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战国时期,成功的国君难道都是“按照”围棋棋谱治国打仗的?

 xianfengdui111 2023-10-03 发布于河北

俗话说“世事如棋、人生如棋”,作为个体、棋子的我们来到人世间,力量是何等的渺小,往往会受到命运、形势等冥冥中那些看不到的“棋手”的摆布。但是,世界上也有一些人天生就不甘心做棋子,想成为那个下棋的棋手,并且有些人还做的不错,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比较成功的国君就是这类的人。

其实查看各类棋局,无非布局、取势、收官等环节。如果把这些环节放到春秋战国时的各国之间看,很多情况也类似,难道说这些诸侯国君都是围棋高手?

春秋战国时期,成功的国君难道都是“按照”围棋棋谱治国打仗的?

战国局势图

布局

围棋中有“金角、银边、草肚皮”的术语,指的是同样数量的棋子放置的位置不同,其效率也相应不同。在角上围的目数最多,边上次之,中腹围的最少。

而具体到各诸侯国来说也是这样,在中心地带的“草肚皮”地域,周边皆是外国,如果一旦交恶,则陷于四战之地,比如春秋时的卫国,战国时期的鲁国、宋国、韩国,这些国家的精力过于放在应对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纠纷甚至战争上了,以至于国家实力始终不强。而在边角的“金角”地带的国家,仅需应对一方之敌,潜心发展、积聚力量,最终实力强劲,成为霸主,像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的秦、齐二国。当然还有位于边缘的“银边”的一些国家,如西北方的春秋时期的晋国(包括其后分裂成韩、赵、魏三国)、北方燕国、南方的楚国、东南方的吴国、越国,虽然不如角落里闷头发展的秦和齐,但也都占据了一定的地缘优势,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或者是在春秋时期成为“霸主”,或者在战国时期成为“七雄”。

当然,如果说围棋的布局取得先手是棋手在开始时通过深思熟虑取得的,是由自己技术、经验等因素决定的。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的国与国之间的布局和先手,则是周王确定的,他把某人、某姓封在哪,就等于在哪下了一颗棋子,在中间、在边缘还是在角落,作为封国的君主来说自己是无法决定的,一切只能交给命运、交给周王了。于是周王最亲近的比如各姬姓被封在了物产丰富、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的中原大地,而和他关系比较远的、非本族的、夏商遗族等人被分封在了边缘和角落。

取势

围棋大师吴清源认为围棋的规律,只有地、势两种。放到春秋战国时的各诸侯国来说,各国之间棋局的开始布局或者取得先手取得的是“地”,是命运和周王的安排的话。那么在后来,很多诸侯国的国君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奋斗与抗争,则是要取得围棋中所说的“势”。这些对势的争取则主要体现在对都城的选择上。

比如被视为我国由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三家分晋”中的魏国来说。由于在晋国得到的土地位于中央四战之地,再加上从魏文侯起的几任国君都时刻有着“统一三晋之地”勃勃雄心,他们所采取的第一项措施就是迁都,从魏初时的安邑(今山西夏县北),到魏文侯迁都在邺,魏武侯则都魏县,魏惠王时期迁都大梁(今开封),从而在“势”上摆脱了秦、赵等强国的影响,在中原腹地站稳了脚跟,国力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在战国时期的250余年历史中,最先强盛而称雄。

春秋战国时期,成功的国君难道都是“按照”围棋棋谱治国打仗的?

魏国迁都图

同样自晋国分家出来的赵国也是这样,都城由秦国虎视眈眈之下的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迁到了中牟(今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又迁到邯郸,目的也是躲开强秦,图谋中山国,通过扩大国家面积、消灭背后的不稳定因素,实现国家实力的增强,再通过赵武灵王时期的“胡服骑射”,在战力上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既有力量对抗齐国、燕国,也有了战略纵深抵御秦国,成为在战国时期仅次于秦国的强国。

春秋战国时期,成功的国君难道都是“按照”围棋棋谱治国打仗的?

赵国迁都图

还有从晋国分出来的韩国,也同样从位于今天山西的平阳迁到阳翟,后又迁到新郑,意图稳固汝、颍之地,创造战略后方,避秦的同时挤压楚、魏的战略空间。

春秋战国时期,成功的国君难道都是“按照”围棋棋谱治国打仗的?

