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的由来

 俯首甘为孺子儿 2023-10-02 发布于北京

在位于青岛馆陶路上的(中国)道路交通博物馆一层,有一个微缩版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一些老物件,这些看似年代久远的老物件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这段故事,就是当年运送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的经历,这些老物件,就是当年运输使用过的工具。

图片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六时,全体政协委员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奠基仪式。

1952年5月10日,首都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委员会成立,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彭真担任兴建委员会主任,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担任副主任。

按照设计方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字要刻在一块长15米,宽3米,厚0.6米的碑心石上,经过多位参与建设的专家论证调研后认为,青岛浮山上的花岗岩石材耐风化,石质坚硬,再加上青岛的交通便捷,便于运输,最终,决定采用浮山上的花岗岩作为碑心石石料。

图片

这艰巨和光荣的任务落到了我们青岛人的头上,1953年4月1日,开采工作开始,到7月下旬,一块重达300吨的碑心石从山体的花岗岩上开采下来,经过两次“瘦身”,重量减为100吨,用“松木”打底,在松木上铺设一层钢管,为了避免碑心石与钢管摩擦导致裂纹,又在钢管上铺设了一层木头,减少摩擦导致的损坏。

7月下旬,山东省委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石料的运输问题,对于在计划运输道路上的市民房屋,市政府全部予以补偿性拆除。

图片

据相关材料记载,为了尽快完成运输任务,青岛市政府决定修建一条道路,专门用于运送碑心石,当时设计了两种方案向省委汇报,一种是临时修修建一条道路,投资约200余万元,但是道路面积较窄,且运完石料后,不能作为它用,第二种投资约300多万,且可作为永久性公路使用,最终选定了第二种方案。

图片

8月29日,碑心石从浮山启程,运往孟庄路场站。在运送途中,沿途居民纷纷配合运输工作,主动给运输工人们送水送饭,公安干警和民兵在两侧护卫,运送队伍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野外露宿。

经过近一个月的运输,9月27日,碑心石抵达孟庄路场站。由于石料严重超载,运输队从吉林丰满发电厂借来一辆运输列车,但列车在重量只有90吨,运输队决定再次对石料进行“瘦身”。

1953年10月6日,载着碑心石的列车从青岛孟庄路场站启程,10月13日,抵达北京西直门火车站,朱德总司令亲自到车站迎接。

(作者:卞宁 系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