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现病史:患者5年前因性格变化与妻子分居,家人发现患者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多语,爱说他人闲话、坏话,因小事与邻居常打架(以往与邻居关系不错);喜欢收集破烂,乱购物;尾随母亲,无目的游荡;刻板重复,重复购物,每日重复提问数十次(反复催问吃饭),10分钟内反复去厕所十余次未解小便。 同年患者夜间睡眠中突然出现四肢抽搐,口中“吭哧”发声,口吐白沫,混有血丝,大约持续1分钟,发作停止。无咬舌,二便失禁等。醒后不能回忆当时情况。上述症状夜间频发,1周内发作5次。自此就诊,诊断为“癫痫”,给予“丙戊酸钠0.2g,3次/日”,3年未再发作。 2年前记忆力明显下降。无幻觉、妄想、激越等,无迷路史。1年前患者出现进食呛咳,无吞咽困难,步态蹒跚等。患者一直坚持上班,1个月前患者上班时突然出现头转向右侧,四肢抽搐,口唇紧闭,神志清楚,胡乱对答,无口吐白沫及二便失禁,持续十余分钟,自行停止。 门诊以“器质性脑病、痴呆、症状性癫痫”收入病房。自发病以来,患者食欲好,进食偶呛咳,二便无失禁。 ▎既往史:“体健”,否认肝炎、结核、性病等传染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无外伤史。 ▎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一般检查:体温:37℃,脉搏7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80mmHg。中年男性、发育正常,查体欠合作。内科系统检查无异常。 ▎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醒,语言刻板、重复,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理解判断力均下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4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58分。表情淡漠、呆板。行为异常,包括被害妄想、攻击、焦虑、兴趣主动性差、易激惹、重复等。 颅神经查体: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直径约3mm,光反应灵敏,双眼各方向活动正常。双眼无复视及眼震。双侧闭目有力,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双侧听力粗测正常,气导>骨导,韦伯试验居中。张口发“啊”不配合,伸舌居中,舌肌无萎缩,有细颤。 双上肢肌张力呈齿轮样增高,双下肢肌张力似正常,四肢肌力5级,上下肢腱反射对称活跃。双手静止性细颤。 双侧霍夫曼征(+),双侧掌颌反射(+),吸吮反射(+)。有强握反射,右侧为主,双下肢病理反射可引出。 颈无抵抗,克氏征(-),感觉查体及小脑体征不配合。 查体过程中,患者数次起身要去厕所,对肌腱反射检查有敌意。 ▎化验检查:
图1 头颅MRI ▎初步诊断 综合上述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最终诊断:泛素阳性的FTD-U。 ▎诊断依据:中年起病,明确的家族史,精神行为、人格障碍为首发症状而且是突出表现,继之出现智力障碍,首先考虑FTD,需要鉴别AD的额叶型;但是前两种疾病很少伴发癫痫。 患者有明确的癫痫,同时又有精神行为智力异常,应该考虑鞘磷脂代谢异常的疾病,T2如成人脂褐质沉积病,以及神经节苷脂蓄积症等;患者有肌张力异常以及步态异常,还应该考虑除外FTD合并帕金森综合征、皮质基底节变性(CBD)以及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等;病理反射阳性应该增加FTD合并运动神经元病为鉴别诊断疾病。 ▎定位诊断:患者精神行为异常,智力障碍,癫痫,原始反射(+),定位于额颞叶皮质以及皮质脑干束;步态异常,肌张力障碍,定位于锥体外系;双侧病理反射阳性定位于锥体系。 ▎定性诊断:中年起病,明确的家族史,精神行为、人格障碍为首发症状而且是突出表现,继之出现智力障碍,首先考虑FTD。 ▎治疗 支持及对症治疗,目前无特殊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王思翔,曾红梅,李扬娜,卢晓庆,王超.实用医学杂志.2019(07). [2]贾建平,陈生弟主编.神经病学[M].第8版2018.271. [3]崔丽英主编.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M].第6版.,201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