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理论/辩证解决“奖惩”矛盾问题

 火花石传说 2023-10-03 发布于四川

第三节 辩证解决“奖惩”矛盾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要想解决好“好坏”、“美丑”、“名利”、“利弊”、“福祸”或“胜败”等“奖惩”矛盾问题就要辩证解决“奖惩”矛盾问题,要想辩证解决“奖惩”矛盾问题就要顺其自然、有机统一和主次分明。

一、辩证解决“奖惩”矛盾问题要顺其自然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遇到纷繁复杂、各种各样的“奖惩”矛盾问题,然而,无论“奖惩”矛盾问题有多么复杂、多样,总是万变不离其宗——都具有自然性,如果解决“奖惩”矛盾问题能“顺其自然”、“辩证施治”,也许就能迎刃而解。

(一)竭尽所能、善待他人。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问题,如何处理好与他人的利益关系问题?这是一个“奖惩”矛盾问题,处理好坏有可能决定个人成败、名利或祸福等“奖惩”。人们在处理与他人的利益关系问题上,如果做到顺其自然、辩证施治——竭尽所能、善待他人,也许就能处理好其利益关系问题。至此,我们来看一个寓言故事《没有钱,还有什么可以布施》。

一个人跑到释迦牟尼佛面前哭诉。

“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

佛告诉他:“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布施。”

“可我是一个穷光蛋呀!”

“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给予别人七件东西啊:

第一,颜施,你可以用微笑与别人相处;

第二,言施,对别人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称赞的话、谦让的话;

第三,心施,敞开心扉,诚恳待人;

第四,眼施,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别人;

第五,身施,以行动去帮助别人;

第六,座施,乘船坐车时,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人;

第七,房施,将自己空下来的房子提供给别人休息。

佛最后说:“无论谁,只要有了这七种习惯,好运便会如影随形。”

该寓言故事给人启发: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学会布施,多做善事,即使自己是个穷光蛋,没有金钱,只要竭尽所能、善待他人,就有好运。

在现实生活中,凡是做善事都是施行“奖”,凡是做恶事都是施行“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多做善事多有善报而有较多成功,多做恶事多有恶报而有较多失败。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做善事,不在于自己有没有钱或钱有多少,而在于自己要学会做善事,只要学会做善事,竭尽所能、善待他人,就是对他人施行了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利益关系问题,如果一个人在处理利益关系问题上能学会做善事,竭尽所能、善待他人,就做到了顺其自然、辩证施治,无论什么样的利益关系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只要能迎刃而解,就能利人利己,不但很有可能避免灾祸、悲哀或失败等,而且很有可能获得幸福、快乐或成功等。

(二)因人而异、因才施用。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如何用人、待人问题,就人而言,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是说,在众多人中有各种各样的人。从而给如何用人、待人带来了难题,如果在处理如何用人、待人问题上不假思索、简单了解,就一定不能处理好问题,如果做到顺其自然、辩证施治,其中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才施用,就有可能处理好其问题。至此,我们来看一个寓言故事《西邻五子》。

西邻有五个孩子,一个朴实、一个机智、一个瞎眼、一个驼背、一个跛脚,随之让朴实的务农、机智的去经商、瞎眼的卜卦算命、驼背的搓麻、跛脚的纺纱。从此,五个孩子都不愁自己的衣食了。

该寓言故事给人启示:人与人之间有长短、优劣或强弱之分,在处理如何用人问题上,只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才施用,就能取长补短,都能成为有用之人。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用人问题通常是领导工作、管理工作或政治工作中的问题,能否处理好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能否做好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领导工作、管理工作或政治工作,因此,如何用人问题通常被视为重中之重问题。古往今来,人们为了处理好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观念或方式方法,如有“任人为贤”、“德才兼备”、“唯才是举”、“民主选举”、“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等,然而,无论什么样的用人观点、观念或方式方法,都应当顺其自然、辩证施治,其中做到因人而异、因才施用,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处理好如何用人问题,否则,一个人即使是人才或高级人才,如果按排到不合适的岗位,就有可能会变成蠢才。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用人、治人、教育人、管理人、监督人、领导人、帮助人、爱护人、尊重人或交际人的问题都是如何待人的问题,能否处理好待人的问题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奖惩”问题,只要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就必然会获得“奖”,只要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就必然会遭到“惩”。由此,人们要想处理好这个问题,就要做到顺其自然、辩证施治,重点要做到因人而异、因人而治、因人而导、因才施用或因材施教等,从而,待人的问题就有可能迎刃而解。

(三)遵循规律、顺势而为。在现实生活中,万事万物都有具体存在、变化的性质、种类、内容、形式和规律等,万事万物与人们发生关联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人们如何才能解决其矛盾问题呢?总的一点,要顺其自然、辩证施治,其中要做到遵循规律、顺势而为。在此,我们来看一个寓言故事《不必担心豆子卖不出去》。

犹太人说,这世界上卖豆子的人应该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永远不必担心,豆子卖不出去。假如他们的豆子卖不完,可以拿回家去磨成豆浆,再拿出来卖给行人。如果豆浆卖不完,可以制成豆腐,豆腐卖不成,变硬了,就当做豆腐干来卖。而豆腐干卖不出去的话,就把这些豆腐干卖不出去的话,就把这些豆腐干腌起来,变成豆腐乳。还有一种选择是:卖豆人把卖不出去的豆子拿回家,加上水让豆子发芽,几天后就可以改卖豆芽。豆芽如卖不动,就让它长大些,变成豆苗。如豆苗还是卖不动,再让它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当做盆景来卖。如果盆景卖不出去,那么再把它移植到泥土中去,让它生长。几个月后,它结出了许多新豆子,一颗豆子现在变成了上百颗豆子,想想那是多划算的事!

该寓言故事给人启示:事物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要想解决事物当中的矛盾问题,只要遵循其变化规律、针对其顺势而为,就能较好地解决其矛盾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各种各样的事物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凡是矛盾问题带来有利都会使人受到“奖”,凡是矛盾问题带来有弊都会使人受到“惩”,因此,凡是事物的矛盾问题都是“奖惩”矛盾问题。人们如何解决其“奖惩”矛盾问题呢?总的一点,要顺其自然、辩证施治,其中要做到遵循规律、顺势而为,从而有可能变废为宝、趋利避害或推陈出新,由此其矛盾问题就有可能迎刃而解。

(四)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五)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六)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二、辩证解决“奖惩”矛盾问题要有机统一

三、辩证解决“奖惩”矛盾问题要主次分明       (内容略)

(一)“以奖为主、惩为次”。

(二)以精神奖惩为主、物质奖惩为次。

(三)“以自我奖惩为主、他人奖惩为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