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0056 满天星斗重花瓣

 新用户7842qWV8 2023-10-01 发布于江苏

我国幅员辽阔,被诸多山脉和河流分隔成棋盘状的各大区域。这一点和西亚、欧洲不同,它们是被很多内海分隔的。

地理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历史、文化的不同。

【西高东低】

我国地势整体上是西高东低,才有了黄河、长江、珠江等的“百川东到海”。

由西向东像下台阶一样,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下到陕西、四川盆地,再到华北、东北、江淮平原,一直下到东南沿海。

战略上看,这种西高东低的地势,既可以陆地居高临下,也可以水路顺流而下。所以武王伐纣、秦灭六国、晋灭东吴、隋唐统一、蒙元灭南宋,直至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除了政治军事上的原因,一定程度上也得力于地势。

【满天星斗】

由于地理条件差异大,各地原住民各有特点,统一文化与语言的难度自然很大。

在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我国就分布有若干文化区系。到了5、6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随着农业文明的展开,文明区域更如满天星斗,遍地开花。

我国现已发现有300多处旧石器时代和1万多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存遗迹。

【重花瓣】

尽管幅员辽阔,但地理上并无难以跨越的障碍;尽管满天星斗,但文化上并不是一盘散沙。

各区域在交流过程中不断碰撞、互相影响,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以黄河、长江中下游为主干,周围多地区环绕,形成“重花瓣”的文明结构。

这个过程中,中原地区扮演了核心熔炉的角色!

中原花心】

中原主要指黄河中下游的华北平原,包括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这一地区农耕文明起步最早。

以燕山、长城为界,北面是内蒙(塞外)、东北;

以淮河为界,南面则是华中、华南;

以黄河为界,西面则是西北关中。

站在关中的角度,从西向东看,也经常把中原称作关东、山东。

“关东”指函谷关(河南灵宝)以东,并不是现在特指的东北。

“山东”指殽山(河南洛宁)以东,李世民时代的山东群豪,自然也不是单指现在的山东好汉!

1、山西

“山西”得名于太行山以西,东面是河北。

太行山北起北京西北,向南到黄河北岸,是中国最早的山脉。山西到河北,只有八条峡谷穿越太行山,称太行八陉;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山西也称“河东”,则是相对于西面的陕西而言。双方以黄河为界,河东是山西,河西是陕西。

山西省内有汾水,发源于忻州的宁武,向南注入黄河;汾水下游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大名鼎鼎的唐尧虞舜的地盘。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让山西自成“战斗单元”,既是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前线战场,也是威胁河北、关中、河南的四战之地。

2、河北

河北在山西东面,太行山以东,包括北京、天津在内,原来是一片汪洋。

省内的桑干河也称“小黄河”,和汾水同源于忻州,下游则是永定河、海河。

河北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但北邻蒙古高原,在古代也属于边疆地区,战争不断。

3、河南

现在的河北、河南是以漳河为界的,古时候则是以黄河区分。

河南地处黄河、淮河之间,洛阳更是被看作“天下的中心”。夏商周三代的文明发轫,秦汉之后的逐鹿中原,都是以河南为中心展开的。

4、山东

山东地处下游黄河,淤泥冲击出大片肥沃土地,农业发达;东临大海,更有鱼盐之利。

山东北接河北、辽东,南邻江淮,西近河南,向东越海可以通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一直是华夏文明传播的枢纽。

【塞北花瓣】

如果说中原是中华文明的花心,那么北面的花瓣就是塞外了。

河北、山西的北面是蒙古高原,也是游牧民族的乐土。

游牧和农耕相爱相杀几千年,所以才有了长城。塞北、塞外的名称就来自于长城要塞。

蒙古高原又被瀚海沙漠群分隔成南北两部分。漠南蒙古主要是现在的内蒙;漠北则是外蒙、贝加尔湖等。

历史上,漠南区域和中原融合更容易,也更亲近。中原王朝要想彻底击败游牧部落,要穿越瀚海沙漠一追到底,实际上很困难。

【东北花瓣】

蒙古草原以东,就是东北,二者基本以大兴安岭为界。

东北也分成南北两部分。

北部的嫩江、松花江向北汇入黑龙江,流入鄂霍茨克海;这部分被称为远东地区,是契丹、女真民族主要的渔猎河道。

南部的西拉木伦河、辽河则由西向东流入渤海,这部分又分成了辽西、辽东。

东北平原,气候寒冷,物产丰富,也是相对完整的经济、军事单元。

【西北花瓣】

中原花心的西北方向,主要是关中、河套。黄河在黄土高原上迂回冲刷,雨水虽少,但黄土肥沃,这里也是最古老的农业区。

1、关中

所谓关中,指的是长城以南的陕西中部盆地。

之所以叫做“关中”,是因为东有潼关(陕西渭南)、西有散关(陕西宝鸡)、南有武关(陕西商洛)、北有萧关(宁夏固原)。

渭河发源于甘肃,泾河发源于宁夏,两河在关中的西安合流,注入黄河,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周、秦、汉、唐。

