完训练内容才知,想战力不爆棚都难

 where5 2023-09-30 发布于四川

嘉靖三十四年(1555)七月,朝廷调戚继光到浙江,任浙江都司佥书。此时的戚继光只有27岁。

图片

这时的浙江是倭寇侵犯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权相严嵩派他的党羽赵文华到浙直地区督察军务,诬告总督张经“养寇糜财,屡失进兵机宜”,致使刚刚获得王江泾大捷的张经于是年五月被捕,十月被杀。

抗倭有功的张经被诬陷致死,“天下冤之”。军心解体,士无斗志。特别是从广西调来的狼土兵,不再受约束,不但再无战斗力,而且劫掠地方,危害百姓。

1、临危受命的戚继光

在这种形势下,倭寇更加猖狂。而害人有才、抗倭无能的赵文华竟于这年十二月上疏朝廷,诡称水战和陆战均获得成功,江南已经太平无事,他“得胜”回朝。

但是,他一回到京师,浙直失败的消息就一个接着一个报告到朝廷,使得昏聩的嘉靖皇帝朱厚熜也产生了怀疑。

朝廷再次派大臣到江南督理军务。严嵩惟恐他的劣迹败露,再次推荐赵文华前去。赵文华到浙江后,弹劾罢免了当时的总督杨宜。嘉靖三十五年(1556)二月,以浙江巡抚胡宗宪代杨宜为总督。

嘉靖三十五年四月,倭寇进围桐乡,戚继光曾随同胡宗宪抵御,提出不少办法,胡宗宪深感这个年轻人很有才干。

恰在这时朝廷决定设立宁(波)绍(兴)台(州)参将,胡宗宪提议由戚继光担任。

七月,年仅二十九岁的戚继光任宁绍台参将,负起了宁波、绍兴、台州三府的抗倭任务。

宁绍台是倭寇入侵严重的地区,对于从未指挥军队打过仗的戚继光来说,这个担子不能说不重。

但他凭着一腔报国热血、丰富的军事知识和高超的军事技能,胸有成竹地挑起了这副担子。

他刚上任不久,八月,倭寇进攻龙山所(今浙江慈溪东南龙山),参将卢镗、副使许东望、王询、把总卢锜、游击尹秉衡等共率兵万余进行抵御。

图片

龙山为戚继光所辖地区,他也率兵迅速前往。诸兵与敌遇于高家楼,一交战数千官军溃逃。戚继光站在高石上,对准敌头目连发三箭,三个倭寇应声倒地,敌人猖狂之势稍稍受挫。

明各支部队这才聚合起来,共同抗敌,不过也只是赶走了敌人。九月,戚继光与总兵俞大猷率兵追击敌人,在雁门岭中了埋伏,各部官兵又败走。

戚继光所部虽然没有败退,但也不敢追敌。敌人得以脱逃。在实战当中,戚继光深深感到,卫所军没有经过训练,没有节制,不能作战。将领和士兵不和,士兵冗杂不堪,不服从命令,不听从指挥,身上没有盔甲,手中没有武艺,行军不带干粮,驻军没有营壁,怎能抵挡得了强悍的倭寇呢?

2、三千戚家军

于是就在这年的十一月,他起草了一篇《任临观请创立兵营公移》,正式向上司提出了练兵的建议。

第一,他认为“杀贼练兵,可以并行不悖”,要求给他三千士兵进行训练。

第二,他要求创立兵营,使部队“退则后有可恃以更番,进则对垒可恃以无虞”。

第三,他要求队设火头军,士兵身带干粮,随时可以炊爨。

嘉靖三十六年(1557)二月,他进一步向上级提出了练浙兵的建议。

他说: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岂无材勇?诚得浙士三千,亲行训练,比及三年,足堪御敌,可省客兵岁费数倍矣。”

当他向身边的人征求意见时,身边人都皱起了眉头,劝他不要提此建议;他问及同僚,同僚又都哄堂大笑。有人说,抵御倭寇,自有总督、巡抚们去管,不是我们的责任,而且从来没有听说过倭寇是可以消灭的,只有等他们劫掠够了退走时,我们到海上追一下,或许能够将功赎罪,而且还可以获得不少外财。

听到这些,戚继光很有感慨。

他说:

“凡司三军之上者,其责必日'练兵’。夫此'练’字,即练丝者将生丝练熟,以织锦彩之练也。巧匠能练生丝使之熟,而将官乃不能练有知觉之民使之战,不亦愧于练丝者哉!”

而且“倭非大创尽歼,终不能杜其再致”,敌人劫掠够了,才追一下,倭寇何时才能被消灭!