韩国迁都图

同样的意图在位于弱国之列的宋国也是这样体现的,宋国的国都由睢阳(在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迁到了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以躲避开附近韩、魏、楚的逼人态势,趁越国衰落的时候还可以图谋泗水附近的小的国家。

春秋战国时期,成功的国君难道都是“按照”围棋棋谱治国打仗的?

宋国迁都图

上述四国采取的均是避强击弱后以图实现国家有战略纵深的策略,以此取得“势”,也就是主动权。而还有两个国则是通过迁都意图争霸于中原,这两个国就是秦国和越国

秦国的开端可以说是各个诸侯国中最为艰苦的,国君地位不高,远低于其他各国的国君,封地也十分偏僻和贫瘠,并且地处戎狄等少数民族的包围之中,可能就是这些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秦国从国君到百姓百折不挠的性格,以及时刻想着扩张的欲望。整个秦国都是极具进攻性的。通过消灭、收服周围少数民族势力,巩固自己的大后方,慢慢的逐步蚕食周围的土地,筚路蓝缕,势力从关中的边陲之地,扩展到整个关中平原,并且把汉中、蜀地也握在了手中,国都也从雍(陕西宝鸡凤翔县治)迁到了咸阳(陕西咸阳市东),进而图谋中原。

这一招在围棋上被称为“尖”甚至“冲”,通过抵近敌人,设置前进基地,视机会东进。后来果然实现了灭掉六国,统一了全国。

春秋战国时期,成功的国君难道都是“按照”围棋棋谱治国打仗的?

秦国迁都图

与秦国同样有着强烈进取精神的还有位于东海之滨的越国。越国在以坚强的韧劲干掉宿敌、同为春秋强国之一的吴国之后,不满足于做边远之地的霸主,积极的想融入中原强国圈子。从越王勾践灭吴后开始,积极发展与中原各国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迁都琅琊,使越国更好地吸收中原文化,在争霸中原时期,勾践与周天子和中原诸侯相处,更好地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但是越国跟秦国比有个极大的弱点,就是没有巩固好大后方,自己发迹之地有百越等诸民族,还不注意加强王权,致使内部分裂的危机四伏,最致命的是国都从吴(今江苏苏州)一下子迁到了位于今天山东省青岛市附近的琅琊,“尖”或者“冲”的过猛过狠,使得国家形状过于狭长,整个侧翼都处于强邻楚国的威胁之下。所以越国在后来国君兵败身亡后,很快的就四分五裂,虽空有壮志,但未酬身已先死。

春秋战国时期,成功的国君难道都是“按照”围棋棋谱治国打仗的?

越国迁都图

另外还有一个国家,可以跻身于春秋战国时期迁都次数之最的楚国。楚国在春秋战国的各列国中间,一直是个大国,横亘于诸国南方,其面积最大时甚至接近于其他各国面积之和。楚国开始之时和秦国差不多,也是经过艰苦的奋斗才慢慢发展起来的,到了楚庄王时期,国力达到最鼎盛,以蛮夷之身实现了问鼎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进入战国,通过吴起变法也成为了战国七雄。但由于地处强秦之侧,战国后期跟秦国交手均落败,在秦军兵锋的逼迫之下频繁迁都,被秦国追着屁股吃掉“大龙”,此时可能也显示出了国家面积大的优势,可以选择迁都的地方太多了,因此才造就了迁都数量之最,但最终也没逃离开颓势和灭亡的命运。

春秋战国时期,成功的国君难道都是“按照”围棋棋谱治国打仗的?

楚国迁都图

其他如燕、齐两国,由于地处边缘,坐享“金角银边”之利,在“势”的营造方面没下大的功夫,两国之间还时常不断联合其他国家互相攻打,消耗了国力,最后都消亡于秦军的铁蹄之下。

春秋战国时期,成功的国君难道都是“按照”围棋棋谱治国打仗的?

燕国

春秋战国时期,成功的国君难道都是“按照”围棋棋谱治国打仗的?

齐国

收官

“收官” 是指经过角逐,地盘或者死活已经大致确定,表示到了最后阶段,已接近结束。所以能够进行收官的只有胜利者,作为春秋战国时的诸国来说,只有秦国了,经过多年争战、博弈以及发展,秦国到了最后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极为强盛,在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短短15年时间内就实现了灭亡六国,实现了它的“收官”之战。

你是这么认为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