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乐语文】找寻生命中的“地坛”

 尺涵 2023-10-01 发布于北京

云 说 语 文

热爱语文

热爱课堂

热爱孩子

找寻生命中的“地坛”





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悬崖的边缘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浏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 
                            ——史铁生


受邀参加“南方教育论坛”,需出示一节公开课,于是,我选了史铁生的文章《我与地坛》。




为什么是《我与地坛》?



因为喜欢。

有人说,人生太丧的时候,就看看史铁生。

我觉得,不论是“太丧”,还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要去读史铁生。

余华说:苦难是什么?苦难应该是土壤,只要你愿意把你内心所有的感受隐忍在这个土壤里面,很有可能会开出你想象不到的灿烂的花朵。


一个人什么时候会看到自己的渺小?

一是面对高山大川,面对自然万物,面对茫茫宇宙的时候;

另一个便是面对苦难的时候。

史铁生和余华,一个经历苦难,一个书写苦难,用不同的方式教会我们如何面对苦难,超越苦难,如何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一个人只有看见自己的时候,你才会明白生与死的意义与价值,就如铁生那样。




为什么设置这样一个情境任务?



关于《我与地坛》,关于史铁生,有太多的解读,太多的名家设计案例。

如何于万千名家说中独辟蹊径找到一条曲径,着实让我苦恼了许久。

思路1:单篇精讲,从教材的“学习提示”,也就是“助学系统”入手,开门见山。

思路2:从文章的关键句入手,比如《我与地坛》中“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思路3:史铁生组文阅读《秋天的怀念》《合欢树》《我与地坛》

三篇文章分别成文于1981、1985和1989年,《秋天的怀念》感情强烈,表达直接,母亲的去世让我思考如何“好好活儿”;《合欢树》作品获奖,告慰母亲,没有直接写怀念,却处处是怀念;《我与地坛》追问生命,懂得了生的意义和价值,诠释了好好活儿,完成自己对生命的救赎。按照成文时间,作者的思想情感、对于母亲的理解,对于生死、生命的认知也在不断升级,直至对自己灵魂的拷问。
但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于是我跑到了地坛。

2017年深秋,我第一次去地坛,也是为了史铁生而去,但那次就是一个游客。

这一次去地坛,在那些斑驳的青砖高墙下伫立凝望,然后坐在那些铁生曾经看过的老柏树旁边的椅子上,静静地坐在那里一个下午,静静地聆听,听风从我的身边穿过,听秋日里唧唧虫鸣,听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窸窸窣窣的响动,听石门中落日的光辉平铺在地上每一个坎坷时的灿烂,听轮椅的车辙压过地坛每一寸土地的声音,听母亲在地坛寻找儿子的焦急……


然后,我遇到了阔别十年的“地坛书市”。

如同鲁镇之于鲁迅,边城之于沈从文,地坛与史铁生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联系,很多人去北京,去地坛,都是为了追随史铁生的车辙而来。地坛,已然成为北京的一处精神地标。



于是,便有了我对这节课的第四种设计思路,有了如下的情境任务。

  书写一段美好寄语,留存一段阅读时光
     ——“我与 地坛”明信片制作征集活动

要求:以史铁生散文代表作品《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为阅读蓝本进行创意设计,制作一套明信片。

课后,有听课的老师问我,怎么就会想到这么好的一个情境任务?

我是怎么想到的呢?我也笑着问自己。万物相通,与生活接轨,多观察,多思考,然后灵感就会跑出来,也许这就是来自生活的馈赠吧。




我们要从“地坛”中汲取什么?



(“给你们师徒拍一张。”于是,王春雷老师便拍下了这张我和顾老师的合影。)


要从“地坛”中汲取什么呢?换言之,这堂课要给到学生什么呢?

要给学生的很多,我一直认为,语文课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他人的文字里面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同时又要实现用习得的技能准确而又贴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拥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师:有人说,《我与地坛》,或者说史铁生的文章表达的大多是对生命的感悟、沉思和重新发现。地坛,于史铁生而言意味着什么?

生:地坛是他的港湾,他在这里舔舐伤口。

生:地坛,是他精神的依托,他在这里想明白了生与死的价值和意义。

生:地坛,是他的朋友,可以倾诉衷肠。

生:地坛,他用微观具象的小生物投影抽象的精神世界。

生:地坛,是他灵魂的寄居地……


师:地坛,是包容残缺和悲伤的怀抱,是重识、观照世界的“小天地”,是“引我见众生”的摆渡之船,是浓得化不开的母爱,是史铁生的精神依托、精神领地、更是每一个人的精神栖息地……
师:在地坛,史铁生完成了对于生命怎样的思考和发现呢?

生:读懂了他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憾”,是“月有阴晴圆缺”的“缺”。

师:他用他的缺憾与抱憾,教会我们尽可能地不留遗憾。

生:读懂了“活”下去,是一次飞蛾扑火,也是一次涅槃重生。

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同命运作顽强的抗争,才能获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生:看透了生死,才懂得珍惜生命。

生:在苦难中开出花朵,在荒芜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师:人是活在现实中的,不管命运多么无常,不管未来有没有希望,也不管生活的结果会怎样,人都应该积极勇敢地去面对生活;生命重要的价值意义不是生活的最好,而是关键要活着,要最大程度地获得自由、幸福、快乐的生命过程。

当一个孩子有了丰富的良好的情感,就一定会有良好的价值观。



来自广州天河外国语学校孩子们的慧心慧语





我希望,当孩子们走出课堂的时候,他们能够认识铁生,走近铁生,喜欢铁生,喜欢他的文章,透过那些铁生用生命写就的文字理解苦难,面对苦难,超越苦难。

“我在初一的时候就读了《我与地坛》,那个时候没读懂,升入高一,前几天我又读了《我与地坛》,我似乎读懂了一些,感觉文中很多句子直击内心。所以,我想把这张专属订制的明信片送给读过《我与地坛》的所有书友,我的寄语是——几十年后,那颗子弹正中眉心。”

“我写下的是'二十一岁末尾,双腿彻底背叛了我,我没死,全靠着友谊。’我把这句话送给我的好朋友。”

然后这个女孩子娓娓道来铁生、莫言和余华三个人的故事……


感动于广州天河外国语学校孩子们的慧心慧语。

课后,几位老师跑到前面跟我说,谢谢你,潘老师,我刚刚忍不住也落泪了,因为我也找到了我生命中的“地坛”。

史铁生的文章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体味,读史铁生的文章,犹如听一个传道者满怀慈悲与责任的布道。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对于今天的接孩子们来说,他们处在高一的青春伊始,还没尝过人生苦楚,苦难的史铁生便裹着他苦难的记忆,闯入了这群高一孩子的青春。

或许今天的你还未曾读懂、更接不住他那么苦的灵魂,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天,当你也遇到你生命中的“地坛”,你一定会懂得——

苦难之于铁生,既是罪孽也是福祉。

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

像铁生那样,“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谨以此文致敬史铁生,特别感谢广州天河外国语学校可爱的孩子们           
          2023.9.26随记于返京途中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