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嘉绒遗民 2023-10-02 发布于四川

    离开遵义,离开贵州,在回家的路上,还顺道参观了娄山关。
    娄山关,南距遵义城区48公里,北距桐梓县城8公里,位于大娄山山脉中段,又名娄关、太平关、濮僚关,海拔1280多米。主峰笋子山1780多米,地势险要,关口两侧山峦重叠,悬崖绝壁,巍峨挺拔,中通一线,自古为黔北咽喉,是川黔两地的必经之路。这里“北拒巴蜀,南扼黔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自唐宋元明清以来,这里战事频繁,烽火不断。明代万历年间,播州(遵义)土司杨应龙据守娄山关,与明王朝分庭抗礼;清顺治四年(1647)李定国、孙可望率农民起义的“大西军”,经綦江进攻娄山关,大败守关清兵,横扫大西南;同治元年(1862)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所属曾广依部,由四川向贵州进发,攻占娄山关,与贵州各族农民起义军共同奋战,所向披靡……
    但现在娄山关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主要还是因为红军在这里取得了著名的娄山关大捷。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沿着蜿蜒盘旋的公路来到娄山关南面的停车场,首先看到的就是停车场北面的一组雕塑——娄山关大捷。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娄山关大捷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中央红军遵义会议前后在娄山关取得的两次战斗胜利。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突破乌江天险,1月7日占领遵义城,贵州军阀王家烈、侯之担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防,中央军委决定红一军团第二师追歼敌人,1月9日,红军攻下娄山关,进占桐梓,并组成遵义北面防线,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2月19日,中央红军二渡赤水,会师黔北,25日,红军与王家烈的黔军2个师在娄山关展开激战,红军歼灭黔军4个团,击退敌军2个师,26日攻下娄山关,拉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娄山关大捷”雕塑左边,一条“雄关大道”直通山顶。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大道北端,公路左边是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该陈列馆于2007年11月开始建设,2009年5月全面竣工,并于当年9月揭牌开放。2010年又进一步修缮馆舍设施,完善相关史料。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陈列馆总投资460万元,展厅有810平方米,内有复制红花园指挥所一处、文物文献80多件。整个陈列分为娄山关简介、红军长征进军黔北、占领娄山关保卫遵义城、回师贵州二渡赤水、遵义战役首战娄山关大捷、乘胜追击二战遵义、红军烈士永垂不朽7个部分,重现了当年娄山关红军战斗的历史背景、战斗状况和将士风范。这是中央红军向遵义进军要图和娄山关战斗示意图。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1935年2月26日,红军二次娄山关战斗取得胜利后,王家烈残部向遵义逃跑,27日,红三军团和红一军团乘胜追击,在遵义以北击溃黔敌3个团的阻击,29日凌晨再占遵义,接着又在遵义以南击破前来增援王家烈的吴奇伟纵队两个师的进攻。红军在5天之内连下桐梓、娄山关和遵义,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8个团,俘敌3000人,取得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下图是红军使用过的马刀和枪。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下图是娄山关战斗前后受伤留在遵义的红军。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遵义战役之后,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调虎离山袭金沙,我军乘胜赶路程”,翻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中旬到达陕北,蒋介石希望在川、滇、黔边区全歼红军的计划成为泡影。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陈列馆后方,是小尖山,山腰之上,矗立着一座纪念碑——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纪念碑建造于1966年,碑高11米,碑座宽6米。碑体为两根并立的文化石巨柱,顶削为斜尖,状若两把红军刺刀,又象征娄山关群峰刺天、中通一线的险峻形势;碑体二柱,蕴含红军“二渡赤水”、再克娄山、重占遵义的军事行动。碑体二柱的上方分别嵌黑色大理石,南侧雕一面红军战旗,标志红军攻克娄山关。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纪念碑北侧,镌刻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长征时作于桐梓县境的《西江月·遵义大捷》手迹:“抢夺娄山天险,直下遵义月明。鏖战竟日老鸦岭,援敌两师丧尽。长征首获大胜,转战历数艰辛。欢声动地如雷鸣,远望万山横亘。”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碑座南侧为大理石贴面,横刻张爱萍手书“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15个行草大字;北侧嵌5.4米长的汉白玉浮雕,雕刻娄山关战斗中红军将领、战士、游击队员跃马横枪,攻克天险的英雄群像;碑座东侧有“娄山关战斗简介”碑文一方。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纪念碑右侧是小尖山山顶,这里有遵义战役娄山关小尖山战斗遗址:山崖之上,碉堡残垒,壕堑犹存。当年,红军就是以此为阵地,击溃敌军数次反扑。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小尖山西侧就是娄山主峰——笋子山,它对面东侧的山峰俨若巨锥,名大尖山,大小尖山之间,G210从中穿过,正所谓“中通一线”。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站在山顶北望,但见两山峙立,G210曲曲折折,盘旋而上,山坳之上,一关当道,真是天险。据说,毛泽东当年就是站在这里,吟出了那首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从小尖山西侧下山,便是娄山关关隘,为方便交通,关隘已改成横穿公路的人行天桥。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过桥便是大尖山,天桥东面是关隘平台,平台之上,三四门古炮直指山谷,宛若荷枪实弹,炮火一触即发。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在大尖山脚、关隘平台石壁上,有一块巨大的摩崖石刻,上面刻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为娄山关题写的“娄山关”三字,朱漆涂饰,酣沉多姿。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下到G210路边,才可看到娄山关关隘天桥的全景。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在关口南侧的公路边,建有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手迹石碑。词碑全长25米,通高13.55米,下有石砌平台、石级,碑南北侧建护墙,栽植松柏。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是毛泽东长征中最为悲壮的著名诗句,慷慨悲烈、雄沉壮阔,不仅描写了红军征战娄山关时紧张激烈的场景,也描写了红军指战员在娄山关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更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娄山关——多彩贵州(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