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巴菲特”选择在中秋夜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老夫子3770 2023-10-01 发布于山西

有读者让我聊这个突发消息,怎么说呢,在聊之前,咱们先进入影评插播阶段。

毕竟大过节的,先聊娱乐内容,再提这种负面消息。

这个假日档有很多大导演大牌明星,我们先从排片最多,打分最高的老谋子的电影聊起。

他拍了什么?他拍了一部电影版的狂飙。

内容就不剧透了,因为内容也不重要,你换个城市,换些角色,类似的故事可以拍一百部。

大概还是说地产商与当地的那些事儿,看过狂飙的都懂。无非高启强换成了于和伟。

这部电影的内涵就是一句台词,剧中一个牺牲了的小姑娘说的。

她说就像一锅水,下面不停的添柴去烧,你看着现在还没冒热气,但早晚会沸腾。

意思是说,只要上面施加压力,当地勾结的那些人,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们自己狗咬狗,早晚会暴露。

这大概是老谋子要表达的。

但我的感觉是另一句话。

人,只要撒过一次谎,就得十次编瞎话去圆它,然后你为了再圆那十次瞎话,就得继续编,编一百次。

直到什么时候呢?直到你再也捂不住那个盖子。

俗称纸是包不住火的。

我小时候想过这个问题,纸为什么包不住火?

我是个理工男,和物理老师,数学老师关系比较好,你用他们的说法,那个火是呈现指数型扩张的,而那个纸是有限的,有限的纸最后自己也会变成指数型扩张的火的燃烧材料之一。

就像我前面打的那个比方,瞎话是指数型扩张的,无论你个人能力多强,最后你都hold不住。

这世上特别大的坏人和特别大的好人,在某个领域里是一样的。

那就是实际上他们是有自己所相信的东西的。

所以特别大的坏人和特别大的好人,真正的区别在于立场。

东吴看诸葛亮,特别大的坏人,曹魏看诸葛亮,也是特别大的坏人,蜀汉看曹操,也是特别大的坏人。

实际上无论曹操还是诸葛亮,你甭管日后史学家怎么写,文学家怎么写,他们是共性的。

这个共性就在于他们实际上是有自己真正相信的东西的。

这也就是我以前分享给大家的那句话。

一个人骗谁都不要紧,但是不要骗自己。

一旦你对自己撒一次谎,就会像打开多米诺的骨牌,你得对自己撒十次,百次,直到你最终彻底迷失。

但是电影里演的那些反派,都是没有自己真正相信的东西的,无论于和伟还是张国立。

他们只是被贪婪恐惧操纵着,活得像牵线木偶。

张国立最初就是靠老丈人上位,他那时还年轻,没成想和歌舞团的女孩有了私生子。

可能是怕老丈人发现,最终,滑向了不可收拾。于和伟那时候也只是个小商人,发现赚钱太难,走路太慢,总想着攀附,于是俩人勾结起来。

走到最后,当于和伟,张国立手中都有着各种永远也盖不住的秘密,永远也擦不完的屁股的时候,那句话就出现了。

俗称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我讲的这些,不算影评,因为不是电影里拍出来的,是我看电影的时候,自己想到的。

我到今天这个年纪,四十多岁了,看到的世界,要比十年前,二十年前,更完整。

二十年前我可能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我没有见过周期。

十年前我可能见识了一些东西,但是我见到的都是上升周期,俗称眼见他宴宾客。

那么到现在,我当年认识的一些如日中天的朋友,有些都进去了,有些甚至那个了。

所以我说,这是更完整的周期,不仅有上升周期,也会有下降周期。

到我这岁数,再去看巴菲特,还是佩服,但和年轻时不太一样。

年轻时那种佩服更多的是小孩子崇拜孙悟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如果这个小孩子日后走上了修行的道路,他也划着木筏子去找什么菩提祖师,去修炼,甚至还被他碰巧修成了个什么看山洞的小妖精,那么他再去看悟空,就会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所以我今天的看法和十年前是不一样的。

那时候我体会不到信什么的价值,今天回头去看,如果人什么都不信,那你活什么呢?

只是为了撒谎?弥谎?撒完了弥?弥完了撒?

