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管、少说、少想,就是福

 新用户3738L4CZ 2023-09-30 发布于湖北

生命短暂,白云苍狗,“多”未必能为我们带来福气,相反还会带来灾祸。

多管则多仇,多说则多错,多想则多烦忧。

人活着就如同修行,修的是一颗清静心,修的是一颗智慧之心。

就像《道德经》中所讲的:“少则得,多则惑。”

人这一生的幸福不是“多”,而是“少”,少管、少说、少想,懂得删繁就简,才能活得更加有智慧,进而提升自我的修行。

修好自己的心,守好自己的言行,这才是真正的福。

少管、少说、少想,就是福

01 少管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四个“闲事”:扶烂泥、雕朽木、翻咸鱼、烫死猪。

人这一生的精力实在是有限,自己的生活还没弄明白呢,怎么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管别人呢?更何况很多时候,多管闲事只能是吃力不讨好。

想起电视剧《心居》的顾清俞,她总是喜欢插手弟弟和弟媳妇的家事。

本来,弟弟已经结婚了,就让他们自己去过自己的小日子就好了,可就因为看弟媳妇不顺眼,事事都想横插一杠,造成了后面不好的事情。

弟媳妇也不是那逆来顺受的人,在一次顾清俞“多管闲事”的情况下,弟媳妇夺门而出,而弟弟顾磊为了拉住媳妇发生意外去世了。

一个好好的家就这么支离破碎了。

对待亲人尚且不能太过多管闲事,更何况外人。

很多时候,大家的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想法自然不尽相同,就像很多亲戚朋友喜欢操心别人是否结婚了,是否找到工作了,孩子上的什么学,学的什么专业,成绩好不好啊,可以说就没有他们不管的事情。

俗话说:

“一人不知一人苦,一家不知一家难。”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能将自己家经念好就不错了,别人家的经还是少念为妙。

少管、少说、少想,就是福

02 少说

关于说话,林语堂先生有十六字箴言:

“要说得巧,要说得少;言多必失,语多必败。”

短短十六个字,道出了关于“说话”的智慧。

唐朝时期,佛教盛行,在唐宪宗之前,已经举行过五次礼佛,所以唐宪宗也想办一次。

可有一个人跳出来表示反对,那就是韩愈,当时官至刑部侍郎。

韩愈认为礼佛这种风气不应该大行其道,于是大笔一挥,写下一篇《谏议佛骨表》。

这篇文章从高祖皇帝一直说到唐宪宗,对于唐宪宗要迎佛骨这件事大力批判,甚至还说迎了佛骨,就会命不久矣,气得唐宪宗要将韩愈抽筋扒皮。

在众人的劝谏之下,唐宪宗虽然留下了韩愈的命,但也将他贬到了潮州,可以说正是“说话”惹的祸。

人这一辈子啊,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能守住自己的嘴,才能守住自己的福,生活中更是如此。

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那些喜欢说人长短,道人是非的人,往往最容易惹祸上身,将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而少言正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是一生的修行。

少管、少说、少想,就是福

03 少想

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累。

心理学上有一个“瓦伦达心态”。

美国有一位叫瓦伦达的杂技表演家,在一次高空走钢丝表演中失误,不幸身亡。

他的妻子说:“我知道他这一次一定会出事的,因为他在上场前一直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

其实,瓦伦达平时表演并不会这样,每次表演前根本不会多想,而是认认真真地去表演。

偏偏这次越想做好,却越是做不好。

想得太多,无疑是让自己分心,不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中,势必会失误。

想太多,其实就是折磨自己,让心力交瘁。

那些过去的事情假如反复去想,就会觉得自己太苦,未来的事情还没有发生,反复去想就会患得患失,容易钻牛角尖,最终陷入深渊。

杂念太多,容易干扰自己的思绪,打乱自己的步伐,还不如专注于当下,避免胡思乱想而导致大错。

正如《道德经》所言:“静心无为,方得闲适。”

不多想,人生才能减少烦恼;不多想,才能更加专注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多想,才能将心腾出空间来去装满快乐;不多想,才能轻松惬意,舒服自在。

少管、少说、少想,就是福

04 少管、少说、少想,就是福

古语有云:

“事非干己休多管,话不投机莫强言。”

做人真的没必要那么较真,有时候学得糊涂一点才是大智慧。

少管一点闲事,凡事能轻松就轻松,何不乐哉?

少说一点话,只说有价值的话,只说令人开心的话,学得圆滑世故一点。

少想一些过去的事和没有发生的事情,少操一点闲心,少胡思乱想,凡事想开一点,看淡一些,对待得失荣辱更要用平常心去面对。

人生不易,管好自己就行,专注自己就罢。

多读书,多学习,多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才能获得更加轻松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