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幻不幻:第一讲“寻找”外星人

 阿里山图书馆 2023-10-03 发布于北京

目录

1.寻找外星人

2.我们和我们,我们和他们~

3.星辰大海的征途~

4.无尽的时空:科幻中的时空观~

5.小径纷乱:平行宇宙迷思

6.架空不空:架空的历史逻辑

7.机器人悖论:Android和Robot

8.和谐还是反叛:AI与人的恩怨情仇

9.完美的灾难:制造“上帝”

10.赛博狂想曲

11.想象力的边界

12.科幻重述神话

13.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寻找”外星人

每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看到点满天幕的繁星,对宇宙的广袤无限感到震撼时,恐怕也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么一个问题:人类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吗?在广袤无限的宇宙中还有其他生命的存在吗?如果有,他们会和我们一样吗?还是有着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生命形态?这些外星生命到达过地球,和人类有过接触吗?……我想,我们还可以继续往下问无数个问题。

克拉克在《太空漫游2001》的楔子中曾经深情地畅想:

这个宇宙里,每一个生存过的人,都相应有一颗星星在天空闪耀。

可是,所有这些恒星都是太阳,而且一般都比我们称作太阳的这颗不大的、邻近的恒星更为辉煌灿烂。而且,这些异域的恒星中,许多——也许大多数——都各有环绕它旋转的行星。因此几乎可以肯定,天空中自有充分的土地,足够给人类——包括最原始的猿人在内——每人一块天地,向每人提供一个私人的天堂或者地狱。

至于在这一切潜在的天堂和地狱中,有多少寄居着生命,这些生命又是何种生物,我们还无法臆测;它们中间离地球最近的也比火星或金星要远一百万倍,而这两颗行星还只是我们的下一代才能问津的遥远目标。但是,距离的屏障正在消失,我们总有一天会同可以与我们相匹敌的甚至可以主宰我们的某种生物,在星际间相遇。

但是,我们并没有相遇。如果他们真的存在,他们又会在哪里呢?195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米在一次和友人的讨论中问道,如果他们存在,即使宇宙如此广大,总也还能侦测到一些飞船、探测器,甚或是电磁波的吧?他据此提出了著名的“费米悖论”。

尽管人类对地外生命的热情从未减退,争论也从未停止,但是,宇宙对人类一片沉默。人类放眼望去,宇宙中只有孤独的自己。当然,我们今天不是来探讨外星人的有无问题的。但是,了解人类对外星生命的渴望源于人类在宇宙中深深的孤独,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科幻作品中有这么大量的篇幅,把目光聚集在外星人的话题上。

也许,人类还会这样继续孤独地发展,走出太阳系,跨越银河,成为星际的探索者。届时,我们也许不再是孤独而无奈的等待者,而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地外生命的存在。想到这里,我们也许可以精神振奋一下,来积极大胆地想象一下吧:假如有一天,不是外星人来到了地球,而是我们人类到达了其他星球,变成了那个星球的外星人,会发生什么呢?

假如人类跨越星辰大海,终于发现了一颗和地球类似的星球,并幸运地在上面发现,这里不仅已经发展出了生命,还出现了文明的火种。人类的星际探索队伍发现,这颗星球上已经进化出一种生物,他们刚刚学会使用工具,处在了从蒙昧向文明发展的开端。人类欣喜若狂,他们建立了观察区,观察这些生物的发展进化。为了严格准确地观察,人类队伍的指挥官禁止队员和该生物直接接触。但有的队员觉得他有责任带领这些生物走出愚昧,开启他们的灵智。他偷偷地教会这些生物生火,吃熟食,教会他们制作一些更精良的工具。但是不久,这位队员就被指挥官发现,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等等,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个故事非常的熟悉?

是的,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这就是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造福,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得火种送给人类,自己却被天神宙斯钉在高加索山上,每天派秃鹫啄食他的肝脏。

一个对未来宇宙航行畅想的故事,怎么就变成了一个神话故事呢?有没有觉得脑瓜子嗡嗡的?不着急,我们先把这个故事暂且放下,我们再看一个故事,大家可以猜猜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

这时,阿周那消灭了敢死队,赶到德罗纳正在折磨般度人的战场。渡过以箭流为漩涡、以鲜血为湖水的大湖,消灭了敢死队之后,阿周那出现了。他闻名遐迩,威力如同太阳。我们看见了他的闪闪发光的标志,这般度之子仿佛是世界末日的太阳,以武器为光芒,晒干了敢死队海洋后,又来灼烤俱卢人。阿周那以武器的光辉灼烤所有俱卢人,犹如世界末日燃起的熊熊大火焚烧一切众生,其亮度犹如万个太阳,烟火柱滚升入天空,壮观无比。尸体被烧得无可辨认,毛发和指甲脱落了,陶瓷器爆裂,飞翔的鸟类被高温灼焦。

