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后的政治智慧和经济手段

 奥卡姆剃历史 2023-10-03 发布于北京


摘要

为感谢大家对本号的关注,经过和出版方的沟通,为大家谋了点小福利,在本篇文章下留言,获点赞前五位的,每人赠送一册刘三解老师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青铜资本——帝制中国的经济源代码》,包邮到家!

(吕雉像  来源:网络)

在中国传统的历史叙事中,吕雉,也就是刘邦的老婆,吕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太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太后,其形象是善妒、无情、专权这么一个结合体。

按史书中的记述,吕后做的那些事儿,不要说在我们普通人的眼中,就是在他儿子、惠帝刘盈眼中都“此非人所为”,更做实了她“非人”的一面,但细细推敲,也有可疑可处,比如就拿广为诟病的“诸吕为王”这件事,可以从中窥探到吕后真实的做事风格。

01

因为刘邦生前有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而惠帝作为吕后惟一的儿子死后,她的政治权力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朝中大臣还基本上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那帮所谓功臣派,封侯封王者也大多是刘氏子孙,而惠帝留下的儿子,都和吕后没什么关系——

按照吕后最初的设想,她把女儿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嫁给了惠帝并立为皇后,如果张嫣生有儿子,那肯定是这个儿子会接惠帝的班儿,吕氏更为放心。

惠帝和鲁元公主是亲姐弟,也就是说舅舅娶了自己的亲外甥女,这有悖人伦,惠帝也很排斥,所以张皇后一直未能生产。

说个八卦,晋人著《汉宫春色》一书中称,张皇后去世,宫人盛殓,发现张皇后仍为处女之身。当然,这只是个八卦,甚至这个舅舅娶外甥女的事儿都是八卦,是为了抹后吕后,但史书中确实这么写了。

张皇后无子,这令吕后很是挠头,最后还是抱了一个惠帝和宫中妃子生的孩子,然后杀了那个妃子,对外宣称是张皇后之子。

但抱来的就是抱来的,吕后也知道靠不住,因此,在惠帝去世后,已在惠帝一朝就是事实上的执朝柄者的吕后,放眼朝内外,能够依靠的政治势力,除了这几年拉拢的几个大臣,也只有自己的娘家人了。

作为政治家的吕后,自然不甘心,于是在惠帝的灵前,上演了一出“太后哭,泣不下”的大戏,太后只是干嚎,却没有泪水。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猜不透吕后唱的这是哪出儿。

张良十五岁的儿子、侍中张辟疆眨巴着眼睛,他用继承他爹的智商飞快琢磨着,很快想明白了,他把丞相陈平、王陵拉到一边,说:“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

太后就这么一个儿子,今天死了哭都哭不出来,不像悲伤的样子,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丞相曰:“何解?

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

惠帝没有大点的儿子即位执掌朝政,太后这是怕你们这帮人篡权啊,你们赶紧让吕家人出来做事吧,这样太后才能心安啊,最重要的,是你们这样才能避祸呢。

听听人家这十五岁小孩子说的话,这权谋心术,不得不服!

陈平他们也明白过来了,赶紧安排,让吕后的几个侄子领了兵权,统帅南北军,吕氏子弟也都入宫掌权。

这样一安排,吕后才大放悲声,哭天抹地。

一个十五岁的孩子能办出这么大事儿?值得怀疑,张良和吕后关系素好,刘邦要废刘盈太子位时,还是张良出主意这才保住了太子,这件事很可能就是张良和吕后事前沟通好,借张辟疆这个十五岁的孩子之口说出来的。

不管是谁说的,这里面其实最重要的是这俩字:“脱祸”!

什么意思?就是你们这帮大臣马上就要刀斧加身而不自知!

这明显就是吕后在威胁这帮大臣。

那么问题来了,此时的吕后,有什么本钱敢威胁这帮重臣呢?

02

这就得说是吕后的政治手腕了。

在惠帝死前的两个月,吕后就安排灌婴带了一支精锐军事力量屯驻荥阳,这样既可震慑关中,也可制衡长安城中的南北军。

在惠帝执政的七年中,吕后已成功打造了一个支持自己的班底,如郦商、郦寄、王陵、陈平、任敖等人,刘邦时代,重用的是跟随自己的老部下,大多是丰沛人,而这些人,除了少数的几个,大多是魏人。

做好了准备的吕后,在惠帝灵前来了一出“胁迫”众臣的大剧,其目的是让吕家人走向政治系统的前台,亮个相,先执掌军权。

显然,吕后的目的达到了。

但这还不够。

对于跟随刘邦出生入死,也可以说是大汉帝国最早的投资者、入股者的吕氏家族的代言人吕后来说,她很清楚,支持自己,和支持吕氏一族是两码事。

自己是刘邦的皇后、惠帝的皇太后,惠帝之后的皇帝的皇太上后,法统清晰,权力来源充分,谁也不敢、也不能说什么,但整个吕氏可就不同了,自己家的那些兄弟子侄,在刘邦建国后并没受到重用,没啥政治权力。

这是吕后不能接受的。

女人嘛,总归是向着娘家的,哪怕她嫁给了皇帝,哪怕自己儿子就是皇帝,也总想着把这天下给娘家分一半甚至就给了娘家。

这可能和女人天生就有的不安全感有关系,谁有信不过,只有娘家人可靠。

比如后世的武则天。

但吕后不是武则天,她不会把天下让给吕家,更不会自己称帝,她只是想提拔一下吕家,出几个王爷,帮自己打理天下。

当然她们也都会想到身后事,不过这个天下难题也没有什么最优解,能想到的最好办法,无非就是把两家打造成一家,通过嫁娶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目的。武则天让武李通婚,吕后则让刘吕通婚,当然,这是后话了。

