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咏杨义方孙降衷——眉山历史人物(16)

 嘉绒遗民 2023-10-02 发布于四川

    今天介绍唐朝末年和五代时期眉山的两位诗人——陈咏、杨义方和一位藏书大家孙降衷。

     

      陈咏

      陈咏(也写作陈詠)生卒年不详,青神人。博学多才,尤善奕棋。与大诗人韦庄等友善。唐昭宗(唐昭宗李晔,889年—904年在位)时登进士第,随即归蜀。善为诗,有诗名。杜光庭称其“诗多佳句”。《全唐诗》录有其诗,《唐诗纪事》载其事迹。《四川通志》有传。

《唐诗纪事》卷七十一·陈咏

    陈咏,眉州青神人。有诗名,善奕棋。昭宗劫迁,驻跸陕郊(唐昭宗于896年被华州刺史韩建挟持到今陕西华县),是岁策名(科试及第)归蜀,韦庄以诗贺之。乡中有嫉善者,属和韦诗曰:“让德已令多士伏,沽名还得世人闻。”讥其比涤器当垆也。陈尝以诗自负,其诗卷有一联云:“隔岸水牛浮鼻渡,傍溪沙鸟点头行。”杜光庭谓曰:“先辈佳句甚多,何必以此为卷首。”咏曰:“曾为朝廷见赏,所以列为卷首。”时人笑之。

    另据《北梦琐言》卷七《郑准讥陈咏》:“其诗卷首有一对语:'隔岸水牛浮鼻渡,傍溪沙鸟点头行。’京兆杜光庭先生谓曰:'先生佳句甚多,何必以此为卷首章?’是假誉求售使然。”下图是民国时的影印木刻本《唐诗纪事》。

陈咏杨义方孙降衷——眉山历史人物(79)

    同样作为诗人,但跟陈咏“假誉求售”不同的是五代眉山诗人杨义方,他“执性强毅”,不畏强权。

   

    杨义方

    杨义方,前蜀(907年—925年)眉州(今眉山市东坡区)人,生卒年不详。幼聪敏好学,王建时举进士,仕前蜀主王建,为秘书郎,职掌图书典籍。执性强毅,行为狂简,广览博学,长于吟咏,自谓才过罗隐,其诗精炼、工整、意境深邃,笔锋犀利。有《春诗》曰:“海边红日半离水,天外暖风轻到花。”想象丰富,层次分明,春光、春风、春色、春意尽发其中。另有《见王枢密处回》诗:“雨声鞭自禁门出,一簇人从天上来。”笔法含蓄,文意隐曲。为时人赞赏。
    后蜀主王衍统治后期,武人横行,宦官专权,当时有很多文人对此赋诗进行嘲讽。这时的杨义方,以笔砚见用于枢密使宋光嗣(宦官)一日,九头鸟见于成都,杨义方《题九头鸟》诗曰:“三百禽中尔最灵,就中恶尔九头名。数年云外藏凶影,此夜天边发差声。好惜羽毛还鬼窟,莫留灾害与苍生。况当社稷延洪日,不合鸣时不乱鸣。”当时宦官宋光嗣权倾一时,欺上瞒下,横行朝野,诗中“莫留灾害与苍生”、“不合鸣时莫乱鸣”显然有讽刺宋光嗣之意。故“宋疑杨见咏,恨之,遂奏遣沈黎(雅安市汉源县)”。 至咸康元年(925年)后主失位,宋亦遭诛,乃九头鸟之应也。

    《全唐诗》录其断句二则,《全唐诗·外编》录其诗一首。《十国春秋》卷第四十四·前蜀十有《杨义方传》。

《十国春秋》卷第四十四·前蜀十·列传·杨义方

    杨义方,眉山人。少举进士第,已而还蜀,仕高祖(孟知祥)为秘书郎。性强毅,长于吟咏,自谓才过罗隐。常有《春诗》云:“海边红日半离水,天外暖风轻利花。”为时人所称许。后主时,九头鸟见成都,义方作诗,有“好惜羽毛还鬼窟,莫留灾害与苍生”之句,宋光嗣疑其刺己,恨之,奏谴于沉黎(今汉源县东北)。 

