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商周断代工程究竟公布了什么,为何西方扬言要把报告撕成碎片?

 千冰室 2023-10-03 发布于四川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文明独具特色,其独立起源和传承至今的不间断,构成了举世瞩目的奇迹。然而,受战乱、政权更迭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历史的脉络出现了严重的缺漏。

要究其原因,或许得追溯到公元前841年,即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在此之前的历史年代,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模糊而难以捉摸,形成了“五千年文明,三千年历史”的古怪现象。

内容图片

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曾提及,自黄帝以来的许多文献虽有年代记载,但却时常模糊不清,乖张不一,使其望而却步。《史记·三代世表》中仅列举了夏、商、周三代各王的世系,却未详列具体在位年代。

正值1995年,当时的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访问印度、埃及等国时发现,这些国家博物馆在讲解本国历史时,都有一个精确的历史年表,可溯源至公元前3000多年。而我国的博物馆,若有历史年表,其中标注的年代却大相径庭。

内容图片

比如埃及,其确切年份的记载也仅追溯到公元前664年,比我国公元前841年还晚了整整170多年。然而,埃及通过对史书中的天象记录与现代天文学知识相结合,成功地确认了中王国与新王国的年代框架,重新校准了历史年表。

弄清楚我国公元前841年之前的历史年代成了宋健的当务之急。于是,1996年5月16日,夏商周断代工程在宋健的积极倡导下正式启动,涵盖了9个课题,44个专题,囊括了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天文学以及测年技术学等领域,共有170多位专家倾心投入,耗时长达5年。2000年,《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也终于见世。

内容图片

然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刚一问世,便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疑虑和质疑,特别是西方学者对此表示强烈的不认同。2000年11月10日,就在报告公布的第二天,《纽约时报》刊发了一篇颇具争议的文章,标题为《中国:古老历史引发现代质疑》。

芝加哥大学的历史学家爱德华·肖内西甚至声称,“人们内心渴望将历史拉回公元前三千年,以使中国能够与埃及媲美”。

内容图片

斯坦福大学的汉学家倪德卫更是宣称,“国际学者会将这份报告撕成碎片”。在这个背景下,繁本成果报告一直未能获得通过。

那么,夏商周断代工程究竟揭示了怎样的内情,为何会引起西方学者如此激烈的反响呢?

《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总计十万字,其中核心内容便是《夏商周年表》的揭示:夏朝始年公元前2070年,商朝始年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为公元前1300年,武王克商的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

内容图片

这一历表的公布,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迷雾一扫而空,使得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脉络得以重新串联,特别是综合了文献、考古、天文等多领域的研究成果,让夏朝的起落历程得以清晰展示。从公元前2070年的建立,到公元前1600年商汤推翻,夏朝的历史得以一一呈现在人们眼前。

正因如此清晰地还原了夏朝的历史画卷,原本坚称夏朝属于神话的西方学者,开始质疑断代工程的成果是否受到政治影响。

内容图片

2002年4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亚洲学会年会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学者们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提出了质疑,焦点聚焦于夏代的真实存在,以及古史年代与政治的关联,却并未涉及具体的夏商周年代学分歧。这种质疑

已然超越了单纯的学术讨论,而显露出一种文明认同的争辩。

一部分西方学者的思维逻辑在于,中国的学者和民众不应该自鸣得意于悠久的历史,或以古代遗产为荣。与埃及考古学领域的研究类似,他们认为中国古代的辉煌应当由外来者主导,尤其是西方学者,他们才是决定中国古代文明价值和真伪的终极仲裁者。因此,纵使文献记载、二里头考古发现都能验证夏朝的存在,但对于手握文明定价权的西方学者而言,中国人信仰自己的文明标准,却被视为沙文主义的痕迹。

内容图片

尽管夏商周断代工程成果自公布之日起就饱受争议,然而现有的考古发现已经清晰地证明,夏商周三代的始年并未超越断代工程所判定的时间轮廓。尤其是良渚文化、陶寺文化等众多遗址的考古发现,已然确凿了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在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600年间,夏朝的存在是实实在在的,决非所谓“周人出于政治目的而编造出来”的虚构。

正如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所言:“夏文化不是没有发现,而是用什么方法去辨认它。”

因此,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对于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还原,将千丝万缕的线索重新串联,使得五千年的历史得以完整而清晰地呈现在世人眼前。这一过程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还原,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次见证。

总的来看,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虽然在刚刚问世时遭遇了来自国内外的质疑,但随着考古学的深入研究,已经得到了有力的证实。它不仅是中国历史研究的一大里程碑,更是全人类对过去的一次探索,为我们解开了古老文明的面纱,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