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话】梅第扬携手柏林爱乐巴洛克独奏家合奏团

 阿里山图书馆 2023-09-30 发布于北京

9月28日晚,首位正式加入柏林爱乐乐团的中国音乐家,中提琴家梅第扬携手柏林爱乐巴洛克独奏家合奏团登台北京国际音乐节,并同时开启了本次中国巡演的序幕。

图片

在音乐会中,乐团为观众带来一场古乐盛宴,分别上演巴洛克时期几句代表性的三首作品,并在下半场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的室内乐作品,充分展示中提琴在各时期音乐中,浑厚的色彩与其独特魅力。

柏林巴洛克独奏家合奏团由11位弦乐演奏家、一位羽管键琴演奏家以及多位管乐首席组成,合奏团中的每位成员都是独当一面的名家,他们使用正宗的巴洛克弦乐器、古老的琴弓和管乐器,甚至会根据演出作品的特性而更换不同时期的琴弓,再加上柏林爱乐乐团的音乐家们卓越的演奏技巧,同时彼此之间拥有灵活的弹性及出色的默契,使得他们在古典音乐技术上独树一帜。

图片

梅第扬于2022年通过柏林爱乐乐团的考试,成为柏林爱乐乐团的新任中提琴首席,他因此成为首位成为柏林爱乐乐团正式成员的中国音乐家,也是这支世界顶尖乐团140年历史上的第一次。

【对话梅第扬】

如今一年已过,您在柏林爱乐的状态如何?融入的情况怎样?

梅第扬大家都知道,柏林爱乐乐团的每一位音乐家都很优秀,每一位乐手在乐团之外也都是很成功的独奏家或室内乐演奏家。

如何在这样的状况下将90位优秀的乐手变成一个更好的整体,怎么把每个人的能量分配合理并发挥到最大化……在乐团里,每个人都愿意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去“牺牲”自己,你必须学会聆听他人。这也是柏林爱乐乐团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所以只要我做到这一点,其实就不存在什么“融入”。虽然我是唯一的中国人,但音乐都是一样的,我还是在演奏音乐。

在柏林爱乐工作的这一年,我其实很少感受到压力,相反更多的是在享受音乐,享受和这群极其有天赋且对音乐充满热爱的音乐家们一起排练演出的时间。我很幸运,能遇上这群志同道合的同事。

您刚才说到,在乐团是个聆听的过程,聆听本身有没有需要适应的过程?

梅第扬只要是接触过室内乐,就知道去聆听是我们从小一直在学习的东西,所以并不存在需要专门为了柏林爱乐适应的过程。乐团里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在学习阶段还是经过多年的演奏磨合,早已是灵活自如的状态。这就是室内乐的精神。

如果说我进去了以后还需要改,其实就背离了选择的初衷。我觉得柏林爱乐选择我,也是因为他们觉得我适合。面试阶段,他们可能觉得我的声音或者说拉琴的方式,乐感,是适合乐团的。很幸运的是,进入乐团以后,我并没有改变自己,我们很自然地融入在一起了。

图片

您刚进柏林爱乐,和一年后的现在相比,心态是否有什么变化?

梅第扬最初是有一点点紧张的,毕竟在加入乐团之前,我还没有从真正有柏林爱乐工作经验的人身上了解到他们的排练方式。等真正成为其中一员之后,你才会知道,大家唯一目标就是演奏音乐。

最开始那些由于不够了解产生的些许紧张,自然而然地就消解了。现在的我,更多是享受音乐,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在工作,我只是和美好的音乐在一起,演奏音乐。正如柏林爱乐的名字一样,你得热爱音乐。

如今不再单枪匹马而是跟同事一起,您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梅第扬同事之间也会以各种不同的组合形式举办一些室内乐或者独奏音乐会。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像柏林爱乐十二把大提琴、柏林爱乐巴洛克独奏家乐团等等,这些室内乐团历史都比较悠久,也会经常在全球进行巡演

您和巴洛克独奏家也就是您的同事们是怎么达成这次演出合作的,这是你们第几次合作演出,演出曲目有协奏曲是如何确定的?

梅第扬其实在2022年我考完柏林爱乐的第二天就收到了巴洛克独奏家乐团的负责人赖马尔(Raimar)的邮件,他说希望能和我一起录一张巴洛克中提琴协奏曲的专辑。也是这个契机让我们开始讨论巡演计划,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如果要巡演,我希望第一站一定是中国,于是就开始努力促成这次的音乐会。

我们这次巡演一共五站,北京国际音乐节是首站,接下来我们会先后去长沙、上海、广州,最后一站是香港。

这次的曲目其实是经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商量来决定的,观众可以看到上半场是德奥风格的巴洛克作品,下半场则都是意大利作品。我们也是希望能让观众们更加体会到两个不同国家间的音乐风格,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比如说泰勒曼、巴赫这些德国作曲家的作品就比较优雅,更偏宫廷音乐,但是帕格尼尼这些作品就更加的炫技,听众也能从音乐中感受到一些很随性、甚至即兴的东西在里面。

泰勒曼这首协奏曲,于我个人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我人生中第一次上台和乐团演出的协奏曲就是泰勒曼《G大调中提琴协奏曲》,也是在中山公园音乐堂。那是2006年,我12岁。十七年后,再次回到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奏这首曲目,很奇妙。

图片

可以说泰勒曼的《G大调中提琴协奏曲》是我们已经知道的第一部中提琴协奏曲吗?如果是,那第一部往往意味着制定规则,这部作品对后世中提琴作为独奏乐器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梅第扬泰勒曼这首协奏曲可以说是目前被发现的第一首写给中提琴的协奏曲。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实中提琴是我们弦乐器的祖先,比如说Viola da Gamba(腿式维奥尔)Viola da Braccio(臂上维奥尔)Viola d'Amore (柔音中提琴)这些中提琴的前身乐器还是有非常多协奏曲作品的。

但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中提琴,第一部协奏曲确实就是这首泰勒曼所写的G大调协奏曲,可以说是泰勒曼推动了中提琴作为独奏乐器的进程。我们所熟知的莫扎特、贝多芬其实都是很出色的中提琴家,我认为这也是有泰勒曼的功劳在的。

除了泰勒曼,这次演出的其他作品,您想跟观众重点介绍哪一部或哪几部?

梅第扬这次我很想重点给观众介绍一下罗拉的这首小协奏曲。其实罗拉最被人熟知的可能就是他是帕格尼尼的老师,但罗拉本人其实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小提琴/中提琴家,他给中提琴写了超过20首协奏曲,目前能搜到谱子的有大概16首左右,所以罗拉也对中提琴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中提琴炫技这方面也影响了他的学生帕格尼尼。

说起帕格尼尼,我也想给观众介绍一下他的这首《大中提琴奏鸣曲》,这个大中提琴其实是指的五弦中提琴,当时帕格尼尼得到了一把五弦中提琴,他就委托柏辽兹替他写一首中提琴作品,然后我们熟知的《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就应运而生,但是帕格尼尼在看到谱子之后并不是很满意,觉得不够突出中提琴的独奏地位,于是他就亲自执笔创作了这首为大中提琴和乐队而作的奏鸣曲,曲中有大量中提琴炫技的篇幅,旋律也很朗朗上口,希望观众能够喜欢,这次我也请到作曲家王典一替我们将这部作品改编成中提琴与弦乐团的室内乐版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