(敲黑板:泾河、渭河合流以后,在非汛期的时候,泾河沿北岸快速流动,很清澈;渭河沿南岸流速较慢,较浑浊,有“泾渭分明”的奇观。现在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2、河套

关中的北面是河套。所谓河套,指的是黄河在黄土高原先向北、再折向南,与阴山共同形成一个“几字形”的区域,套住了鄂尔多斯高原和沙漠。

河套的南面是陕西和宁夏,东面是山西,北岸则是阴山,再向北就是沙漠、漠北了。这里也是农耕、游牧的分界线。

河套地区土地肥沃,历来有“黄河百害,惟利一套”之说,游牧民族向农耕文明转换的时候,往往以河套地区为目标,因此中原王朝才有“不教胡马度阴山”之说。

3、陇西

关中的西面,叫陇西,包括甘肃东部和宁夏;一直是羌氐民族的大本营,也是关中的西部屏障。

4、河西走廊

陇西再向西,就是河西走廊。河西指的是黄河以西,走廊则指的是南面的祁连山和北面的巴丹吉林沙漠(内蒙阿拉善)之间的一条狭窄通道,最窄处只有100公里。

河西走廊的北面是游牧民族,南面则是青海、西藏的羌藏民族。

这条走廊也是中原、关中通往新疆西域的必经之路,一直是匈奴与汉家必争之地。

西汉的冠军侯霍去病在对匈战争中,打通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四郡,匈奴兄弟只好哀叹“夺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5、西域

穿过河西走廊再向西,就是西域了,也就是新疆,再向西翻越葱岭就是中亚。

新疆的南面隔着昆仑山,是被称作“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中间被天山隔成了南疆、北疆。塔里木盆地在南,准噶尔盆地在北。

这里人烟稀少,适合游牧,也是各民族融合的重要区域。

【江淮花瓣】

秦岭在西安南面,东西走向,与渭河平行;秦岭栈道是古代沟通川陕的重要通道。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向东注入东海,经常受黄河改道的影响。

秦岭和淮河一起,隔断了中国的南北,北边属于中原系统,南边则是南方系统。

这条线也是经济的南北分界线;淮北以小麦、杂粮为主;淮南以稻米为主食。

(敲黑板:南橘北枳,就是指淮河以南的橘移植到淮河以北就会变成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淮河再向南就是长江。

长江的通航条件好于黄河,从青藏高原、四川东出峡谷,与汉水会合,再经三大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最后从上海入海。所以,长江中下游不单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更是经济活跃的中心。

长江还是中国的政治分界线。北方王朝受到游牧民族攻击,往往逃到长江以南,凭借长江天险,形成南北对峙。难怪曹丕伐吴的时候发出感慨,老天创造长江,就是要把中国分成南北(嗟乎,固天所以限南北也)。

正是因为经济、政治上的地位过于重要,江淮之间也是南北对抗的拉锯战场、缓冲地带,所谓“守江必守淮”。

江淮之间的桐柏山、大别山是秦岭的余脉,二山失守,襄阳和汉口就不保,长江天险也就丢了一半了。

因此,河南的南部,湖北、安徽、江苏北部的江淮地区,一直是古代战争的最热点之一。

【东南花瓣】

过了长江,就是东南的江浙闽、华中的湖北、湖南、江西了。由于地处长江下游,这一区域水网密布,稻作农业、渔业发达。

再向南,以南岭为界,就是岭南的珠江流域,气候湿热,古代一直属于蛮荒之地,近代之后珠三角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

西南花瓣】

关中以南,隔着秦岭是四川盆地,也称“巴蜀”,“巴”指重庆,“蜀”指四川。

巴蜀的北面是秦岭山脉,东面以三峡与华中相连,西面是青藏高原,南面是云贵高原。

独特的地理环境也让巴蜀成为独立单元,正所谓“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

四川盆地人口多,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棉花、烟草、甘蔗等。

南边的云贵高原则到处是峻岭深谷,群山环绕,交通不便,需要精耕细作。

西部的青藏高原,主要是封冻的高寒沙漠,人烟稀少,游牧为生。

上述各个方向的“花瓣”加上中原“花心”,在长期的融合互动(包括但不限于迁徙、通婚、商贸、纳贡、甚至战争)中,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成就了“多元一体有核心”、灿烂夺目的中华文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