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可这话说的是那些通情达理的老人,而有些老人真是应了那句话,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前两天看了一篇文章,特别赞同作者的观点,“无德的老人,儿女不应该放纵”。文章的作者是舒山有鹿,在文章里作者列举了4类所谓“无德”的老人,但在我看来,无德的老人岂止4类。 ![]() 第一类,是自以为是的老人。这类老人总是在要求儿女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做事,否则就是不孝顺。 就拿每个月给的生活费来说,老人觉得,自己以前一赚到钱,就全部上交给了父母,如今的孩子连一半都不给。 看过一个故事,李飞今年40多岁,因为夫妻矛盾频频,所以离婚了自己带着娃生活,可是她的父母不但不体恤她,还尝尝当着李飞的面责备她,挣钱了也不知道给父母,自己离婚没地方去,住父母家也不知道给钱。 李飞本以为,自己离婚,无依无靠,父母是自己最大的物质靠山和心理靠山,没曾想,自己的父母却逼着自己上交本就挣的不多的工资。 她打断牙往肚子里咽,于是在父母家顶着被责备的压力住了半年后,在外租了房子住,只有逢年过节才带孩子回趟父母家。 人的思想会退化,年龄越大,思想就越简单,而这种简单有时候令人讨厌。 有些老人最喜欢说的话就是,我当年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带大。 现在是2022年,你当年,那是40年前还是50年前,好像在他们眼里,就算是100年,也都是一样的。 只能说,人老了,一切都退化了,尤其是思想,这种思想执拗,伤害了最亲的人。 ![]() 第二类,是不懂得体谅孩子的老人。这类老人就像无底洞,除了索取就是索取,一旦你没能满足,就会认为你不孝。 朋友的父母就是这样,朋友自己开了一个饭馆,每天其实忙起来那真叫一个四脚朝天。 因为他是独生子,所以父母有时有个小病小灾的都只能找他。 由于有一次他忙到了凌晨,他的父亲想吃小笼包了,就大半夜给他电话,他累得根本没听到电话,第二天等他醒来时看到了父亲的多个未接电话。 于是他回播电话后得到的是父亲的一通数落。他忍无可忍对父亲说出自己的疲惫,而他的父亲却用:“我们年轻时,都在父母床前尽孝,你可到好躲着我们那么老远,说不接电话就不接电话”不容朋友解释,老爷子就挂断了电话。 没一会儿母亲打来电话,声称父亲被他气倒了。 还有些老人,明明知道孩子天天工作非常辛苦,却总是三天两头地让孩子干这干那,从来不会去体谅孩子。 说起来,他们也有自己的理由,因为他们怕孩子大了,不管自己,所以,每天都拿一些小事来测试孩子对自己的孝心。 最后,测来测去,孩子烦了,两代人的矛盾更加深了,老人还觉得自己委屈,孩子更是有苦说不出。 ![]() 第三类,是过分偏心的老人。老人的偏心有时候就是兄弟姐妹之间不和睦的根源。 特别不理解的就是,有的老人让女儿照顾自己情绪,却把所有财产给了小儿子,人家说起来还特有理由,我的钱愿意给谁就给谁,我的老就得让女儿养。 这是哪来的道理,怎么那么荒谬。 一个朋友她老家在东北农村,她的弟弟常年守护在父母身边,而她即便在家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所以就离开家乡出来闯荡。 幸而遇到她现在的老公还比较心疼她,她老公是一家公司老总,所以出手比较阔绰。 而她的父母就看她老公有钱,所以就想让她出她弟弟的彩礼钱,可是毕竟她老公挣钱也不容易,她天生也没有“伏地魔”的习惯,所以只出了一半的彩礼钱。 也因此,她每次逢年过节回家,她父母更对她没有好脸,老说别人家闺女多好,多孝顺,说的她本来想在老家呆住一周,最后决定只住4天,伤心的她坐在火车上两天一夜都没合眼。 当她父母生病时,她的弟弟明明挣了钱,却不肯出钱给医治,还是她向她老公开口,把父母的医疗费给交了。 当她老家有套房被征占给予上万补贴时,她的父母却一分钱不给她,说那是给她弟弟孩子的奶粉钱。 其实像她这种的情况太多太多了。专家说得一针见血——你这样的老人不配要求养老,你把钱谁了,谁就去给你养老,这才是最公平的。 ![]() 第四类,是顽固守旧的老人。像这样的老人有很多,她们活到老并没有了解人一生真正的含义,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学新一代人的思想和更迭的事物。 有位哲人说的好:“那些越无知的人,就越固执,有人一辈子活成了石头,硬邦邦的,有人活成了海水,不仅海纳百川还可以顺其自然。” 聪明的子女很少去反驳,第一是没用,第二也是说烦了。 两代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观念,观念不同就会造成行为上的巨大差异,而且两代人之间几乎没有调和的可能,所以,矛盾自然存在。 如果你不听,那就是不孝,如果你真的听了,那你对你的孩子也会这样,最终活成了你最讨厌的样子。 ![]() 如果你家的老人不在这四类之中,那么,恭喜你,你的后半生一定生活得很丰富。 当然,如果是我,当有一天我实在不能接受时,我会选择不孝,同时,我也会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成为这样的家长,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身累,心累。 有时候,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 ~END~【健康的心态,成就健康和谐的夫妻关系,从而培养出聪明乐观的孩子,我是家庭教育师元祉,相信每个父母都可以成为好的父母,只要肯改变。欢迎点赞关注,可私信】 如果喜欢今天的文章 点个右下角“在看”! 愿你修好心:向外,掌控; 向内,察觉! 就此泾渭分明! 看更多走心好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