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笑谈《周易》1 第一

 快乐老年435 2023-10-02 发布于山东
第一篇 二千多年的“神操作”

《周易》大约是3000年前的书,应该早于《诗经》,至少和《诗经》中少数早期作品处于同时代。
《周易》为群经之首,据有心人的统计,解读周易的著作有3000多种,蔚为大观。
但问题是这部书读懂了吗?没有,且越读越糊涂。
之所以叫”笑谈”,是因为读不懂,只好遵循孔子所言,“玩索而有所得”,真的只能是“玩笑、笑谈”而已。

自秦汉以来2000多年,为什么始终读不懂?1、《周易》假借字太多,用今天的标准说就是错别字太多。2、文字太简略,大概作者的初衷就没有打算让别人看,只是自己的笔记自己读。3、历史太久远,我们读《诗经》、《道德经》、《论语》都有不少似是而非的理解,匡论《周易》?4、特别是自秦汉以来2000多年的各种“神操作”,毁了她本来的容貌。
历史上,周易至少经历了3次大的“神操作”。
第一次,大致在战国末期至西汉初年。这次“神操作”对后世影响特别巨大。
其背景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各种流派和思想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社会科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特别是《道德经》、《论语》和《孟子》等一批思辩深刻的书广泛传播。可当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文化禁抑政策,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众多学派都将《周易》作为护身符,将易学当作避风港和借以表达自己思想主张的工具,易学几乎成为显学,其包容性、超越性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并从此开始了一个以易学为中心而综合、融通、发展诸子百家之学的新时代。这时候,大概谁都没把《易经》本经的原意当回事,而是借《易经》的壳,行自我思想的实。
这次“神”操作的结果:周易中所谓的“十翼”隆重推出。在很长时间中,人们都以为“十翼”是孔夫子所作,那只是营造名人效应,孔夫子自己早就说过他是“述而不作”。
“十翼”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她的中心概念是解释宇宙和人间的大道,充满了辩证思维。比如《序卦传》,把易经分为上、下经,不仅编出了两个动人的故事,而且给予64卦注入了辩证的发展规律,只可惜它与本经含义相去万里。
第二次“神操作”在两汉。一是继承了“十翼”的义理传统;二是主流学派的像数,将《周易》看作占算吉凶的巫书,创造出许多占算的体例,与当时的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易学体系;三是黄老学派,黄老解易成了当时的一种倾向和时髦。汉代统治阶层可能是历史上最迷信的一代。
晚唐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著名的诗,叫《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代有文景之治,就是这位口碑很好的文帝夜召贾谊,貌似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实则问鬼神之事,或许是问易经占卜问卦。
第三次“神操作”是南宋大名鼎鼎的朱熹。朱熹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家,很受后人钦佩。他对前人解易极度不满:一是“生出许多象数来”,二是“硬要从中讲出许多道理来”。也就是说,从汉代以来,无论是讲象数还是讲义理,在朱熹看来,都不是圣人的本义,而是后人的节外生枝。朱熹要一改前人之说,去探求《周易》的本义,并作《周易本义》一书。他认为自己所论,才是圣人们的本义。朱熹想求本义,可惜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最终未能求得更多的本义,反而求到了不少非本义。
《周易》在古代是经,是人们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或者说,人们的言行,必须从它的文字中寻找根据。因此,追求《周易》的本义不仅非常困难,而且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不是说过去的解经者就没有解到经的本义,而是说,他们的目的,不是在追求本义,而是在做一种“创造性转化”的工作。假如他们没有解到一点本义,我们今天就更加无从着手。他们解到了部分本义,但是不以追求本义为目的。一旦他们解到的本义违背现实需要的时候,他们宁可牺牲掉自己找到的本义。这种情况,几乎是司空见惯。正如冯友兰先生说的:《周易》都是一些空套子,可以套入各种不同的内容。
今天的情况不同了,《周易》已不再是指导人们言行的必要准则,我们应当借鉴朱熹的学风,弄清《周易》的本义,进而弄清易学,并在这个基础上,更好地熔铸我们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