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国一直很弱的样子,为何齐国不吞并它,反而被楚国抢先灭国了?

 东海寻人 2021-08-25

  鲁国与齐国的历史都比较悠久,从西周初年开始就建国了。他们离得比较近,且一直是鲁弱齐强的形势。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强大,屡次称霸中原,为何不优先吞并弱小的鲁国呢?我认为这事还得从齐鲁的地缘环境说起。

  一、鲁国的南北防御优势与劣势

  鲁国的北面是泰沂山脉,隔绝着齐国与鲁国,这条山脉除了著名的泰山,还有鲁山、沂山、五莲山、崂山等。今天山东省境内有个城市叫泰安,就在泰山脚下,安表示平安、安全的意思,侧面反映这座位于泰沂山脉泰山段的城市的地理防御优势;鲁山得名跟鲁国有关,这里也是险要的地方;至于沂山,是沂水的发源地,也是一处险要;五莲山、崂山也有类似的作用,都起着隔绝齐国与鲁国的作用。

  鲁国的东面有蒙山、尼山两处险要,再往东就是发源于沂山的沂水,也是绝佳的防御天险之一。在春秋时期沂水东侧、泰沂山脉南侧夹角的地方是莒国所在。这个莒国可以看作是齐国与鲁国的缓冲国,经常是二者争夺或者拉拢的对象之一。

  鲁国的西侧是黄河与济水,同样地也是齐鲁之间的两道天险。齐国要攻过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齐国要吞并鲁国一般情况下只有东西两条路线。相比较而言西侧有黄河、济水天险,春秋时期有晋国、燕国,战国时期有赵国、魏国、燕国干扰,通过这条路灭鲁国绝非易事。所以齐国走了东侧这条路线,毕竟泰沂山脉东侧地势较低,较为容易翻越。故而莒国后来被齐国吞并,变成齐国的大后方基地之一莒城。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领五国联军伐齐,莒城是仅存的两座没被攻破的城市之一,并且齐国以此为资本复国。这也说明了莒城这个地方占据险要的作用,齐国拿下也不是那么容易。而事实上莒国本来是楚国灭掉的,而后被齐国乘虚而入霸占,并不是真正用心攻灭的。但这从侧面反映出齐国从东侧绕过来,灭鲁国的难度。

  公元前685年,齐鲁爆发干时之战,齐国却没有能力进一步蚕食鲁国领土;公元前684年,齐鲁又爆发长勺之战,结果齐桓公又被曹刿打败了,成就一个曹刿论战这个典故。这些都是齐桓公称霸时期,齐国的巅峰时刻,尚且不能灭鲁国,更别谈其他较弱的时期了——可见鲁国凭借着天险死死抵住了齐灭鲁的压力。

  但是鲁国的南侧,除了泗水,就没其他山脉或者河流天险,防御能力明显不足。更要命的是泗水偏南北走向,防御作用也不明显——这也是为什么鲁国很难防住强大的楚国的原因。

  所以鲁国特殊的南弱北强的防御能力,导致齐国灭鲁国难度较大,楚国灭鲁国难度较小。

  二、齐国的战略考量

  对于齐国来说,鲁国的土地显然无法给他带来多大的收益,相反他更感兴趣的是北面的华北平原,这才是齐国的扩张方向。所以齐国的战略往往是与燕国、晋国(魏国、赵国)争雄,主要用兵对象也变成了他们,故而鲁国在战略上是安全的,很少受到齐国的威胁。

  但是齐国要往北扩张,实行“尊王攘夷”策略,就得考虑南面的鲁国是否支持自己,是否会抄自己的后方。所以齐国便在泰沂山脉修了著名的齐长城,如此可以一劳永逸,以少量的兵力防御住可能来自鲁国的偷袭。

  另外齐长城的作用,也有防御楚国与吴国、越国的意图,这也是齐国的长远战略与先见之明。

  而且为了达到双保险的效果,齐国在齐桓公之后,便逐渐与鲁国拉近关系,大部分时间是友好的关系。从上到下都很密切,所以才有了后世的齐鲁并称的概念。

  而且鲁国是姬姓,祖先是周公,属于周天子的宗邦,是诸侯国之中唯一全面保持“周礼”国家,名义上的地位可以说是很显赫的。齐国如果一直致力于攻灭鲁国,势必会激怒周王室,让其他诸侯国师出有名,将齐国变成围攻的对象,很不利于齐国的战略安全。

  所以从齐国的战略考量来看,他要实行“尊王攘夷”往北扩张,反而不能去攻灭地位较高的鲁国,而且还需要拉拢鲁国,支持自己的战略安全。

  更何况齐国在齐桓公后期任用开方、易牙、竖刁等奸臣,齐国逐渐走向衰弱。之后发生了田氏代齐,齐国境内其实是被几大家族把控着,不是很团结,齐国的国力也一直不是很稳定。之后又发生了五国伐齐的事情,齐国元气大伤,全面转入防御战略态势,更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去攻灭鲁国了。

  三、楚国的战略考量

  楚国的战略路线其实一开始并不是鲁国这个方向,而是在西面,尤其是跟秦国争夺地盘最为激烈,其次是韩国、魏国。

  但是从战国中期开始,秦国变法之后国力大增,开始向东扩张。秦楚之间爆发了丹阳之战、蓝田之战,楚国惨败元气大伤。之后楚国西侧的领土逐渐被秦国蚕食,甚至楚怀王客死异乡,在鄢郢之战之中都城都丢了,不得不迁都到寿春,即今天的安徽省淮南市寿县附近。

  楚国对秦国转为战略防御,其扩张路线也跟着改变,开始逐渐将重心转向东侧。所以楚国先灭了莒国,后灭了鲁国,以此增加自己的人口与经济实力,方便更好地防御秦国的进攻,所以楚国也有灭鲁国的战略必要性。

  本来吴国有取莒国的意图,但吴国在春秋战国之际被越国灭掉了,对鲁国、莒国有威胁的国家变成了越国。不过公元前333年越王无彊北伐齐国的时候,中了楚军的埋伏身亡,导致越国陷入继承人纠纷之中,最终分裂成东越国与闽越国,退出中原争霸。这又导致了楚国灭鲁国,少了一大强劲的竞争对手。

  莒国被齐国霸占,楚国也不可能放弃鲁国这块地盘。楚国向北打齐国很难,因为有泰沂山脉与齐长城天险,且有西侧秦国的军事压力在,不宜动用大部队两线作战,所以不可能跟齐国硬碰硬,故而楚国就止步于鲁国。

  这些都说明了,楚国有灭鲁国的必要性与便利性。

  综上所述,从地理角度来说,鲁国对齐国有黄河、济水、泰沂山脉、沂水等天险可守,南面却没有什么险要可守,导致齐国灭鲁国很难,楚国灭鲁国很容易;从齐国的战略考量来看,齐国要实行“尊王攘夷”策略,向北扩张,就必须稳住地位颇高的鲁国,避免自己陷入战略围殴的境地,转而与鲁国交好,故而鲁国受到齐国的威胁很小;而从楚国的战略考量来看,楚国要防御西侧的强秦,就需要攻灭东侧的小国增加自己的实力,且因为勾践灭吴、越国分裂等事件导致其竞争对手减少,楚国灭鲁国的阻力也大大减少。

  以上三方面因素导致了弱小的鲁国没有被齐国攻灭,反而是被更南方的楚国灭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