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界首市的诞生丨界首市直属机关业余文化学校的开办及其贡献

 界首柴大官人 2023-10-01 发布于安徽
界首市直属机关业余文化学校的开办及其贡献
界首市直属机关业余文化学校始建于1952年春。它是一所帮助在职干部提高文化水平的专门学校,校址设在原太平路中段东侧市工商联院内。
建国初期,由于历史的原因,界首干部队伍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少数人还是文盲。为了适应当时经济建设和各类事业的发展,在全国群众性扫盲识字学习运动的推动下,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界首市直属机关业余文化学校作为市委组织部直接领导下的独立机构,由组织部长张友武兼任校长,市政府文教科长何放兼任副校长,配备刘仑峰任专职教导主任,李涛、朱赤、孙如刚、汤志勇、王震5人为专职教师。
学校共设扫盲、高小、初中3个班级。根据学员不同工作的特点,教学分别安排在每日早晨、晚上进行,早上的学员多为机关干部,晚上的学员大多为职工、勤杂人员和家属。扫盲班早、晚各3小班,共235;高小班早晚各1,共120;初中班只有早班1,共46

1949年7月5日,安徽省界首市职工干部学校第三期毕业留影纪念
教学实行因人施教:扫盲班采取先教拼音,再集中突击教课生字,要求学员毕业时能识3000,会组词、造句,写300字的书信,读通小报和一般读物;高小班教语文、数学,要求学员毕业时能通读各种报纸、杂志,写出通顺文章,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初中班亦设语文、数学课程2,要求学员毕业时能写一般性工作计划、总结、报告,会设计一般性报表等。
为了保证教学正常有秩,学校制订了点名、请假、考试和教师备课、学习等各种制度。
学校开办以后,受到了全市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普遍欢迎,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19539月改界首市为县,学校遂改名界首县直属机关业余文化学校。1958年初又改名界首县直属机关干部红专大学,是年底停办。

资料来源:《界首市的诞生》(魏嵩山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