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小八达岭,还有那些又惊又喜的插曲

 用字记录生活 2023-10-03 发布于新加坡

从东钱湖地铁站A口出来,经短短的谷子路,来到东钱湖畔的湖滨西路。这条路我记不清走了多少次,而同行的儿子、宝宝却是陌生的。

太阳底下,有点晒,儿子失去了去湖中架着的栈道上走走的兴趣。我们不疾不徐地行走在岸边搭建的两边小商铺林立的小道,游人并不多,有一家子坐在小商铺前,女儿在画画。我家宝宝看了好久,想坐下来画,但是费时呢。即刻儿子在网上下单,告诉宝宝明晚可以在家画画了。

湖滨西路旁有座小山,山上建有“小八达岭”,我们从南边拾级而上。上世纪90年代模仿北京八达岭长城而建,345米长,3米宽,两边是城垛。高低起伏,于茂盛的树林中蜿蜒向上,烽火台、观景台、凉亭一应俱全。“登高处,万顷碧波,渔舟唱晚,碧水共蓝天一色,落霞与长雁齐飞,游客至此,心旷神怡!”

宝宝很是欢快地行走着,当我紧赶登上凉亭时,但见宝宝坐在四五个奶奶级别的妇人前,毫无违和感地拍着合照,哈,那几个奶奶也很欢乐,拍了好几张,直夸宝宝漂亮、大方。

宝宝是主动跟她们打招呼。最近,宝宝见人经常主动打招呼,可这个习惯有时并不讨喜,因为中国人含蓄。宝宝不介意,有时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你们好!对方才反应过来。有次我俩等公交车,两个成年男子在一旁也站立着,宝宝又过去打招呼,人家漠视,宝宝跟我说,为什么他们不响应啊?又径直往他们俩靠近,说,嗨,你们好啊。谁知道他们俩“落荒而逃”了,宝宝很惊讶。

凉亭上,宝宝和奶奶们的互动还在继续。她介绍自己来自新加坡,五岁半,目前就读上海某幼儿园,大三班,住在那里。她们问她会唱国歌吗?奶奶知晓这次难度大了。可宝宝很自信地唱了起来,露馅了,歌词也记不全(以前没好好学唱过)问她会跳舞吗?宝宝说,跳芭蕾舞吧?在新加坡学过一阵子。跳着跳着。变了形,学过跆拳道,哈哈,揉合进去了。众人皆乐。奶奶们又问,会说什么话?宝宝即刻说,请给有需要的人让座,谢谢你。是用上海人说的腔调。跟着我坐了几次公交车,学得惟妙惟肖。当问说宁波话,宝宝卡住了,后来干脆唱上了:淘米筲箕冷饭,钢筋锅子泡饭,踏踏滚(国歌的调,宁波土话的词)这下,轮到奶奶们惊讶了。

从小八达岭下来,我们没走回头路,走的是盘山路。宝宝和另一个小朋友走得快,我们大人们声声呼唤着,刚开始还答应着,也无岔路口,就不担心。可是岔路还是出现了,叫宝宝,竟然没回音。儿子也心大,不甚着急,让我慢慢行,他往前赶。我往相反方向走了,问迎面走来的男子可曾见到小女孩,他说,没有。当我往儿子方向行时,他已经牵着宝宝的手,慢声细语地跟她说话,告诉她,以后仍可走在前面,但遇岔路口一定要让大人知道你是往哪儿走了!

儿子说,那个妈妈还在寻找她的儿子,就是和我家宝宝之前走在一起的。我脑补一下,找到儿子后的情形,妈妈边哭边笑,又是厉声斥责,附带恫吓,儿子呆立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