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突然!善祥基金创始人不幸“陨落”,警惕“价值投资”陷阱

 makeyoucool 2023-09-30 发布于河南

图片

文/金立成

金立成,是一位奋斗在一线的创业者,更是一名活跃在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还是一个躬身红尘的修行者(道家),金巴巴财策创始人,财经专栏作家,拥有17年专业投资经验,著有雪球丛书《聪明投资课——一个独立投资人的心路历程》,专注于投资教育和家庭、家族财富顶层设计与咨询。

(本文26字左右,阅读大概需要4分钟,这是“立成说投资”第562篇原创文章)

私募基金圈又出大事了,著名投资大V——善祥基金创始人关善祥不幸离世,该公司旗下的基金产品被迫提前完成清算工作。在之前,笔者一直不了解关先生的,后面经一些价值投资者的介绍,逐步在网络上对他有所了解。他还写了一本在圈内颇有影响力的投资书《传世投资》,这本书笔者没有阅读过,不过以他在全网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影响力来看,此书或多或少地对不少投资者,尤其是那些自认为是价值投资者的人,产生了较大影响。

关先生在生前应该是承受了巨大压力的,毕竟,管理别人的钱并不是一门简单的生意。记得去年笔者通过一些网络上的官方信息查询过近几年来国内知名基金管理人的投资业绩,其中有知名投资翻译家杨天南、因投资茅台名声大噪的董宝珍、以“怕高都是苦命人”口号出名的私募大佬林园,还有被冠名年轻“中国巴菲特”的关善祥。

这些私募圈投资名人的业绩如何呢?实事求是来讲,这几年做得都不太理想的,普遍以亏损收场。尤其是关先生旗下的基金,去年亏损幅度普遍超过50%,做过投资的人都知道,亏损50%的基金想要回本的难度是极大的、截至近期,关先生旗下的基金的亏损还扩大了,普遍亏损超60%。

为什么他管理的基金会出现如此大的投资亏损呢?难道他不懂得如何做好“风控”吗?笔者非常好奇,于是对他的投资思路做了一个简单的研究。原来,关先生是低PE、低PB地产股和金融股的深度爱好者和信奉者,他在投资领域的第一桶金就来自这样的投资逻辑,据说他曾在较短的时间里,通过投资地产股获利超百倍,一举获得财富自由。

但非常可惜的是,当他继续通过“路径依赖”的方式来复制过去成功的逻辑时,发现市场完全失灵了,被残酷的现实啪啪打脸,从而导致自己的人生信仰崩塌。当人生理想与残酷现实出现背离时,当无言面对自己管理、但陷入持续亏损基金时,当孤独面对来自各路曾无比信任他的投资者的质疑时,他实在是不堪重负,于是选择了轻生。可见,人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是何等的脆弱!

诚然,投资实在是太难了,哪怕一个投资者曾经艳压群芳般地绽放过,并获得过鹤立鸡群的硕硕战果,即使如此,也无法确保他一定能善终。笔者曾经说过,当一个投资者没有彻底“金盘洗手”离开资本市场,并把历史的辉煌战绩刻在功劳簿上时,就永远不要轻言自己是“成功”的。在投资圈里,短期都曾划过各式各样的“股神”流星,但能够笑到最后、成为一颗善终的“股神”恒星却是寥寥无几。

时间是最公平的,它能检验世间一切谎言与歪理邪说!这个世界上的投资真理只有一个,它是能穿越时空和周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投资逻辑或投资策略,其实都是在自欺欺人罢了。在这里,笔者要说的是,“巴式”价值投资理念固然很好,但易学难精,无法简单复制,而且它并不是投资界里完美无瑕的真理,主要原因在于绝大多数投资者心中的价值只不过是他们“人为主观”的认知罢了,并不完全是真实世界的客观反映。

如果“巴式”价值投资可以做到轻易复制,为什么全世界也就只诞生了一个巴菲特?近年来好多被媒体冠名的“中国巴菲特”们,不一个个都跌落神坛了吗?一个理智的投资者应该明白的是,巴菲特的成功是偶然的,是幸存者偏差,他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全是好多人理解的其成功全归因于他拥有“价值投资”理念。

笔者可以斗胆都说一句,即使是巴菲特来到大A股做投资,他穷尽一生累积的一世英名可能都保不住。社保基金是国内顶流的投资机构,有很多其他机构无法享有的“先知先觉”资源,甚至有“通天”的本领,但它过去20多年来的年均投资收益率也就只有7.66%而已(注意:这里并不是复合投资收益率)。

回到关先生管理的基金上来,关先生投资基金失败关键点在哪里呢?其实很简单,主要有两点:一是他心中理解的“价值投资”太单一了,而且还有严重的“路径依赖”心理,缺乏宏观投资视角和周期性思维逻辑,过分主观,没有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投资;二是他不懂得适时“止损”,过分与市场对抗,总以为市场就一定是错的,只有自己才掌握了投资真理,这其实是绝大多数“伪价值投资者”爱犯的毛病。

据了解,关先生旗下的基金大量重仓了地产股和金融股,这是他过去获得远超市场投资回报的重要战场。关先生钟爱“一眼就能看出便宜”的股票,不过他眼里的便宜主要是通过定量分析得来的:也就是众所周知的低PE和低PB,但他忽视了定性分析与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性。

地产股自管理层提出“房住不炒”以来,其投资逻辑就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是因为地产的金融属性正在丧失,而消费属性正在增强,这就直接恶化了市场的供求关系,导致地产股无法继续大规模成长。恒大地产与融创地产一度都爆发出了破产危机和现金流危机,这么重大的事件爆发后,关先生仍然选择屏蔽,无视宏观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不主动止损出局,重新审视自己过往的投资逻辑,这是他投资失败的根源所在。

投资之所以很难,难在投资的过程管理和风险管理。“价值投资者”总喜欢买进伟大企业从而轻松实现“躺赢”投资策略,这其实都是一厢情愿的。笔者曾经说过,大多数所谓的“伟大企业”只不过是在“阶段性”和“周期性”地表现出伟大特征,基本上不可能永远伟大。这是因为持续永远伟大不符合宇宙的自然法则。物壮则老,这是自然规律。再说了,所有的企业,其实到最后都是会“死掉”的,走向“破产”是企业的唯一终极宿命,想通了这一点,普通投资者就不要有动辄想“躺赢”的幼稚投资思路。

因此,笔者认为,通过阶段性或周期性持有某个企业的伟大阶段,然后以“接力赛”式的动态调整的投资策略布局,这才是比较务实的“价值投资”策略,尤其适合A股这样波动极大、非理性成熟的市场。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劳永逸的投资,因为世界永远在变,企业其实也在变,踩不准市场节奏的企业,是注定要被淘汰的。所有伟大企业的成功,其实都是时代的成功,企业成功的背后,都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投资者只有站在“无为”的旁观者视角来看待投资时,才能做出冷静、客观的投资决策。

斯人已逝,希望关先生一路走好!在世的投资者一定要时刻警醒自己,多多吸收前人的投资经验与教训,不要重蹈覆辙。投资是一条不归路,永远如履薄冰,永远战战兢兢,永远慎终若始,才能恒久立于不败之地!

投资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或许就是追求心安与不败吧!最后笔者以苏东坡那首诗《观潮》来结束本文,以此共勉: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