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俗民国史】(8)小皇帝积极变法,老太后暗中杯葛

 新用户7842qWV8 2023-10-01 发布于江苏
1898年,戊戌年。在康有为的大力奔走下,27岁的年轻皇帝光绪的变法热情日益高涨。为了减少保守派的阻力,光绪让人传话给慈禧,声称“儿不能做亡国之君,如不付儿全权,宁愿让位”。“母子”之间用别人传话,已经说明隔阂很深了。何况,在慈禧看来,光绪这是翅膀硬了,要单飞了,居然敢要挟自己了,简直就是忘恩负义、大逆不道啊。气得慈禧也托人传话给光绪,“皇帝要办的事。太后绝不阻挡”。

6月11日,光绪正式发布《明定国是诏》,这是晚清非常重要的一个文件。光绪强调,近年来,大家都在吵吵变法,但变得不彻底,争议很大。现在必须统一思想、下定决心、彻底改革。

16日,光绪第一次召见了康有为。君臣二人一致认为必须彻底变法,广开言路,废掉八股科举、开矿筹款。从现存的文献中,能感受到二人有相当多的共识。

这一次的召见,两人谈的时间并不长,大概十几分钟就结束了。一个原因是光绪早已认真研究过康有为的奏章和著作,基本内容和思路都已了解了。另外一个原因居然是二人的交流太费劲,康有为的粤语口音很重,而光绪从小就有些口吃的毛病。

不管怎样,此次召见之后,光绪下旨将康有为调到总理衙门任章京,并且可以专折奏事,不必经过总理大臣转呈。同时,为了加强变法改革派的力量,光绪下旨选拔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等四人进入军机处,担任军机章京,专职负责关于新法的所有事宜,掌握了新政所有实权,时人称这四位为“四京卿”。

四京卿里面,林旭是康有为的弟子,谭嗣同也是康有为的私淑弟子,两个人也担负起光绪与康有为之间的“联络员”,因为按照朝廷现有制度,光绪无法经常召见康有为,也不能把他调入军机处。

戊戌变法,实际上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下达《明定国是诏》,到9月21日慈禧再度掌权,变法失败,一共103天,所以也叫做百日维新。

在这短短的103天里,在康有为等的大力推动下,光绪接连下了几十个关于改革新政的诏书,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诸多方面,如广开言路、举荐外交人才、禁止妇女缠足、裁撤冗余部门、开办商务局/工商局/铁路局/矿务局/邮政局等、开始西式练兵、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等。

上述这些举措,看起来很高效,但实际上的效果却很有限。光绪的上面有慈禧太后,下面还有军机处,各地的督抚非常清楚朝廷内部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明争暗斗,虽然收到了很多下发的改革诏书,但大多都在隔岸观火、按兵不动。在这方面,27岁的光绪自然经验不足,而40岁的康有为也过于天真了,简单地以为有了皇帝的支持,改变变法就很容易了。

实际上,以慈禧太后为核心的保守派早就开始暗中布局了。就在光绪发出《明定国是诏》后的第5天,居然又发出来了一道明显矛盾的诏书:将自己的老师、支持变法的翁同龢革职罢官,勒令出京回常熟老家。明眼人马上意识到,这份诏书明显是由保守派发起、有慈禧支持,迫使光绪发出的。不久,又发出两份含义深远的诏书,一个是新任命的二品以上官员必须面见慈禧谢恩;另一个是慈禧的亲信荣禄居然放着首席军机大臣不做,出任直隶总督,从而直接掌握了军队。

另一方面,光绪也不甘示弱,借故一次就撤掉了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位保守派大臣的职。怀塔布的夫人是慈禧的侍从,立即找到慈禧哭诉:皇帝这是要把满洲人都撤职啊。
种种迹象表明,保守派与改革派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双方马上就要摊牌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