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杜月笙之子也是中国古钱币大收藏家,为丝路币收藏第一人!

 七烟 2023-10-03 发布于北京

杜維善

杜維善,1933年12月16日生于上海, 知名收藏家和古钱币研究专家,荣获上海市白玉兰奖。

作为“海上闻人”杜月笙的儿子,杜維善先生并不希望人们过多关注他的这一身份,他自己只想静静地徜徉在古钱币收藏的世界里。

在古钱币收藏界,杜維善可谓是鼎鼎大名,从一枚五铢钱开始,到著有《北斋五铢汇考》等学术论著,他收藏过的钱币有两万余枚。提起他心爱的古钱币们,杜維善真是如数家珍,口若悬河,连讲一个小时也不会觉得累。

一枚五铢钱,引出半世收藏缘

和父亲叱咤风云的一生不同,杜維善一生都是相对平淡的。杜月笙有十一个儿女,杜維善是他最小的儿子,排行老七。1951年杜月笙逝世后,杜维善的母亲姚玉兰带着儿女及杜月笙的灵柩坐船到台湾。

四太太姚玉兰是著名京剧演员,为杜月笙生养了二子和二女,杜维善、杜维嵩和杜美如、杜美霞。杜維善完成了中等教育后,又赴澳大利亚学习地质学。留学的第三年,杜维善开始勤工俭学,到银矿当矿工,钻过矿井,画过图纸,毕业后回到台湾,做起了石油公司的地质师,现在定居加拿大。

图片

杜月笙

32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令杜維善邂逅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枚古钱币。那时的杜維善,常去台北市北门邮局对面的一家二楼的小馆子吃饭。有一次他吃完饭,偶然走上三楼,无意间进入一家古董店,一枚五铢钱引起了他的注意。

彼时的杜維善还不懂古钱币,就问店主:“这枚五铢钱是西汉还是东汉时期的?”店主答:“我也不知道,你要是真想知道,就买回去慢慢研究吧。” 杜維善心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时就被点燃了,这一种探索的欲望,促使杜維善开始了跨越半个世纪的研究与收藏。

图片

《五铢图考》杜維善著

中国古钱币中,杜維善最钟情文字飘逸、霸气的半两钱(秦朝货币),生命力顽强的五铢钱(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还有工整的开元钱(唐代货币)。那时,让杜維善魂牵梦绕的半两钱数量极为稀少,真是想求求不得。

有一次,他听闻收藏家李东园手上有自己倾心的半两,就跑到李东园家里去寻宝。果不其然,李东园拿出了十几枚半两,一一看过之后,杜維善相中了成色最好的那两枚,但李东园开口的价钱着实令他为难——20万(新台币),杜維善当时居住的小楼也不过才30万。

杜維善傻眼了,但又不甘心,一个劲地跟李东园讨价还价,李东园见他真心喜欢古钱币又肯潜心研究,就把价钱压到了15万,但是叫他次日下午五点前必须要交款,否则就不卖给他了。

这一晚,杜維善辗转难眠,15万对他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一个月的薪水不过1200元,但他又不愿意放弃。第二天,杜維善牙齿一咬,决定把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下那两枚“半两”,李东园见他如此诚心,就将钱币以1.5万的价格卖给了他。

“还贷款的日子很难熬,但是能换回两枚半两,还是值得的。”多年后回忆起这件事情时,杜維善如是说。

图片

《半两考》杜維善著

杜維善对古钱币如此痴迷,甚至不惜抵押自己的房子。这件事让一些台湾古钱币收藏界的人笑话他是“神经病”,杜維善知道了,也只是笑笑不说话。

1980年的某一天,杜維善先生偶然看到波斯萨珊王朝的古币,就立刻被它的精美吸引了。时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所长夏鼐发表了关于丝绸之路金银币的考古研究论,更激起了杜維善对珍稀古币的研究兴趣。

为了研究这个,杜維善花费了十年时间阅读历史、考古方面的书籍,收集和整理资料,来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然后开始着手收藏以萨珊王朝为主以及与其相关的古王朝的货币,时至1991年,已经收集了367枚。

图片

杜維善收藏的萨珊古币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结缘上海博物馆

1990年,杜維善先生第一次参观上海博物馆(老馆),那里曾是他儿时居住的地方。走进去,杜老先生百感交集,又对上博感到由衷的亲切。参观后,杜維善发现,上博对半两、五铢钱进行了系统的收藏,这让他觉得上博的收藏水准还是很可以的。