图片

于是他力排众议,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二月,向浙直总督胡宗宪提出了练兵的建议。胡宗宪看了这个建议后,把它扔到地上,说“浙江人如果能够训练的话,我自己早就练了,还等你来”。

过了一会,他又想:这个建议或许一些人已经知道了,如果我不允许,将来会把责任推到我身上,姑且依了他吧。但他又迟迟不拨兵给戚继光。

直到这年冬天,胡宗宪才把兵备佥事曹天佑招募的绍兴籍士兵三千人,拨给戚继光训练。

这支三千人的部队经过戚继光的训练,看起来军容相当严整,而且也打了一些胜仗。

如嘉靖三十八年(1559),倭寇进攻桃渚(今浙江临海东桃渚),戚继光率领这支部队一破敌于章安(今浙江台州章安镇),再破敌于菖埠(在今浙江临海东桃渚北),又打退了袭击海门卫(今浙江台州市椒江)的倭寇,追到新河(今浙江温岭东北新河镇),再败之于南湾(在今浙江玉环东北),基本全歼了这股倭寇。

然而这支部队中发生的一些事也使他深受震撼。一次击败了敌人,一个士兵提着一颗首级来报功,首级上的双眼瞪得大大的。

忽然一个士兵跑上前抚着首级痛哭失声:“这是我弟弟,作战负了伤,还没有死,你为什么要杀他?”报功士卒无话可说。

还有一个士兵提着一个十四五岁孩子的人头来报功,显然是妄杀平民。

在戚继光看来,建立军队是为了“保障生民,捍御内陆”,这两个人不但不保卫生民反而杀害生民,岂能容忍?遂将这两个人斩首,并连坐犯罪者的队长。

图片

而后他安抚被杀者的家属,脱下自己的军服裹殓被杀者,率领所属官兵进行祭奠,这才挽回了影响,使士卒感奋。

3、义乌招兵

令戚继光感触最深的是岑港(今浙江定海西北岑港镇)之战。嘉靖三十六年(1557)十月,汉奸头目王直到胡宗宪处。胡宗宪本欲招抚王直,但朝廷内外反对,不得已乃于三十七年(1558)正月逮捕王直。据舟山岑港的王直余党得知其首领被捕,杀胡宗宪派去的使者夏正,再度反叛。

胡宗宪令总兵俞大猷、参将戚继光等率军进攻岑港。

当时倭寇只有七百多人,明诸路军仰攻,但久攻不下。七月,俞大猷、戚继光被撤职,明廷令他们一个月内歼灭王直余党。

这个处分对戚继光来说是莫大的打击,因为他一心要发扬光大祖业,而今不但没有做到,反而丢了自己的官职。这促使他更加刻苦地习读兵书,研究历代兵家作战胜败的原因。

他仔细研究了所训练的绍兴兵的特点,发现这些兵虽然行动敏捷,军容可观,内心却十分畏惧敌人。

图片

鉴于此,戚继光决定招募新兵进行训练。

针对绍兴兵的怯懦,他要挑选勇敢、剽悍、诚实的人。这之前,他曾听说过义乌地方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械斗,械斗的一方是义乌的农民和矿徒,另一方是永康等县的矿徒、农民和小手工业者。

械斗的原因是永康等地的矿徒要到义乌的八宝山去开矿,而义乌的农民、矿徒不允许他们开矿。

械斗发生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夏天至冬天,双方均有几千人参加,斗争激烈,死伤颇多,最后以义乌人把永康等地人逐走而结束。

戚继光当然不欣赏这场械斗,但他欣赏义乌人在械斗中表现出的那种同仇敌忾、剽悍勇敢的精神。他想,如果把他们这种精神引导到同入侵的倭寇作战上来,定是一支一可当十的劲旅。

因为戚继光过去练兵有成效,这次没有遇到什么阻力,胡宗宪很快就答应了。

嘉靖三十八年(1559)九月,戚继光到义乌募兵。

义乌属于金华府,当时政令不统一,总督胡宗宪同意戚继光募兵,金华府却贴出告示阻止百姓应募。但义乌的县令赵大河是积极支持戚继光的,他也曾提出招募本县的人当兵,于是戚继光和他一起进行募兵,二人遂成“莫逆之交”。

戚继光到金华府后,感到要真能把百姓中勇敢剽悍者招募上来,首先必须把当地的头面人物拉过来。

当地头面人物之一是陈大成。人们都说必须陈大成应募,其他人才能跟着应募。为此戚继光和知县赵大河商议后带着礼物去找陈大成。

戚继光向陈大成讲明大义后,陈大成爽快地答应下来,于是一些百姓踊跃应募。在矿徒中素有威望的首领王如龙得知招募的消息,率矿徒走出深山应募。一时之间,募兵场上人山人海。

图片

但戚继光招募士兵有一定的标准:

凡是那些脸面白白,行动伶俐,见官府毫无顾忌的城市油猾之徒不要;他要的是那些看来黑大粗壮、皮肉坚实,有从事农作之色的乡野老实之人。

4、戚家军如何练成?