电影聊完了,我们回到正题。

据媒体报道,中秋之夜,某个私募圈的创始人选择主动离开了人世。

他出生于85年,小时候是广东的农民,家庭贫寒,后来因为父亲做生意,家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97年的时候,父亲炒股亏了5万块,12岁的他从此对股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学没有毕业,就进入股票市场,28岁就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十年时间,把几十万翻了一百倍。

他以巴菲特为榜样,著书立传,吸引了很多粉丝,此后成立了私募,基金规模越来越大,主要的投资方向是长期持有地产股。

后面的故事不说,我们也该猜得出,他重仓得那些,碧桂园融创恒大......

尤其是恒大最近刚刚,对吧。

这个事儿怎么评价呢?

两个字:同情。

我只能表示同情,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几年前,具体是哪年我也忘记了,反正有日子了。

我曾经在回复读者留言的时候,评价过当年某个炒房大V的言论,引起了部分读者的激烈反驳,因为我们有些读者是那种理念的拥趸。

理念这东西没有对错,无非你信什么。

我分享给读者的,是我信的,你当然可以不信,这种事又没有标准。

我认为的投资第一理念永远是退出,俗称先思考怎么卖,再思考怎么买。

我们有些读者的理念不是这个,他们认为的投资是用某个物品,去对冲铸币税。

俗称买了就不卖,他们管这个叫做价值投资。

我以前在这个链接里面讲过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到底是在投什么,文章很长,这里就不复述了。

如果你能看懂,就知道价值投资不是某些人歪解的那种。

换句话说,巴菲特那么做,其实他投的是另外一个东西,而那个复杂的东西才是他能盈利的保证。

你不能把那个东西去掉,然后说你在学巴菲特,那你学了个寂寞。

岳云鹏长得丑,你也长得丑,你长得丑不等于你是岳云鹏,因为岳云鹏真正出名的地方不是长得丑,而是另有其他。

我从不否认长线投资,也不否认价值投资,但是我觉得,你应该抓住重点。

看过那天文章的,把那天的内容和我讲的这个结合起来,自然知道我在说什么。

俗称我什么都没说,其实你拼起来,会发现我什么都说了。

当然我今天不为聊这个。

之前有个读者留言,他认为高频交易本质上不叫投资,这叫出卖体力,实际上就是捡垃圾的。

他问我对不对?我当时看到了,不禁莞尔,没有回复。

今天回复下,你说得对,本质上就这回事。

但是,名可名,非常名,你究竟是要赢,还是要辩个输赢?

你是要知行合一,还是要追求那个名,也就是那个定义?

我觉得巴菲特是个活得非常通透的妖精,黑山老妖。

他年轻的时候很聪明,很快就发现怎么能保证自己稳赚不赔?

三个字:拣烟蒂。就是原始版的还没有计算机的年代里的高频交易。

这不是因为他是格雷厄姆的徒弟,实际上,只要你脑子够用,无师自通你最后都会发现这条路。

我08年的时候,还不知道谁是格雷厄姆,也不知道巴菲特早年是怎么做的。

那时候我是计算机行业的从业人员,对金融一无所知。

当我自己总结出拣烟蒂之后,才发现,哦,原来都是别人玩剩下的。

这个没啥稀奇,你小时候进入冬令营,看到那些来自全国的数学高手,会发现大部分人小时候的经历是相似的。

都是那种在没有前人指点的情况下,自己也能摸索出,或者推理出类似于勾股定理的存在。

没这点子天赋,你也不会进到那个圈子。

所以不是巴菲特学了谁,而是巴菲特始终在做自己也相信的事情。

那么他后来为什么不做了,两个原因,一个是他资金量太大,另一个是他找到了生态位,而且他那个生态位配合上之前我几万字说的那件事,整体上允许他可以另一种做法,这个不为外人详知的,才是完整的所谓价值投资。

这两点你不具备其一,是没法学他的。

用詹姆斯·西蒙斯的话说,为什么要学老巴?他做高频,回报率比老巴还要高,风险还要低。

西蒙斯在美国富豪榜上排在20几名,老巴属于前几,差了一个量级,打法当然不一样。

巴菲特那么大的资金需要特别的生态位,就像作战需要地形。

薛西斯带着60万大军,怎么通过温泉关呢?地形不足以让你展开,你的人数优势,或者说资金量优势就发挥不出来。

我觉得巴菲特的一句话,和王阳明叠加在一起,很有味道。

老巴讲,人一定要做自己真正懂的东西。

老王讲,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你只有做得到才是真的懂,否则都是假的。

这两句话听起来是矛盾的,一个在说懂了才能做,一个在说做了才能懂。

其实是不矛盾的,或者说,所谓智慧从来都是看似矛盾,又不影响发挥作用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