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阿庆嫂”:1985年5月谭老板夫妇到常熟,才算划上了句号

 铁血老枪 2023-10-03 发布于上海

作者 董保存

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女一号,自然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阿庆嫂。

“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一一

“智斗”那场戏让她光彩照人,尽人皆知。普及样板的哪些年,人们总在问:这阿庆嫂是真人吗?她到底在哪里?

寻找“阿庆嫂”:1985年5月谭老板夫妇到常熟,才算划上了句号

戏词里说,“她是常熟城里有名的美人儿”,因此无论是当年的编创人员,还是后来的党史军史研究者,乃至京戏票友,都到过江南水乡常熟进行寻访……

他们在常熟水乡寻访出董浜有一个“涵芳阁”茶馆,曹家浜曾经有一家“东来茶馆”,一家“春海茶馆”……还有考证者居然发现了一个刻有“春来茶馆”字样的旧茶壶。

至于谁是阿庆嫂原型,她们调查寻访出陈二妹、朱凡、干桂宝、戴阿大、范惠琴、徐巧珍、陆二嫂等众多人物。更有甚者,居然考证出阿庆嫂也可能是个男的—一比如东来茶馆老板胡广兴,当年就是新四军的秘密交通员。

文艺作品毕竟是文艺创作,阿庆嫂本来是剧作家创作的一个文学形象,人们非要去寻找那个真实的阿庆嫂是谁。而且找出如此之多的原型“阿庆嫂”,这起码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这部作品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二是当年在常熟的确有多家很像样子的茶馆,都做过新四军的交通站。如此之多的茶馆老板,都是掩护新四军游击队的“我们的人”。

追根问底,搞这段历史研究的人,找到了提供这个原型的老人一一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号称“谭老板”的谭震林和他的夫人葛惠敏。

……

1940年的早春,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司令员兼政委谭震林乘船来到了常熟南门外的董浜。这里有中共地下党员陈关林夫妇开的茶馆“涵芳阁”,实际上是新四军的地下交通站。男主人陈关林就是这个交通站的站长。

寻找“阿庆嫂”:1985年5月谭老板夫妇到常熟,才算划上了句号

谭震林

涵芳阁在常熟董浜镇的中心,两层的小木楼三面临水,交通便利,且居高临下,品茶观景,相得益彰,因此生意很是兴隆。发现情况,随时可以上船转移。

在谭震林来到之前,陈关林夫妇就接待过不少过路的新四军干部,为抗日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还真的发生过类似“智斗”那样的故事。

一天天刚亮,远处传来枪响。陈关林赶忙起身张望,只见一个人朝这边跑来,后面有一伙人在追。他对陈二妹说,可能是我们的人。

说着,那人已跑到了茶馆门口。陈关林认出是一个游击队的干部,二话没说就把他拉进了茶馆。陈二妹麻利地将这位素不相识的同志藏进水缸。追兵很快就到了。为首的就是阳澄湖畔“忠义救国军”司令胡肇汉手下的一个队长。这伙人一进茶馆,就大声嚷嚷:“刚才有个人跑过来,看见没有?”

“我刚刚开门,没看见呀。”陈关林说。 

“看你们这上气不接下气的,快坐下喝杯茶!”陈二妹端来茶壶茶杯。

陈关林掏出烟来,说:“老总,抽烟,抽烟。”

队长摆摆手,说:“哪有功夫喝茶,有没有人跑到你们这里来?”

陈二妹指指大厅里的几张方茶台,说:“老总,我们就这么大点儿地方,有没有人进我这茶馆,你们尽管看呀。”

一个士兵说:“我看见好像就是跑到这里来了。”

“那你们就搜吧!”陈关林说。

陈二妹见中队长盯着那四只盛水缸,就索性走过去,打开一个水缸的盖子,说:“大队长,你来看看,这里面能藏人吗?”

她一连揭开了三个缸的盖子,随手扔在了第四个缸盖上。

陈二妹又对着那个士兵,很有点不客气地说:“你要是看不见,就去叫你们大队长,他常到我这里来,最好你们去把他请过来搜搜看看,我这里什么地方还能藏住个大活人。”

那个中队长知道,他们的顶头上司经常来陈二妹茶馆赌钱玩牌,如果得罪了这位老板娘,说不定还给自己找来麻烦,陈关林出来打圆场,对陈二妹说:“行了行了,一大早的,他们也不容易。”又对这帮家伙说,“算了,算了,别和女人一般见识。” 

正在这时,外面一阵狗叫。带队的队长就坡下驴,说:“快去看看,什么地方狗在叫,说不定跑那儿去了!”

