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0110 禅让制的争议

 新用户7842qWV8 2023-10-01 发布于江苏

大禹的共主位置是舜帝“禅让”给他的,可他却把位置传给了儿子,破坏了“天下为公,传贤不传子”的优良传统,也让后世对“禅让制”有了诸多议论。

【人性本恶】

“禅让制”,本来是指尧帝和舜帝之间、舜帝和大禹之间,以礼让的方式主动交接”天子大位“的继承制度。

在禅让过程中,被禅让者都做出了推让的姿态,宁愿隐居起来也要把位置还给前任之子。最后,都是人民不答应,自己才”勉为其难“上位的。

(敲黑板:禅让制一直为儒家津津乐道,就是认为这几位都是有仁德、懂谦让、以天下为公的大圣王,是永远的榜样)

不过,仔细推敲下来,这种传说说明已经有了“传子”的概念,只是儿子们不争气而已。有意思的是,舜帝尽管不是尧帝的儿子,可却是女婿啊(还一口气娶了两姐妹)!

更有意思的是,按照《史记》的”家谱“,尧、舜、禹都是黄帝的后代,这显然也是西汉时代“传子意识”下的奇想,万世一系的“家天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实际上,从战国时期,就一直有人怀疑“禅让制”的真实性。特别是荀子、韩非子等具有法家思想的人,认为人性本恶,主动把天子大位禅让给别人,这不是傻么?!根本就是反人性,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阴谋论”】

更有甚者,按照战国时期《竹书纪年》的记载,禅让制更是儒家编造的“千古大谎言”。

尧帝和舜帝之间的交接,根本不是什么你谦我让,而是充满血腥和暴力!

尧帝晚年变成了老糊涂,于是舜发动政变,囚禁了尧帝和丹朱父子俩,夺取帝位(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

舜帝上台后,大搞肃反,大力铲除忠于尧帝的势力,所以才有了“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服。

按照这种“阴谋论”来推理,舜帝晚年死于南方,没准也是被大禹流放了。

【军事联盟民主制】

实际上,尧、舜、禹所在的4000多年前,正是万邦林立的龙山时代,贫富阶级差距扩大,战争日益频繁,军事联盟自然出现。

所谓的唐尧、虞舜、夏禹,只是山西南部互相临近的三个部落,分别叫做陶唐氏(临汾)、有虞氏(永济)、夏后氏(夏县)。

所谓“禅让制”,也只是尧、舜、禹,作为各自部落酋长,基于部落和本人的实力和号召力,互推联盟“总司令”,轮流坐庄。

“总司令”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自家小部落,遇有大事,才由“总司令”召集“联盟理事会”,统一讨论,一致做决定。

(敲黑板:民主推举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长,是人类社会早期的普遍做法;在接下来的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中十分常见)

【被禅让】

不过,在儒家的大力鼓吹下,“禅让制”却成为古代最高政治理想。

在孟子看来,“禅让”是老天爷选中某人,才让他有好的德行和名声,再经受一系列的考察(舜和禹都被考察了20多年),才会被人民选为天子(天授之、民授之)。

孟子的理想固然很丰满,可现实却很骨感。在几千年的改朝换代中,“天下为公”往往成了野心家们堂而皇之篡位的借口,“禅让”也往往变成了“被禅让”。

(敲黑板:王莽、曹丕、刘裕、杨坚等,都是因为“天命所归”,“被禅让”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