这段描写像什么?恐怕你已经发现,这和现代核战争场面的描写极其相似。其实,这是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对远古战争的描写。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在目睹了原子弹试验的毁灭性场面后,就想起了他研读的印度《薄伽梵歌》中的那句“漫天奇光异彩,犹如圣灵逞威,只有千只太阳,始能与它争辉”,念出了同样出自《薄伽梵歌》的,那句著名的“I become death,the detroyer of worlds”(我化身为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为什么远古神话史诗的描写和现代毁天灭地的武器爆炸场面如此相似?在人类的远古是不是曾经发生过什么人类不曾知道的事情?联想第一个故事,人类的星际探索者一不小心变成了自己远古神话中的人物,我们再来看一位台湾科幻小说家,他叫苏逸平,他的小说《龙族秘录》中曾经设想,未来基因改造的特警因为平定一场叛乱,能力共振回到了远古,和降落到地球的外星人发生大战,具有火能力的那位特警就成了中国传说中的火神祝融,具有水能力的那位特警就成了水神共工……那么,按照这种思路,人类的远古是不是真的曾经发生过诸神大战,也就是高等文明的战争,被我们地球的先民目睹,然后记录了下来,抑或是地球自身就存在过好几次文明,之前文明毁灭性的战争,被我们的先民,作为前代文明的遗民,把这份记忆传承了下来?

无独有偶,同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也有类似的记载,梵蒂冈埃及博物馆收藏的一张古老的埃及莎草纸上记录了公元前1500年左右,这样的的场面:“22年冬季第3日6时…生命之宫的抄写员看见天上飞来个火环…它无头,喷出恶臭。火环长一杆,宽一杆,无声无息。抄写员惊惶失措俯伏在地……他们向法老报告此事。……”

而我们中国古代一部搜集神怪散佚故事的书,东晋王嘉编写的《拾遗记》也记录了类似外星人降临地球的场面,原文是这样的:“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沦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初开之时,瞭如亲睹。”讲的也是秦始皇的时候,有飞舟从天外飞来,到海底水都淹不进去,他们和秦始皇讲述宇宙诞生时候的事情,就和亲眼看到一样。这是不是就是外星的高等文明和人类交流的记录呢?这些外星文明甚至可能是从高维度而来的,因为他们居然目睹了宇宙诞生时候情景。

当然,这些文字应该都是想象,我们推论外星人来过地球,也是想象。这些文字和设想谁也没法验证,但是种看似天方夜谭的想象,却给了科幻小说极大的畅想空间。当一个高科技的文明,或者就是人类自己,在原始的人类面前,驾驶着飞船出现,拥有移山倒海,飞行、起死回生等等在他们看来是神迹的力量的时候,他们会不会把外星人或者有着先进发达文明的人类当作是神明?

人类的很多神话都会让我们畅想,我们人类在我们文明之初的时候,是不是曾经有过外星人到达过地球,并且给人类文明的教化?甚至可不可能人类就是外星人在地球实验的产物,因此我们才具备了善恶的双重性?

这种对外星文明影响地球的畅想,最经典的应属克拉克的《太空漫游》无疑。克拉克是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曾经说过:“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对克拉克拙劣的模仿。”克拉克在《太空漫游》中就畅想,我们地球曾经有过先进的文明到达,他们把文明的火种带给了人类。 小说这么写道:“在他们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各种形式的生命,并且在数以千计的世界上观察到进化的过程。他们看到,在宇宙的黑暗时代,最初的智慧星火一瞬即逝是多么寻常的事。……在他们的调查飞船经过千年的旅程进入太阳系时,……很快就属意于地球。……探索者们发现,在他们眼前展现出一个生命繁茂的世界。他们花了许多年进行研究、搜集和分类。……”他们在远古刚刚直立的人猿身上试验,让他们产生了最初思想的萌芽,离去后,他们在地球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黑碑,他们又在月球的表面上留下了同样的一块巨大的黑碑。当人类发现月球背面也有这样巨大的黑碑时,便开始追寻来到过地球的先进文明的足迹。

《太空漫游2001》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幻作品之一。小说将人类对外星文明的向往和人类自身的起源、命运勾连在了一起,在广阔的宇宙背景中向读者展演了一出浩瀚的宇宙史诗。人类究竟是自然演化的产物还是更高文明的试验品?人类何以走向太空,在向外探索的同时,人类自身为何?人类最终要走向宇宙的何方?这本书引发了我们对宇宙、对人类、对自我的无限思考。

瑞士有位电视主持人和作家,叫厄里希·丰·丹尼肯,写过一本书,叫《众神之车》,他提出一个假说,“上帝等于宇航员”,他认为人类古代那些全知全能的神,可能都是外星人,而埃及的金字塔、复活岛上的巨大雕像可能都是外星人的杰作。美国也有一部科幻电视剧,叫《星际之门》,把人类远古神话传说的很多元素都糅合进去,使得整部电视剧看起来光怪陆离,神秘刺激,仿佛穿梭在过去与未来之间,这就是神话和科幻结合的魅力,而这样的小说和影视作品,还有许多。

延伸阅读:克拉克《童年的终结》、《神的九十亿个名字》、《岗哨》、斯特金、《微宇宙的上帝》、阿西莫夫《最后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