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往年国庆这个时候,Y老师通常都劝你哪都不要去,乖乖的在家喝茶。但是今年国庆不一样,Y老师劝所有的茶友们都应该去故宫看看正在举办的故宫秋季特展《茶·世界》。 ▲故宫秋季特展《茶·世界》 这个展特别难约,据我在北京的朋友说是这几年故宫最难约的特展,甚至没有之一。 故宫的预约是从每天晚上八点开始约七天后的展览,每天五千个,建议你先把本文设置成浮窗过去碰碰运气,万一抢不到,再回来让Y老师带你过过眼瘾,万一抢到了,可以到拿着Y老师的这篇文章来做参观攻略。 这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主办,汇集国内外30家考古文博机构的代表性藏品,展品总数555件。 展品年代从新石器时代到当代故宫现在的特展都放在午门的城楼上,从广场到城楼的台阶上放着展览的第一件展品:茶苗。我定睛一看,妥妥的武夷山老乡,这里的茶苗除了武夷山的水仙、肉桂,还有瑞香、梅占这样的小品种,甚至于奇曲、黄肉桂这样武夷山本地都难得一见的小小名丛都有,为武夷山点赞! ▲午门的城楼台阶上展览的茶苗,包括除水仙、肉桂外,还有奇曲、黄肉桂等难得一见的武夷山老乡 展览分了四个部分:茶出中国,茶道尚和、茶路万里和茶韵绵长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惊喜,绝对值得一一细看。 1 小种花香到底是什么茶? 看看宫里怎么说! 茶出中国的部分是整个茶展人气最旺的展厅,也是我做茶朋友们最关心的展厅。 ▲“茶出中国”展厅 这里展出了当年宫里皇上喝的茶,也就是正儿八经的贡茶。最热门的当然还是所谓越陈越香的普洱茶。 听说我混进的展馆,好多做普洱的朋友都让我拍点清晰的照片给他们看看条索,最过分的居然让我凑到玻璃掌柜的缝隙那里看看能不能闻到茶香。 ▲茶出中国展厅中的普洱茶 问得最多的还是当年皇上喝的普洱到底是多少年的。这个问题宫里的工作人员的权威回复是,贡茶的体系分为两类,一种是各地常年进贡的,还有一种是各地官员进京时进贡的。 皇帝的茶多的根本喝不完,除了自己喝以外,最经常做的就是赏给其他的官员,而消耗不了的茶,宫里也会一两年清理一次,皇上喝到都是新茶,而“茶出中国”展区的贡茶绝大部分都是光绪末年的茶。 ▲有关贡茶的记载 我仔细的看了下当年贡茶的名单,最让我好奇的是贡茶最多的居然不是福建而是四川。四川的雅安、邛崃、青城山都是当年贡茶的场地,而我们盛产好茶的大福建,当年贡茶的地方居然没有现在大火的白茶,也没有火了很久的铁观音,甚至没有据说是老佛爷最喜欢的茉莉花茶。 只有武夷山和莆田的茶,莆田的贡茶是郑宅茶,我居然完全没听说过,不懂有没有小伙伴喝过。武夷山的贡茶绝对是整个展区里最抢眼的部分。 先说体系,武夷山的贡茶分为红茶和岩茶两个部分,当然这个分法是建国后才有的,当年皇上的分法就是花香茶和武夷茶,按宫里同志的说法,只要是有些花香的都是现在的岩茶,比如岩顶花香、小种花香、花香茶。 前阵子有些网红直播的时候说故宫展出的小种花香是红茶,顺便巴拉巴拉的卖了一阵子正山小种的,估计根本就没来看过。 红茶就是简单的写作武夷茶,在现场的包装上也能看出差异,花香茶的包装都是精致的锡罐+精美的锦盒包装,放在现在不论容积率还是重量妥妥的都是违规的产品。 武夷茶的包装就相对简单的多了,就是一个木箱,看不到内包装,据宫里的同志介绍,好像就是油纸包裹。 ▲上方锡罐+锦盒包装为岩顶花香和小种花香,下方看不到内盒的木盒装为武夷茶(红茶) 除了我最关心的岩茶和大家最关心的普洱,其他的贡茶看起来信息量也很大,比如最著名的贡茶龙井,在光绪的那个年代,龙井的贡茶打的还是雨前龙井,你看看,现在X音上9块九的都得是明前,比当年皇上喝的都好。 ▲光绪年间,刻有雨前龙井的贡茶 除了贡茶之外,茶出中国还有汉景帝的阳陵出土的最早的茶叶实物遗存和北宋时期带有茶叶遗迹的铜渣斗都值得重点看看。 ▲10月8号要被替换掉的铜茶斗 尤其是这个铜茶斗,10月8号就要被替换掉啦。 2 茶道尚和 茶器爱好者的天堂 茶道尚和的部分讲的是茶与器的讲究,备茶方法的选择和品茗环境的营造。 ▲“茶道尚和”展厅 茶道尚和展厅中有各个朝代的精美茶器一定要看!比如法门寺出土的刻着唐禧宗小名“五哥”的纯金茶器,在陕西吕大霖墓出土的全套宋瓷茶器。 