他一挥手,这帮人一窝蜂拥出茶馆,消失在晨雾中。

等他们走远了,那位同志从缸里出来,说:“多亏了你们,多亏了你们……”

谭震林奉上级的命令,成为苏南地区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以后,涵芳阁是时常落脚的地方。那时,他化名林俊,时常白衬衫,黑西裤,头发梳得很亮,俨然一位大老板。后来他的夫人葛惠敏带着初生的女儿也到了这里,也住在这座小楼里。

此时的陈二妹已经是一儿一女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女儿与谭震林的女儿差不多大。为掩护谭震林的女儿,陈二妹将自己的孩子秘密送到乡下亲戚家抚养,把谭震林的女儿当成自己的女儿,随时带在身边。

寻找“阿庆嫂”:1985年5月谭老板夫妇到常熟,才算划上了句号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不久,谭震林从上海回到苏南,到涵芳阁茶馆稍事停留,要去李家天,她打扮成回娘家的媳妇模样,手挎竹篮,走在谭震林的前面。走出镇子没多远。路边钻出两个穿黄衣服的伪军,拦住了谭震林,问:“你,干什么的?到哪里去?”

还没等谭震林说话,陈二妹已返身过来,和他们打招呼,这两个兵也觉得眼熟,她指着谭震林,说:“这是城里的茶老板,我欠了他几十斤茶叶钱,非要跟我到娘家去拿!”

谭震林点点头,说:“我现在手头也很紧,进货的钱都没有,谁能保证你不赖账?”

那两个兵看看谭震林,又看看陈二妹手里的小竹篮子。陈二妹忙从竹篮子里拿出两包香烟,递给他们,又拿出几个熟鸡蛋塞他们手里。

这两个兵都到茶馆里喝过茶,听了陈二妹这么说,又看了看谭震林摆摆手让他们走了。

走出了几百米,谭震林拍拍腰间的的手枪,对陈二妹说,刚才他们要是搜一搜可就麻烦了。

陈二妹说:“是啊!说不定一会儿还有检查的,这手枪得藏起来。”谭震林也觉得,在目前的情况下,手枪不仅不能自卫,还有可能暴露自己的身份,必须想办法藏起来。

这时,陈二妹招呼旁边水塘里一只装运沙泥的小船:“三哥,我要回娘家,这有个东西先放你那里。”

船夫显然是她的“熟人”。

她把谭震林的手枪,抛给船上的人。示意他们藏好,就又急匆匆地走路。

直出了一里多路,他们碰上了第二道关卡。领头的人也见过陈二妹。打了个招呼就让他过去了,却把谭震林拦住了,要查他的“良民证”。

陈二妹又来解释。领头的却说:“关林嫂,不是我不给面子,咱们是例行公事!”

三个人在谭震林身上搜来搜去,什么也没有摸出来,只好悻悻放行了。

陈二妹护送着谭震林平安地到了李家坝。

……

就在1941年年底,陈关林英勇牺牲了。28岁的陈二妹擦干眼泪,继续经营涵芳茶馆,她身边的两个孩子,一个是自己的儿子,一个是谭震林的女儿。

那些年里,她为新四军做了很多非常难做的工作。当时她跑苏州,到上海,为伤病员买药、买餐具。在家里,他为伤病员烧饭、洗衣服,直到抗战胜利。

可是,解放后,这位可敬的老人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这些往事。常熟人民当年选她做人大代表,也不过因为她是烈士的遗孀,并没有把他当成一个英雄人物来看待。

1982年5月19日,已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谭震林和夫人葛惠敏回到了当年他们曾经战斗过的“东路”。

寻找“阿庆嫂”:1985年5月谭老板夫妇到常熟,才算划上了句号

谭震林回东路

到常熟后,谭震林对党政负责人说:“我这次来,要开一个老同志座谈会,见一见当年和我们一起打日本的老同志。还有,我们一定要见一见陈二妹。”

谭老板的夫人葛惠敏也说:“就是我们的房东。”

负责接待的人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就问:“她还有别的名字吗?”

谭震林说:“应该没有,你们都看过京剧《沙家浜》吧,阿庆嫂啊,她就是一个阿庆嫂。他们夫妻开一个茶馆,实际是我们的联络点。男的叫陈关林,是个烈士,1941年牺牲的。这你们总知道吧!”

……

人们这才知道陈关林烈士的妻子陈阿婆就是陈二妹。

第二天,年届七十的陈二妹被请到常熟,一进宾馆,谭震林和葛惠敏就迎了上去。陈二妹叫一声“林司令啊——”三双手就握在了一起。

三位老人泪眼相见,当年的血泪记忆让他们无语凝咽。陈二妹擦擦泪水,说:“四十多年了,我们都老了呀!”

谭震林动情地对在场的人说:“你们知道吗?这就是真正的'阿庆嫂’!”

他们回忆起烽火岁月,说老六团,说刘飞,说夏光、任天石等同志,陈二妹也说不清楚他究竟接待过多少同志和掩护过多少伤员……

那天,一直说到很晚很晚……

寻找“阿庆嫂”:1985年5月谭老板夫妇到常熟,才算划上了句号

回到北京后,谭震林还对党史研究的同志们说:“常熟有千千万万个阿庆嫂,没有阿庆嫂,就没有我们的胜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