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合集

 蓝天是我 2023-10-01 发布于安徽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00、序言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01、《黄帝内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02、《黄帝内经》书名释义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03、为什么两部书分别叫《素问》、《灵枢》?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04、《黄帝内经》成书年代及作者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05、为什么学习《黄帝内经》?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01为什么要养生?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02《内经》如何研究人的生命进程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03《内经》如何判断人的寿夭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04人的寿命取决于什么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05人体衰老的表现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3.00《黄帝内经》概述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3.01长寿的秘诀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3.02养生的最高境界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3.03长寿的“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3.04折寿的“一个环节,三种行为”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3.05人生态度,纷繁世界应淡看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3.06人生态度,苦乐年华去笑对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3.07学习圣人,长命百岁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4.1顺春生  广步庭  使志生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4.2顺夏长  无厌日  使志无怒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4.3顺秋收  敛神志  使志静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4.4顺冬藏  无扰阳  使志蛰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4.5效法天地  信守四时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4.6治未病  预防为主  积极治疗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5.1齿更发长  肾气盛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5.2天癸至  月事下  精气溢泻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5.3二十三蹿一蹿  暗含医理于其间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5.4三十而立  知于礼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5.5中年四十重保养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5.6面焦发白  阳脉衰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5.7肾虚 天癸竭  形坏无子“天数”定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5.8脏腑健则肾强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6.1生气通天  中华医学独有系统论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6.2生于阴阳  本于阴阳  合于阴阳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6.3“因时之序”是养生、防病的关键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6.4谨道如法 长有天命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7.1阳气者  若天与日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7.2阳气具有温阳的作用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7.3阳气具有卫外御邪的功能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7.4阳气昼夜变化规律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7.5阳气具有向上向外的运动规律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7.6如何保护阳气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8.1阳气损伤  时邪入侵  寒邪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8.2阳气损伤  时邪入侵  暑邪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8.3阳气损伤  时邪入侵  湿邪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8.4阳气损伤  时邪入侵  风邪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8.5过度烦劳  阳亢阴竭  发为煎厥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8.7、膏梁厚味  阳热蓄积  生疮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8.8汗出当风  阳虚邪恋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8.9阳气失常  引发疾病的预后及治疗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9.1阴阳互根互用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9.2阴阳的对立制约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9.3阴阳协调 阳为主导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9.4食饮不节  劳伤过度  致阴阳失衡而发病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9.5四时之气 更伤五脏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0.1阴之所生  本在五味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0.2阴之五宫  伤于五味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0.3谨和五味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1.1论昼夜 人体阴阳划分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1.2《金匮真言论》“心开窍于耳”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2.1什么是阴阳?如何理解其医学意义?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2.2如何理解“阴阳应象”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2.3阴阳的性质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2.4阴阳的作用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2.5阴阳的关系 相互转化  寒极生热  热极生寒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2.6阴阳的关系  相互转化  重寒则热  重热则寒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2.7阴阳的关系 相互转化 重阴必阳  重阳必阴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2.8“阴阳反作”举例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2.9阴阳偏盛的病理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2.10六淫邪气导致人体阴阳失衡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2.11望字生义易生歧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2.12阴阳者 水火之征兆也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2.13用阴阳阐释疾病的病理变化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2.14如何理解“七损八益”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2.15早衰表现及预防方法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2.16圣人治身 长寿之法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2.17用阴阳揭示疾病规律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2.18审阴阳 阳病阴治 阴病阳治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2.19辨病位 审虚实 因势利导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3.1心者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3.2心者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病案一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3.3心者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病案二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3.4肺者相傅之官  治节出焉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3.5肝者将军之官  谋虑出焉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3.6肝者将军之官  谋虑出焉  病案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3.7胆者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3.8膻中者  臣使之官  喜乐出焉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3.9脾胃者  仓廪之官 五味出焉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3.10脾胃者  仓廪之官 五味出焉  病案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3.11大肠者 传导之官  变化出焉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3.12小肠者 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3.13肾者  作强之官  伎巧出焉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3.14三焦者  决渎之官  水道出焉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3.15膀胱者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4.1藏象何如?