另外划一个在大武夷山地区的邵武黄焕墓出土的全套宋瓷的茶器也非常值得一看,其中与宋代兔毫碗配套的黑漆盏托非常值得现在玩建盏的朋友们好好看看。 茶道尚和还有一部分重要的展品就是古人各种关于茶的画,在我理解这就是古代文人雅士喝茶发的朋友圈而茶道尚和是宋画《春宴图》,在这幅长卷对面的展台就是依据古画复原的当年的茶器类型。 ▲《春宴图》以及根据《春宴图》布置的茶道具 这样走出画卷的茶器,在故宫的特展上还有很多,比如唐伯虎的事茶卷中画的这把大紫砂壶,现场就展出了原型,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紫砂,吴经提梁。 ▲唐伯虎的画以及画中的紫砂:吴经提梁 另外还有一个很容易漏掉的重点,在茶道尚和馆的中央,有一个用光电科技模拟的曲水流觞的场景。 ▲电光科技模拟的“流觞曲水” 可能是这个场景太壮观了,很容易忽略了边上的一个玻璃屋子,一定要认真看,这是故宫精心复刻的皇上的茶室。 ▲流觞曲水旁透明玻璃房中复刻的乾隆茶室/图源故宫官方公众号 里面的每一件东西都是精品,说两个不起眼的小东西,烧水的炉子是当年乾隆在无锡二泉边的竹炉山房看中的竹炉,宫里复刻的。 ▲宫里复刻当年乾隆在无锡二泉边的竹炉山房看中的竹炉 桌上摆的小茶宠,是正经的泥人张捏的茶仙陆羽的像。 ▲泥人张陆羽塑像 细节啊,够你发朋友圈嘚瑟了吗? 3 茶路万里 茶不论走到哪里都是讲究的事物 茶路万里展的是世界各国的喝茶的历史和实物,国宝众多,眼花缭乱。很多在各自博物馆都是C位展出的。 ▲“茶路万里”展厅 在这里可能就放在了边边角角。比如这个碗,我感觉类似这样的碗我家都有好几个,但是和我同去的瓷器专家曹老师就愤愤不平的说,这样的碗怎么可以就这样丢在角落,它应该有一个单独的展柜,这是日本茶圣千利休最为推崇的井户茶碗。 ▲井户茶碗 除了日本的茶碗之外,你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稀奇茶器,比如精美的奶茶罐,看上去比酱香咖啡还是高级很多吧。 再比如这个镶金边的紫砂壶,看器型就像是闽南或者潮汕地区常见的紫砂壶,但是它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要说明的是这确实不是抢去的,而是买去的。 为了说明当年欧洲人对紫砂的热情,这个紫砂壶边上特意放了两个仿品,是荷兰工匠用当地红陶仿制的紫砂罐,据说因为材质的原因,只能仿制出陈设用的紫砂罐。 用于泡茶的紫砂罐始终还要依靠中国进口,这个形式和现在荷兰人卡我们光刻机的脖子是不是有点相似,但是我相信我们中国的工匠还是会比荷兰那些笨手笨脚的工匠更厉害些的。 类似于这样的仿制当年还有很多,比如德国麦森瓷厂就以中国瓷器造型和纹饰为蓝本进行模仿,并形成了德国的“中国风”瓷器。这些瓷器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人物的鼻子都特别大。 另外在剩下的茶韵悠长展厅里主要是系统展示了我国现代茶产业的划分体系、制作工艺,以及南茶北引、太空育种等工作的丰厚成果。 这里也可以看到武夷山母树大红袍的标本,这个标本不同于其他标本的干巴巴的样子,可以永久保留鲜绿的形态。这是武夷学院叶江华博士带领团队成员历时5个月研究出的永久性保色标本制作技术。 该技术成功保持了母树大红袍整枝的完整性,同时保持其在原色条件下固化并永久保绿。突破了原有茶叶标本制作与保存过程中脱色、受潮、霉变等问题,实现茶叶标本的永久性原色、保绿、持续性循环使用。让我们在千里之外的故宫也能看到母树大红袍原有的样子。 ▲母树大红袍标本 故宫的茶文化特展将延续到11月30号,但是从10月8号之后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有一批重磅文物将会被撤换下来。前面提到的宋画《春宴图》和带茶叶的铜渣斗都在其中,所以,还是挤一挤,趁国庆早点看了吧。 岩茶教室年度赞助合作伙伴 YANCHA 更多性感撩人的联系方式 YANCHA 有私事可私聊课代表 微信ID:kedaibiao0303 或者学习委员 微信ID:xuexiweiyuan1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