所以,在惠帝安葬后,吕后马上征询了随想王陵的意见:“意欲立诸吕为王”。

王陵是个倔老头,“少文任气,好直言”,虽然和吕后关系不错,但还是表示明确反对,反对的理由无非就是刘邦的那个白马盟誓。

吕后也没说啥,通过王陵的意见,她看到了封诸吕为王的一定难度。

两个月后,已经临朝称制的吕后让王陵让出了右丞相的职位,给了他一个“帝太傅”的荣誉高阶,基本上就退休养老了,然后让一贯阿附自己的陈平做了右丞相,让亲信审食其做了左丞相,不负责日常公事,只是在宫中镇守。

为啥在宫中镇守?因为绝对放心,有安全感啊,另外,这个审食其,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吕后的情人。

安排好人事,吕后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

要说吕后的政治智慧确实不是盖的,虽然她做了充足准备,但仍然稳扎稳打。

首先,并不是我们印象中吕后专权,惠帝死后马上大封诸吕为王。

吕后第一次封王,是在公元前187年6月,而惠帝死于公元前188年8月,已经过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了,而且这次封王,共有四位,其中只有一位姓吕,可以看得出,吕后的吃相,并没有迫不及待的那么难看。

四个王,两个是惠帝的儿子,分别封恒山王、淮阳王;一个是张偃,也就是鲁元公主的儿子,封鲁王;一个是吕台,也就是吕后大哥吕泽之子,封吕王。

这四个王,站在吕后的角度看,两个是自己孙子,一个是外孙子,一个是侄子,都是至亲;站在惠帝的角度看,两个是自己儿子,一个是母族外戚,一个是妻族外戚,也说得过去。

最重要的,是这里面只有一个吕姓,并非“诸吕”全部封王。

这充分表现了吕后作为一个政治家懂得克制的政治智慧,而吕后还通告声称“事已布告诸侯王,诸侯王以为宜”。

那意思就是这事儿完全合理合法,走完了全套的法定流程。

这话儿其实还有别一层含义:谁也别逼逼什么白马盟誓了,也别说老娘专权,大家伙全都同意的事儿。

通过这种克制,吕后平衡了朝局,也平息了朝臣对自己的非议,使得自己能安心施政而不受各派政治势力的牵制。

其后一直到七年之后,才在公元前181年封自己的二哥吕释之之子吕䘵为赵王,在公元前180年封吕台之子吕通为燕王,而这时候刘氏为王的共有九位,吕氏为王的就这么三位。

是不是很出乎我们的意料?

史书上给我们刻画的那个吕后的形象不是这样的啊。确实是史书误导了我们,史书将诸吕封王提前到了惠帝死后吕后称制的第一年,这应该是故意为之,无非就是为了突出吕后霸道专权。

那么问题又来了,虽然吕后很克制地一步步地施行了自己封吕氏为王的计划,但毕竟是违背了刘邦的白马盟誓,为什么群臣们就这么听话,而且认认真真地走完法程序予以确认?

吕后的权威当然是一方面原因,就像陈平所说,刘邦能封异姓王,吕后称制当然也能封异姓王,“无所不可”。

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吕后的经济手段了。

03

吕后称制后的第二年,先是推出了一项政策,“定列侯功次朝位”,也就是按列侯们功劳大小排位,当然谁大谁小就是吕后说了算了。

有人会说,这很重要吗?

当然重要,这不仅是政治地位的体现,更关乎自己的切身利益。

封侯者会有食邑,通俗说就是可以收租子,当然不会收实物,弄一大堆粮食,而是固定一个数目,相当于工资收入。

根据等次不同收取的户数不同,如萧何为酂侯,可以收8000户,而临辕侯戚鳃则只有500户。

西汉初年以来,市场上一直流通的是秦制的半两钱,榆荚钱,刘邦还开放了铸币权,大量的劣质钱涌入市场,使得钱越来越毛,购买力大幅降低,但诸侯们收的食邑的钱数却是固定的,工资不变,这意味着诸侯们的实际收益大为减少,为获得他们的政治支持,吕后推行了货币改革,就是“行八株钱”,向市场推出“良币”,又收回了铸币权,再配以严厉的管制措施,迅速扭转了钱不值钱的现象,购买力大幅上升,这时候诸侯们收的食邑数字还是那些,这相当于给他们涨了无数倍的工资,输送了大量利益,一改汉初刘邦时他们的生存状况——被强制要求居住于长安城中,受政府财政的制约,到了只能依赖皇帝下发的“餐钱”过活。

当然货币改革是一项很专门的学问,吕后不可能弄通,她的改革强推八株钱,却未回收市场上流通的秦半两,带来无数弊病,虽然上层阶级获得极大利益,下层阶级却大受盘剥。

但这和政治需要比起来,和获得诸侯们的支持比起来,下层阶级的利益并不重要,虽然经济危机最后还是导致了吕后的破产,但在当时,这是吕后稳定局面的最好措施了。

04

吕后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她能取得“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的成就也并非偶然,从上面所述的这些史实就可看出,她不是打上一个或几个标签就能定性的人物。

当然,吕后死后,吕家迎来大崩溃,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完)

不知道这篇东西大家是否喜欢。这篇东西其实是我看刘三解老师的新书《青铜资本——帝制中国的经济源代码》一书时做的一点笔记。向大家推荐一下这本新书,对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建议读读,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对于历史认知的底层逻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