陈咏杨义方孙降衷——眉山历史人物(79)

    孙降衷

    孙降衷,934—965年,五代后蜀眉州(今眉山市东坡区)人。《十国春秋》卷第五十五·后蜀八有《孙降衷传》。

    家财本不殷实,却为人慷慨,诚挚有度量,好读书,日习不倦,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均在易趣之中。

    自幼以博学多识见闻于乡里,但不求仕进,轻于名利,以一布衣之身,畅游名山大川,好爽倜傥,友朋四结。广证年间(938—965)至洛阳,与赵匡胤意外相见,降衷见其气度不凡,十分器重,优礼有加。羁留洛阳之日,常倾心事之,遂成挚友。

    赵匡胤称帝后念及故人情谊,召降衷入朝,优礼相待,留京都为官,降衷恳辞。临行,太祖授眉州别驾,固辞,赐钱帛、田土让其安居故里。降衷好学成癖,购书不惜重金,离京前,遍求书肆,“市书万卷而还”。

    降衷先祖即唐代的孙长孺,最喜藏书,以其“藏书甚丰”而名闻于世,后唐僖宗题“书楼”二字赐予,自此孙氏书楼名扬天下。旧志载:“宋魏了翁《孙氏书楼记》:孙氏居眉以著姓,自唐迄今,人物懿史不绝于书。而为楼藏书,则由长孺始。楼建于唐之开元(注:713—714年)至光启元年(886年)僖宗御武德殿,书'书楼’二字赐之。五代前蜀时,毁于火灾,迁鱼鲰镇(注:《读史方舆纪要》说,鱼鲰镇在州东两河口,有巡司。即今县城东南十五公里的乾明寺山山麓)长孺的五世孙降衷,于建隆(宋太祖年号)初召至便殿赐衣带圭田(注:古代卿、大夫、士供祭祀用的田地)特授眉州别驾,购书万卷回眉。”

陈咏杨义方孙降衷——眉山历史人物(79)

    孙降衷从洛阳“市书万卷而还”,准备在孙氏故居鱼鲰镇重建书楼,书楼尚未建成,他的孙子孙辟又到京都洛阳购回大量书籍,书楼于天圣初年(1023)建成,号“万卷书楼”,据说其藏书为宋代之最。宋朝宋祁《寄题眉州孙氏书楼》云:“鲁简多年屋壁藏,始营翚(huī)棘瞰堂皇。髹(xiū)厨四匝香防蠹,镂椠(qiàn)千题缥制囊。定与乡人评月旦,何妨婢子诵灵光。良辰更此邀清赏,庭树交阴隽味长。”

     孙辟风流倜傥,“不儒其身,只儒其心”,乡人便以“儒心”名之。书楼建成后,孙辟又开设书塾,延师收徒讲学,号称“山学”。一时间,读书人争相前来听讲求学,书楼与山学一同闻名于世。后人写诗赞颂道:“岭头山学仿何时,唐宋文章耀古碑。”可见书楼山学对后世的影响。

  此后,孙氏书楼虽然多次遭灾损毁,但孙氏后人总是不遗余力搜购补缺,再兴书楼,重振山学。魏了翁《孙氏书楼记》云:“孙氏之传,独能于三百年间,屡绝而复兴,则斯亦不可尚矣夫!”为之嗟叹不已。苏轼曾云:“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盖有三代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眉州北宋时文教昌盛,眉山号称“千载诗书城”,孙氏书楼起了不小的作用。

《十国春秋》卷五十五·后蜀八·列传·孙降衷

    孙降衷,眉山人。博学,慷慨有识量。广政时,以事至洛阳,见宋太祖于未遇之时,知其非常人,倾心事之。及后主(孟昶)降宋,宋太祖召见降衷,授眉州別驾,赐田遣归,市书万卷而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