当上博馆长马承源看到杜維善收藏的丝绸之路古钱币时惊诧又羡慕地说,杜維善的收藏真是使他大开眼界,于是杜維善问他,上博有多少丝绸之路的古货币,马承源告诉他,只有一枚,还是从新疆勉强借来的。杜維善听到这,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将自己的中亚古币收藏捐献给上海博物馆。

1991年杜維善把第一批中亚古币300多枚送给上海博物馆。从那以后,杜維善开始重新收集丝绸之路古币。这一次他的经验更加丰富,主要是收集从中国西迁的游牧名族建立的国家的钱币,尤其是塞人、大月氏和嚈哒等,此外还附带跟这些国家相关的40多个政权的古币。

图片

杜維善捐赠的大月氏古币

2004年,杜维善先生又向上博捐赠丝路古国钱币1700多枚和丝路钱币的外文图书200多册,附带的收藏是安息、萨珊、印安王朝的货币。这次捐赠的古国钱币比第一次的更系统,杜先生表示:“可以弥补第一次收藏中的空白。”

图片

卑路斯是波斯的亡国王子

2012年6月,杜先生再次将贵霜铜币157枚、金币12枚,萨珊银币143枚,白衣大食银币63枚、金币7枚以及其他各类钱币28枚等丝路钱币410枚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如此一来,上海博物馆贵霜钱币几乎是体系完整的收藏。

图片

杜維善捐赠的萨曼王朝的金币

其中,不少古钱币中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特别是一枚成吉思汗金币尤为贵重。该钱币外圈的铭文清晰记录了“金币于六一八年制于伽兹那”,中间写了“汗中之汗、最伟大、最公正、成吉思汗”,这种钱币存世只有数十枚,十分罕见。

这枚成吉思汗的钱币是杜維善先生花了三年的时间,从一位知名的古币研究员那里收来的。因为这枚古币十分珍贵,那位研究员一直舍不得卖,杜老先生就一周给他打好几个电话“骚扰”他,最终这位研究员还是同意了转让,身在加拿大的杜先生就立刻飞往美国去取这枚成吉思汗古币了。

图片

成吉思汗金币

别人问他,为什么将毕生收藏的心血都上交给国家,杜老先生笑笑说:“一个人欣赏不如大家看比较好,海外对于丝路古币的研究很细,相关的学术研讨会也多,国内相对较少,主要就是因为实物标本的欠缺。”

夫妇爱收藏,捐赠传佳话

杜維善先生的妻子谭端言是上海有名的富豪、收藏家谭敬的二女儿。谭端言从小耳濡目染,对收藏也颇有兴趣。虽然杜維善先生的父亲是旧上海有名的大人物,他却未曾从父亲那里继承多少遗产。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杜維善一直都是用自己薪水里省下来的钱来维持自己的收藏爱好。杜維善对古钱币的痴迷,谭端言大部分时候都是支持的,但有时为了生活的事情也不得不和丈夫发生争执。

“我拼命挣钱,他拼命花钱。他总是说买钱币可以保值,结果都保值到上海博物馆里来了。”谭端言笑着说。

图片

杜維善一家

杜维善夫妇以前曾做过牛羊生意,十分辛苦。尤其是谭端言,凡是生意场上应酬喝酒之类的事都是她硬着头皮应付。有时喝酒的仗势实在凶猛,谭端言要偷偷先吞下两块黄油垫底。对于夫人的叨念,杜维善有自己的看法,“我始终认为一个好的钱币收藏,不在于它的金钱价值。”

曾有人和杜维善夫人谭端言开玩笑说:“杜维善把3/4的脑子放在钱币上,把1/4的脑子留给你。”杜夫人爽朗一笑:“他是4/4的脑子都在钱币上。”

尽管在收藏的过程中杜維善和夫人偶尔有些不快,但杜先生平时也没有什么不良的嗜好,唯一喜欢的就是闲时听听京剧和研究古钱币。杜老先生的质朴和对古钱币的热爱打动了夫人也得到了夫人的尊重和支持。从杜維善对上海博物馆的无私捐赠中也可见一斑。

杜維善与夫人谭端言一起荣获上海市政府颁发的“白玉兰奖”,实至名归。对杜维善先生的收藏和研究而言,这是幸福的事。

学术成就,独树一帜

杜维善捐赠的珍贵古币中,包括阿赫美尼波斯王朝、萨珊王朝、埃兰王朝、安息王朝、西突厥、贵霜王朝、哥疾宁王朝、萨曼王朝、奔多斯王朝、塞琉古国、金帐汗国、帖木儿汗国和蒙古帝国的钱币。

