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席问:抗联不撤到苏联会如何?周保中答:可能一个也不剩了

 数字人生6688 2023-10-03 发布于山东

新中国建立之初,毛主席曾问向周保中:“抗联如果不撤退到苏联会怎样?”周保中回道“那可能一个人也不剩了。”

周保中的回答并非是否认抗联,而是当时有另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最终导致抗联后撤苏联,这才让抗联有了喘息休整的机会。

东北抗联

抗日战争初期,全国为统一战线,我党依照《八一宣言》建立了地方武装力量。其领导的抗日武装联合东北地方抗日义勇军改编出一支抗日武装力量

九一八事变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人民组织各游击队联合东北抗日义勇军对抗日本关东军。这便有了东北抗日联军,不过抗联的正式改编则在1936年2月,上海分局机关遭到敌军破坏,为了统一下层战线,东北人民革命军被正式改编为抗联。

但自从抗联建立以来,日军一直在东北地区发动大量讨伐进攻,东北进入了抗战最艰难的时期。可以说,抗联一直是东北战场的主力部队

从1937年开始,抗联的有生力量一直遭受削弱。第2路军西征失利,第3军被迫投降,剩下的第32团由于保合和李铭顺带领撤退至苏联,而留在原地的部队则全部退出下江地区。

面对日寇和伪军,“八女投江”在牡丹江悲壮上演,杨靖宇作为抗联大将,最终战死在雪地中,肚子里没有一点食物。这些都曾是抗联在抗日过程中发生的悲壮历史。

到了1938年冬天,东北抗联只剩下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队伍,其余地方组织及统战性质的抗日武装力量几乎全部遭到瓦解。

抗联撤到苏联

进入1940年冬天,东北抗日联军只剩下1000人不到,抗联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周保中当时作为东北抗联的总指挥,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周保中决定“越界过江”,将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思想作为行动准则,抗联剩余部队后撤至苏联远东地区整训。

这番决定的契机在于1939年12月底的3人会谈,当时赵尚志的部队在战斗中屡屡受挫,只有十几人撤退至苏联。因此在1940年1月,周保中、冯仲云和赵尚志在伯力开启会谈。

3人在会议中决定,在与中共中央联系之前,需要得到苏共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党组织的指导和支持,苏方会指定少将新林和校官海洛为联系人。

这是东北抗联首次与苏联当局建立联系,事后证明,会议的决定以及后来的撤退至苏联的决定是正确的。如果抗联没有撤退至苏联,那东北抗日战线绝非后来那样有着后发之力,更不用说抗联还能否活下来。

退至苏联的东北抗日联军驻扎在了伯力东北地区的维亚茨科耶村以南的黑龙江边的森林野营地,这里为北野营,人数300左右。而在海参崴和双城子之间的一个小火车站中,南野营在此驻扎,人数为200左右

到了1941年3月,第3路军和第2路军分两批部队重新投入到东北地区进行抗日战斗。但由于4月《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停留在苏联整训完成的剩余队伍便不能再回东北进行抗日,只能暂时留在苏联。

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苏联才解除了与日本的中立态度。

此时进入1942年夏,周保中和其他抗联领导人决定让野营人员准备好长期的训练计划,并将南野营的抗联人员全部调派至北野营。

抗联与苏联的合作

可以说这一时期,东北抗联先后在苏联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训练,以及军事化调整,作战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苏联后来也给予了抗联苏军的正式番号: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

不过抗联始终心系东北,周保中也一直在做抗联的政治相关工作,尽管没能与延安取得直接联系,至少这样可以让战士们同心协力。

德国战败后,苏联高层军方会见了周保中,双方决定制定周密的计划,以现有力量结合苏联军队,组建一支10万人的新队伍。这便是抗联后来与苏联合作,为解放东北做最后的准备。

日军在东北苦心经营的防线在苏军与抗联摧枯拉朽下的进攻下被瓦解,仅10天时间,日军驻东三省的部队几乎被全部攻破,日本最终投降。

抗联的故事在这里并没有结束,后来的抗美援朝也有他们的身影。但从东北抗日游击力量来讲,东北抗日联军是不可缺少的一股力量,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东北的未来。所以,周保中后来简单回复毛主席的一句话,背后却是道不尽的辛酸与苦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