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俗中国史】(6)什么是“天下为公”?

 新用户7842qWV8 2023-10-01 发布于江苏
大家都知道孙中山先生曾经手书“天下为公”,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但实际上,最早的“天下为公”,则是发生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后,和正式的夏商周朝代开始之前,也就是人们一直津津乐道的尧、舜、禹统治时期。

“天下为公”指的就是这几位著名的领导人都是通过“禅让制”来完成权力交接的,而这种民主模式一直是为后世所推崇和向往的。当然,当时的社会结构还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所谓的天子应该还是各部落之间形成的松散联盟的盟主,通过联盟理事会的选举实现了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据说尧是个很温和、有德行的人,是古时唐国人(在山西临汾),故称“唐尧”。唐尧姓伊祁,号放勋,所以也叫伊祁放勋。传说中唐尧是帝喾的儿子,也就是黄帝的五世孙。在他晚年的时候,没有占着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不放,不搞终身制,主动提出退休,并且坚决不同意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通过各种考察,传给了舜。

舜,姓姚,叫姚重华;由于出身于有虞氏(在山西运城),所以也叫做“虞舜”,传说是颛顼的后代,也就是黄帝的八世孙。相对于尧的温和宽厚,舜的治国作风比较严厉,刚一上任就拿下了不少无能之辈。但舜也是一个能够包容并蓄,善于任用贤能的人。作为大当家的,他的手下有很多能人,比如:禹(夏族部落首领)负责治水;契(商族部落首领)负责教化;弃(周族部落首领)负责农业;皋陶(东夷族部落首领)负责刑罚等。从这种安排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治理结构应该是部落联盟而非统一的王朝。同样,当舜老了以后,也是学习尧,不搞终身制,而是按照“禅让制”的传统把王位传给了因为治水有功的大禹。

但是大禹老了之后却破坏了这一传统,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禅让制”就此消亡。实际上,这一结果也反映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私有财产不断增加,贫富差距加大,统治者的私心也就开始膨胀了,更倾向于捞取和维护个人或家族财富。

所以,后人把夏朝建立之前的“大同之世”,也叫做“公天下”,靠禅让制传承,靠信用和人人平等来维系社会的运转。当时的社会,天下是属于大家的,大家一起选拔贤能的人当领导,人与人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也不只是把自己的儿子当作儿子。大家一起努力,让老年人都能得到赡养,壮年人都有用武之地,小孩子都能得到很好的抚养,鳏寡孤独的人及残障人士也都有人照料。男人都有正当职业,女孩子大了都能嫁得出去。社会治安良好,每个人的有点钱也没必要东藏西掖;每个人都能竭尽全力去工作,却是为了集体的利益,而不是只为了自己。人们的道德都很好,也没有什么阴谋诡计,更没有人会偷窃作乱,人们出外可以不关大门。这就是史书中记录的“大同世界”。

但是,治水有功的大禹破坏了这个美好的“大同世界”,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所以人们把夏朝建立之后的“小康之世”,称为“家天下”,是靠世袭制来传承,统治阶级依靠建立在礼制基础上的等级规范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从此以后,天下为一家私有,每个人只亲近自己的亲人,只慈爱自己的儿子,挣财出力只为自己,天子诸侯世袭认为理所当然,建城郭挖沟池用以保护自己,将礼制仁义作为纲纪。

从此,中国开始进入了私有制社会,但“天下为公”的梦想却一直为历朝历代的理想主义者所追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