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 | 中国零食硬折扣白皮书(快消行业洞察2023)

 新经销 2023-10-03 发布于上海
作者丨任文青Andy

校审丨勾勾 排版 | 张雨薇

最近几个月,通过公众号加我微信的品牌商朋友多了起来。
他们大多,都会跟我谈到零食折扣店的话题。
“我们一直有通过经销商供货,现在要转为直供,但零食系统要求的价格都低于到岸价,我们发货系统改不了,有哪种方式能搞定?”
还有,“区域公司一直在做,量越来越大,但我们现在对这个渠道还不够了解,它们到底是什么模式,会怎样发展,想深入研究研究。”
更多的则是类似这样的诉求:“我们之前主做线上,今年准备布局线下,有没有零食店系统的对接方式?”
关注零食店渠道的品牌越来越多,纷纷寻求为之供货。
但仅仅在去年,面对零食店很多品牌的想法都是,低价卖零食不可能长久,影响我价盘的生意必须抵制。
一些头部品牌今年甚至为零食店系统做了物流模式的调整,商品从工厂出来直接发零食店总仓。
为什么转变来得如此之快?
原因很简单,零食折扣店彻底爆发了。
根据估算,2022年全国零食折扣店数在8000-10000之间,大约300亿规模。预计到2023年底,会到2.2-2.5万家,销售规模将达到700-800亿。
业内人士透露:现在一家头部零食店企业,月出货到门店可以到5个亿,而且每个月纯增量就在6000-8000万之间。而且速度还在增加。
没有任何一个品牌会忽视这样快速增长的渠道。
但问题是,零食店是买断而非赊销的模式,他们会精选品类和单品。即使是一线品牌,要进头部零食店系统,谈判筹码和话语权也是极低的。
事情变化如此之快,品牌商从过去的忽视,转为重视,甚至开始焦虑起来。
不拥抱,损失销量。拥抱又担心传统渠道价盘受冲击。
很多品牌采取了改规格、包装、定制款等方式供应零食店系统...…
尽管如此,很多经销商的生意仍遭受了30%甚至更多的下滑。有的经销商直言,今年可能熬不过去。
小小的零食店,为什么会对快消产业的上下游,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有人说这就是资本吹起来的泡沫,早晚会破,真的如此吗?

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过去半年我们做了大量工作。
我们实地走访不同地区的零食店,对比价格,观察客流变化,并和消费者交流。
在成都的一个店里,一个小姑娘说:“不知道为什么,反正每次进来,就是不知不觉买了不少东西。”
我们看到这家店消费者在排队结账,而相隔10米的良品铺子却几乎无人问津。
是不是赔本赚吆喝?老板告诉我,“我们的盈利非常好。”
我们跟零食店系统的创始人深入交流,想知道,他们到底在做一件什么事儿。
我们访谈不同系统、不同地域的加盟商,仔细询问他们的投入产出、门店经营数据。
我们请教投资人,为什么会投真金白银进入这个赛道,他们判断的逻辑是什么。
我们与品牌商和经销商深入交流,搞清楚他们面对的真实情况,他们受到的影响和应对的策略。我们发放了100多份调研问卷,收集回大量有价值的一手信息。
我们还做了充足的案头研究,对比国外零售业态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第一,大部分人信息狭窄,只能看到局部。

认知,取决于信息环境,由于每个人都身处特定环境,只能基于他看到的、听到的去做判断,因此绝大多数人都是局部视角。

第二,没有深入思考,就只能看到表象。

很多人提到零食店,认为就是低价竞争。但很少有人追问,它为什么能做到低价?而且是持续低价?停留在表象,就不可能搞清楚,当下在发生什么变化,长期的影响又是什么。

第三,利益受影响的人,会本能抗拒。

面对负面的冲击,人会本能地抗拒。业务受到冲击,就冠之以“不就是……”的标签,这让很多人,丧失了理解新事务,并抓住先机的可能。

这些,其实是人们面对不了解的事物时,呈现的普遍现象。
新经销作为专业媒体,一直致力于为快消行业提供专业的报道和解读,帮助我们的用户深入理解行业的变化。
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全面梳理、系统解读当下爆火的零食硬折扣渠道,为我们的用户提供判断和决策的依据。
于是,我们撰写了《中国零食硬折扣白皮书(快消行业洞察2023)》,从快消产业视角,系统梳理和解读,零食硬折扣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白皮书分为五个部分:
一、背景分析:零食硬折扣快速爆发的背景
二、模式拆解:低毛利高周转的硬折扣模式
三、格局解读:零食硬折扣行业格局及演变
四、调研总结:品牌商经销商的影响和应对
五、趋势洞察:消费者主权下的供应链革命