图片

金币正面:王中之王贵霜王迦腻色伽;背面:Adroxsho丰饶女神

在丝绸之路上发现的古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波斯萨珊王朝(226—651)的金银币。据考证,唐朝的许多金银器都是仿萨珊的。古币上大多铸有头像,有的像君主,有的像勇士,对研究那一时代的贸易、经济、民俗、服饰、发型、胡子等,均有极高价值,所以这些古钱币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萨珊王朝是一个有4个世纪历史的波斯古国,相当于我国的魏晋南北朝和初唐时期。这个古国的文化不但透过丝绸之路深深影响我国,同时在外交、经济及文化上一直和我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当萨珊王朝被白衣大食灭亡后,他们的子孙都沿着丝绸之路逃到我国,并受到当时唐高宗的册封为波斯王、武卫将军。

在我国许多地方如西安、洛阳,特别是新疆自治区出土了大量萨珊钱币,这足以证明萨珊王朝和我国贸易的频繁,当然,大部分萨珊古币是出土于伊朗、阿富汗的。

图片

萨珊王朝银币

杜維善先生之所以能完成如此高质量、成体系的收藏,和他对历史、文化、经济、军事等理论研究上下的功夫脱不开关系。

“以钱证史”,即从古钱币上跟踪历史、考证历史,杜維善提出的这一观点引起了学界的注目,他觉得,如果不是通过对出土古钱币的研究,学者根本无法证明某些王朝存在过。

有许多古国虽然在历史记载上是一片空白,他们发行和使用的钱币却遗存了下来,这是我们注重这方面货币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史记》、《汉书》、《后汉书》等的史书中都有这方面的历史记载。

由于贸易等方面的利益,丝绸之路上的这些政权争端不断,版图也不断地变化着。收藏这些钱币,必须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文化等有一定的了解。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从丝路古币的收藏中也能了解这些情况。塞人、大月氏和嚈哒等古国西迁使整个中亚动荡不安,战争不断。但关于这段历史的文献记载却比较少,也混淆不清,以钱币断代是最可靠的根据。

杜先生在丝绸之路古国货币的研究上,以钱币为主干,综合各方面研究,从帝王系、钱币的型式、文字、神像等角度作了细致整理。

图片

《丝绸之路古国钱币》 杜維善著

在中国,以钱币为媒介对丝绸之路古国历史进行研究,杜维善是第一人,他的几本专著已被钱币收藏家们列为参考书。

杜維善先生撰写的书目有:《北斋五铢汇考》《丝绸之路古国钱币》《贵霜帝国之钱币》《半两图系》、《开元通宝系年汇考》、《半两考》、《五铢图考》等。

谦虚谨慎,爱“钱”更爱国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杜維善先生的半两收藏渐渐变得更加丰富和完善,人们称他为“钱王”。面对这个称呼,杜老先生连连摆手,在他看来,钱币收藏对其研究、收藏者来说确实价值连城,但对于外行来说只是一堆没用的废铁,他从未想过借着自己的收藏暴富,也未曾有过投机取巧之心。

杜維善先生将自己的丝绸之路古币捐献给上海博物馆后,海各界人士纷纷赞扬杜维善先生反馈家乡的爱国义举。但杜维善的处世准则一向都是低调处理,不愿宣扬自己,他说:“我的人生有两不愿,一是不愿在人们面前炫耀自己,二是不愿让人说我什么都对。”正是因为这种谦虚谨慎的精神,他给捐给上博的古钱币都配上了仔细的说明,希望后人能指出他的疏忽与错误。

图片

杜維善先生在校正《五铢图考》中的纰漏

“所有在中国本土出土的古钱都是国家的财产,将来叶落归根,应该回到中国去。”杜维善说,“捐献出来,就是方便以后的学者研究。”

上海博物馆给杜先生捐赠的古钱币专门辟了一个陈列室。杜先生的这些捐赠,弥补了上博收藏的空白,也使得上博的丝绸之路古币收藏一跃成为全球第二位(第一位是美国波士顿钱币博物馆)。杜維善先生的收藏也由个人走向了公众,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钱币爱好者与收藏精英。

图片

“丝绸之路”古币收藏陈列室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这样评价杜维善:“他是一位有魄力、有眼光、勇于索求、精于鉴别的钱币收藏家。对萨珊王朝金银币收藏之宏富、品种之齐全、研究之精到,已凌驾于全世界同类私人藏家之上。为世界私人收藏之首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