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礼法制度确立者周公,缔造上古文化第一次高峰,井田制度的虚实

 liuhuirong 2023-10-01 发布于湖北

今天我们从一个叫姬旦的人身上探讨起。姬旦是谁?你睡着的时候会常常去找他,就是我们常说的周公。为什么周公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因为周公其实被认为是礼法之主。那礼法里面当然就包含土地制度。所以我们今天这一章的故事,就从周公姬旦开始。

孔子对周公有非常多的评价,其中有一句话叫作:“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他非常推崇所谓的周的文化。那为什么孔子会推崇周的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周公这个人,基本上我们可以说周公是集中国上古文化的一个大臣,或者说是整个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大臣。

尤其是这个礼法制度,封建制度、宗法制度,都在周公的手上得到了一个完成。所以他等于是把从夏商周三代的发展,到他为止大概差不多有一千年的时间所累积的一个文明,做了一次总整理。也可以说这让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到达了第一次高峰。

如果对中国历史有一些基础,可以看看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记住要有些基础,这个书并不好看,愿意花点时间,真的可以去看看。

国史大纲里面就认为周公姬旦在两个方面的推动影响深远,第一个就是在有形的文物制度方面,他推动所谓的封建制度,就是周朝开始向东方进行所谓的拓殖,这个拓殖虽然钱穆也说它是一种武装殖民。

但是请记住,这个拓殖实际上也是让“周”这个起源于中国西部的民族,开始跟东部原先的东夷系统,像商、殷,还有其他像淮水流域、山东半岛这边的一些东方民族,开始有了一次大融合的机会。这个大融合,当然也包括武力的征服,也包括通婚,最重要一点也包括农业技术的交换跟推广。

第二点是无形的部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周公把所谓的宗法制度推动下去,如果我们结合西方的社会学、历史学的理论,其实就是所谓的古代氏族制在中国的一次具体表现。

他们拥有共同的血缘,或者共同的主线,或者是共同的理想的一群人。他们在农业生产上面,在共同生活的秩序上面,能够有一套行为的规范,都是在周公手上完成的。所以中国上古文化第一次的高峰,就是在周公姬旦执政期间所打开的。

先讲一下他为什么叫姬旦,旦是日出的意思,据说她妈妈生他的时候是一大清早,所以他就叫姬旦。

因为周公姬旦这个名字真的很有趣,大家都知道这个周公,常挂在嘴边,从小挂到大,你也不太清楚说周公是个人吗,还是什么?大家大概猜他是个人或某个神灵之类的,但是他是真的是人,而且他就叫姬旦。

很多人都以为周公是井田制度的缔造者。其实井田制度不应该说是周公创造出来的,但是在他手上得到了一个具体的规范,发展到了一个高度。

简单说,如果按照中国古代的典籍的记载,早在夏商两代就有所谓的井田。可是近代以来这个说法就受到很大的挑战。像胡适,像郭沫若就讲,井田制度根本就是孟子这些儒家,所想象出来的一套制度,根本就是不可信的,只是一套希望能够解决土地问题的构想。

可是随着考古的发现,尤其是甲骨文,这是非常可信的史料。甲骨文经文,甚至于最近这几年出土的一些陶文,都有关于井田的记载,这就值得我们去重视了。可见近代这些史学家,所谓的古史辨的这一群人,其实也有很多被今天更新的史料所推翻。

我们以后来人的角度来看,在商周时代的农业生产技术其实还不算很发达。因为有两个技术在周代都还没出现,哪两个技术?

第一个是牛耕还没出现,牛耕要到春秋末年之后才出现,第二个是铁制农具。虽然这个时期有大量的青铜器,但请注意,在遗址发现的几万件青铜器里面,农具据说只有两三件,最多的是礼器,其次是兵器。

那就代表当时的耕作范围很有限,而且纯粹依靠人力,你也不可能把土地开垦的范围扩张得太大。所以在共同的氏族基础之上集中人力,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做一些农业的开垦就非常的重要,而且彼此之间讲求所谓的互助。

其实井田制有一个很重要的精神,就是氏族之间彼此的互助。这个时候中国的小家庭制度还没有真正出现,所以还是属于这种共同生产。按照比较社会主义的看法,就是原始公社制度到这个时期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所以如果我们结合西方的部分理论来配合中国的史料来看的话,井田制度就没有那么令人难以理解,其实就是氏族之下的一种土地开发制度,简单讲就是这样。

很多人对井田制有个误解,它为什么叫井田?很简单,把田画成九宫格,就是一个井字。但是它不一定是方正的,公田也不一定在正中。它是一个相对应的,因为土地有地利之差,尤其在当时农具不发达的时候,土地的地利更容易去决定生产的条件。所以公田的位置其实可以挪移的,它也不一定是方的。到了大概春秋之后,儒家就非常推崇井田制了,流传下来的这套说法,就形成我们今天这样的一个印象。

今天内容就到这里,感谢观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