通过这个报告你将会理解:

量贩零食2022年底以来加速扩张,但它是被验证过的商业模式,不是资本烧出来的新事物。

很多人之所以看不懂零食店,不理解它的真正影响,是因为只看到了低价这个表象。

解读零食店的核心不是“量贩”这个业态,而是经济周期下的“硬折扣”经营模式。量贩零食其实是硬折扣经营模式与零食这个品类结合的产物。
零食店为何能抢走市场?从表面上看,靠的是低价,但问题的核心是,它为何能做到低价?以及低价为何能够持续?
在白皮书里,我们做了详细的拆解。

除此之外,我们对行业格局和演变做了详细阐述:

当前主要零食折扣系统核心覆盖区域和门店数如何?行业拓展的核心趋势怎样?零食硬折扣行业现在处于什么阶段?行业整体市场容量多大?有什么演变趋势?是否会出现万店规模的单一连锁系统?
我们会用周期的视角,给你一个全局的把握。
不仅如此,针对品牌商和经销商,我们做了详细的调研。
品牌商与零食折扣店合作情况、问题、未来态势是怎样的?具体企业与零食系统合作策略与现状如何?我们有哪些重要发现?品牌商与新渠道对接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又是什么?
白皮书将一一为你解答。
零食折扣店对经销商生意影响到底怎样?不同经销商的状态和应对措施是什么?我们有什么重要发现?以及,在本地供应链被挤压下趋势下,经销商该如何应对?
你在白皮书里可以找到答案。
这份白皮书,新经销站在快消产业的视角,通过广泛的调查、访谈和研究,分析品牌商与零食硬折扣的合作态势,解读零食硬折扣对本地商贸系统的冲击,帮助品牌商和经销商客观和深入地理解行业趋势,应对挑战。
我们研究的方法:

第一,数据,数据代表的是事实,和理性推理。

第二,历史,这是真正的新事物,还是过往已经存在的东西,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别人的经验是什么?

第三,逻辑,什么是逻辑?简单来讲就是思考的框架和规则。

研读数据,理解当下的状态。
研究历史,知道当下是怎么来的。
结合以上二者,通过底层逻辑,判断未来的方向:硬折扣本质上不是一个零售业态,而是一种追求极致效率的经营模式,与之伴随的,是消费者主权时代下的供应链革命。
渠道是品牌/工厂视角,供应链是终端/消费者视角。时代的话语体系,将逐渐从品牌主权下的渠道变革,变为消费者主权下的供应链革命。
它与传统供应链不是完全替代关系,一段时间内是挤压式共存关系,会把既有的系统冲的七零八落。
对此,我们有什么趋势性的洞察?白皮书最后将会一一呈现。
比如,高质量工厂,包括部分大牌自有工厂,成为渠道产品/品牌的代工厂。
线下零售是有限货架,更多中小品牌/白牌将与区域硬折扣形成共生关系。
硬折扣对本地商贸系统形成冲击,经销商可供终端减少,盈亏平衡点被击穿的经销商退出市场。
写在最后
2023年10月9日-11日,【第五届中国快消品大会】将在深圳举办,10日上午,我们专门设置了【零食与折扣店】平行论坛专场。在本次论坛上,我们将正式发布《中国零食硬折扣白皮书(快消行业洞察2023)》
完整版白皮书近80页,今天正式开启预售。
我们通过详实的数据、丰富的图表,简洁的文字,让你用最短的时间,理解零食硬折扣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认识论决定方法论。对事情的理解和认知,决定了当下策略和未来方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