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界首村庄故事丨凤凰背只老虎的黄沟集

 界首柴大官人 2023-09-30 发布于安徽
昔日繁华的黄沟集
口述:应起元
整理:刘浩  
到处野草丛生,沟沟洼洼高低不平,尤其是到了秋天,绿草枯萎、蝴蝶无踪、老鸹嘎嘎叫,唯独被遗弃的几间破旧不堪的老房子还孤苦伶仃地留在那里。这里昔日的繁华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空旷的野外,留给人们的只是一种凄凉的感觉。然而,谁能想到当年这弹丸之地,人口密集,商贸流通,曾经是界首通往南方的水上交通要道,它就是顾集镇黄沟集的遗址。
  黄沟集位于顾集镇西南角,离镇政府大约有3公里,紧靠泉河边。在清朝时期,由于界首的牛行交易市场在全国享有盛誉,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商贾到界首来进行黄牛交易,生意十分兴隆。那时,交通不像现在便利,可以乘汽车、火车,主要是步行,遇到河只有乘船,而从南方来界首贩卖牲口的商贾要到达界首途中必须要经过泉河(过去叫小汾河),把牲口从泉河南岸乘船运达泉河北岸,当时黄沟集的渡口,自然就成了通往外界的交通要道。

   由于途中劳累,南来北往的人们走到黄沟集总会歇歇脚。加上这里人口稀少,土地肥沃,后来有人开始在这里安营扎寨,生儿育女,慢慢由原先的几户人家,发展成几十户。人口增多,居住地不断向外扩大,自然就形成一条南北街。有了街,人们就做起小买卖以此谋生。在最繁盛的时期,这里商店卖的有吃的、用的,小到香烟、火柴、桂花糖、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大到米、面、五谷杂粮、棉衣棉被等,一般生活日用品,不出街都能买到。

   随着人口的增长,商贸的繁荣,街道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便于生产和生活的需求,有好事者提议,把黄沟街改为黄沟集。至于为啥没有与别的地方一样,以姓氏为主,起名王集、赵集等,偏偏起个黄沟集?据说,当时在这里居住的人们大部分都是从山东枣连庄移民来这里的,所以姓氏比较多,用哪一个姓感觉都不妥,有人说:“在我们居住的西边,有一条南北沟,一到下雨沟水比较浑浊,颜色发黄,平时大家称它为黄沟,我们这里紧靠黄沟,干脆就叫黄沟集吧。”于是从那以后,黄沟集在人们当中叫开了,一直延续到今天。

   到了抗战时期,界首由于位处黄泛区,颍水贯城,水运发达,上海、南京等城市商人纷纷迁往界首,一度人口剧增,商贾云集,贸易兴旺,故有“小上海”之美誉。黄沟集页先后成立了乡公所、建了码头、煤炭公司、学校、还有饭店、干店等,平时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到这里赶集购物,小小的黄沟集,成了当地最繁华的集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客商大都携资归里,界首商业迅速萧条,加上随着陆地交通日益发达,水上交通优势不再存在,黄沟集的码头也失去它的重要作用,由于南来北往的人少了,昔日繁华的黄沟集,渐渐地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
  1958年,当地党委、政府对泉河坝进行了加固,并把与泉河交界处的黄沟进行了疏通,从此沟水畅通不再发黄。据史料记载,1975年这里发过一次大水,泉河水几乎与河坝持平,黄沟集的人们为了安全,都搬迁到坝子东边居住,由于和现在胡湾村相近,后来两村合并在一起,组成胡湾大队。据当地村民讲,这里的地形十分特殊,如果从高空俯视胡湾村的地形,如同一只凤凰背上驮着一只老虎,人送雅号叫“凤背虎”。
   现如今,虽说昔日繁华的黄沟集旧遗址一片荒凉,但是当地党委、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和政府号召,以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为目的,决心把这里打造成为集观光、休闲、游玩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为此,特意从外地聘请专家实地考察,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并把在外创业的有志之士,请回来参与重建,利用他们的资金,解决建设中资金短缺的大问题。
   目前,在顾集镇党委政府直接关心和过问下,整个改造工程已投入上百万元,各项施工进展十分顺利,新建成的休闲小亭,如同一位妙龄少女,亭亭玉立在水中;西式休闲与观光木屋,仿佛两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小河边;仿古的小桥,把南北两岸连接为一体;一棵棵苍天大树,好像彪形大汉日夜守卫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昔日繁华的黄沟集,正在慢慢地重现在世人面前。

资料来源:养城故事第3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