这种选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

首先是选哨官,由哨官选哨长,由哨长选队长,由队长选兵。选好之后要逐个进行登记编伍。被选人席地而坐,不许乱动。摆上六个桌子,分别登记各人编入哪官、哪哨、哪队,以及住址、年龄、面貌特征、疤记、身高、力量大小等等。

先从第一哨第一队开始,逐次进行。

一队人选出之后,还要确定每个人使用的兵器。年龄力气较大的人使长牌,年龄小手足便捷的人使藤牌,体格健壮有力气为人老实的两个人使狼筅,三十岁上下有精神有杀气的四人为长枪手,再选两人为短兵手,最后选择老实有力量能肩担背负的一人为火头军。

这样队伍就编成了,人员也就固定了,以后一切行动,都要受队长的约束,不许随意乱动。

为了稳定住这支新招募的队伍,戚继光请求胡宗宪让义乌的知县赵大河监军。因为赵大河也提出招募本县的人当兵,他在百姓当中有威望,又掌握着全县的户籍,士兵如有逃跑他可以缉拿。这样这支队伍就招募完成了,一共有四千余人。

戚继光对招募的新兵开始了严格训练。这次训练,戚继光是在两年实际练兵的基础上进行的。

过去两年的练兵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练兵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练兵方法。他要对士兵进行耳、目、手、足、心以及营阵的全面训练。

练耳目,使士兵绝对听从指挥,令行禁止。

古代将领指挥作战靠的是旌旗火鼓,所谓“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戚继光规定了旌旗火鼓的各种信号。为训练部队识别这些信号,并按着这些信号行动,戚继光首先把这些规定刊刻成小册子发给各队,让每队在晚上聚集一起,由识字的人诵读和解释给不识字的人听,务必使每个人都记熟。

然后戚继光亲自考核,如果士兵有一条不记得,就要被责打一板,犯了小过错,能背一条的就免打一板,以此督促大家学习。

图片

更重要的是执行,戚继光要求士兵绝对要耳听金鼓,眼看旌旗,此外一切口头的命令都不准听从,就是主将口头说的也没用。如果不执行就要受到惩处。

经过训练,戚继光的士兵都能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练手足,使士兵体格健壮,武艺精强。

练手足主要是练武艺。

武艺是人们在长期战斗中形成的一种使用器械进行格斗的技艺。

在明代武艺有两种:一种是实战中用的技艺,一种是江湖上卖艺人耍的花架子。戚继光特别强调要学真艺,反对学花架子。为使士兵练好武艺,第一,向士兵讲明“武艺不是答应官府的公事,是你来当兵,防身立功,杀贼救命,本身上贴骨的勾当”,启发士兵练艺的自觉性。

第二,向士兵讲明武艺的原理,并一招一式地教给士兵。

第三,实行定期考核,长进的受奖,屡无长进的受罚。

戚继光这套从兵器使用的原理到实际应用,从思想动员到赏罚督促的教学方法,从思想和制度两个方面使每个战士都掌握杀敌的真本领,使这支军队成为武艺精强的军队。

除武艺之外,他还对士兵进行体魄训练。

要士兵练跑步,一气跑一里路不气喘,用来练足力;平时用的兵器要重于打仗时用的,用来练手力;平时穿重甲,背重东西,以练身力;平时“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以练心力。训练的目的就是要使士兵具有健壮的体魄,坚强的意志,扎实的本领。

练心,使士兵亲附将领,士气高昂,勇敢作战。

“练心”,这是戚继光以前的军事家,从孙武到岳飞都未曾提出的命题。

在戚继光看来,他以前率领的部队之所以不能与敌人短兵相接,关键是士兵的思想素质不高,缺乏胆量和勇气。

所以他要招募勇敢剽悍的义乌兵,但招募之后还要进行训练。这种训练和号令、武艺、营阵的训练不同,不是在操场上就能实现的,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

为了“练心”,他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是进行思想教育,向士兵讲明为民当兵的道理;二是以身作则,给士兵作出表率;三是尊重士兵,爱护士兵,处处为士兵着想;四是实行赏罚,以引导士兵积极向上。

正是由于他以身作则,处处爱护士兵,尊重士兵,公而无私,士兵才信得过他,爱戴他,愿意效力,至死不辞。

图片

练营阵,使士兵协同作战,共同对敌。

武艺训练是基础,但只有个人的武艺,还不足以杀敌。杀敌需要集体的力量,共同对敌才能获胜。戚继光根据倭寇和南方水网地形的特点,创立了鸳鸯阵、大小三才阵和一头两翼一尾阵以及防伏、设伏之法等等。

对于这些阵法,训练时一是循序渐进,即先单兵后合练,在个人武艺的基础上练鸳鸯阵,在鸳鸯阵的基础上练大小三才阵和一头两翼一尾阵。

二是实行赏罚,练好的予以奖励,违纪则予惩处,以督促练兵。

经过戚继光的精心训练,他所招募的四千余人,确实成了武艺精,战术强,有纪律,听指挥,万众一心,勇敢善战的精锐之师,人们称其为“戚家军”。

(正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