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4.2以五脏为核心藏象学说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4.3心者 生之本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4.4肺者 气之本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4.5肾者 封藏之本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4.6肝者  罢极之本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4.7脾胃者 仓廪之本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4.8凡十一脏  取决于胆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5.01脑是脏,还是腑(一)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5.02脑是脏,还是腑(二)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5.03传化之腑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5.04粪便排泄与五脏密切联系(魄门亦为五脏使)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5.05魄门亦为五脏使---临证举例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5.06如何理解脏腑藏泻与满实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5.07脏腑藏泻对临床指导意义(一)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5.08脏腑藏泻对临床指导意义(二)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5.09脏腑藏泻对临床指导意义(三)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5.10寸口诊脉查病的机理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5.11嗅觉异常---常为心肺疾患的反应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5.12诊断疾病,需全面诊查、综合分析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5.13不信医则病不治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6.01脾胃互为表里,为何发病不同?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6.02如何理解“阳道实、阴道虚”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6.03病邪不同伤人部位亦不同(同气相求)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6.04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头痛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6.05脾病而四肢不用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6.06脾与季节的配属关系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7.1食物在体内的输布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7.2水液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7.3提壶揭盖水自流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7.4培土制水祛水肿---医案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7.5体质与发病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7.6生病起于过用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8.01营卫之气的生成、特性、分布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8.02营气的循行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8.03卫气的循行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8.04营卫之气交会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8.05老年人为何白天不精神、夜间瞌睡少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8.06营卫失调与睡眠举例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8.07上焦如雾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8.08中焦如沤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8.09下焦如渎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8.10血汗之间的关系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9.1精的概念、功能、临床意义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9.2气的含义、功能、病理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9.3津的含义、功能、病理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9.4液的含义、功能、病理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9.5血脉的含义、功能、病理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19.6血脱所致失眠案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0.01《内经》中人文社科支系的“神论”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0.02《内经》中自然科学支系的“神”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0.03“神”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0.04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一)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0.05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二)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0.06“神”的产生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0.07“神”的含义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0.08认知的五个层面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0.09五神脏---五脏各有神所藏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0.10形神俱病(情志失常)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0.11怵惕思虑易伤神(医案)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0.12如何理解五脏与五神的关系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0.13脏腑功能失常导致神的异常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1.1血和、筋骨强、关节利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1.2卫气和、腠理致密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1.3志意和、五脏不受邪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1.4寒温和、脏腑肢节安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1.5天禀人气、无偏无倚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1.6健康的本质---“和”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2.1疾病形成的原因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2.2正气不足--发病的内在因素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2.3积证的形成(病因病机)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3.1诊病时“先知其病之所以生者”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3.2如何认识“祝由”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4.01疼痛的病因机理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4.02《举痛论》中为何以寒为例论疼痛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4.03得温痛止、痛久不愈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4.04痛不可按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4.05按之痛止、按之无益、按之应手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4.07痛(久)而成积、猝然痛死不知人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4.08痛伴呕吐、腹痛拌泻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4.09三结合的学习方法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4.10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4.11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4.12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4.13寒则气收、炅则气泄、劳则气耗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4.16牵引痛:心背相引、胁肋少腹相引、腹疼引阴股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5.1阳虚则外寒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5.2阴虚则内热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5.3阳盛则外热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5.4阴盛则内寒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5.5气血喜温恶寒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6.01分析病机的重要性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6.02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6.03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6.04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6.05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6.06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心)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6.07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6.08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6.09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6.10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6.11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6.12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6.13诸病胕肿,酸疼惊骇,皆属于火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6.14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6.15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6.16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6.17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6.18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6.19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6.20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7.1诊病需静,四诊合参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7.2望色重泽

张教授讲《黄帝内经》---27.3治疗重“神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