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在塑造我们的内心

 古典读书治学 2023-10-03 发布于上海

今天一日无事,稍稍打扫了一下房间,换季衣服做了更换与整理。中春与中秋,常常会把秋冬的衣服和春夏的衣服做个更换,这是常例。

秋意浓,天气也越来越凉了,是该将长袖、外套,长裤子翻出来了。吾人心比较粗,在家务上不在意、不上心,若将之视为修行功课,念头一转,事情自然就可为。不在意不代表就可以不做,君子上达,在生活细行上,还是要多下一些工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昨天在初白兄那里,和燕凌还谈到了这。我们做家长的言传身教,在哪里体现呢,就在生活的诸多细节里,无言的教育在传达,言教还是交给老师,学习知识靠言教。德性的修养、好的习惯的养成,还是要靠身教,无言之教。

刚好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叫《小僧心灵大扫除》,现摘录四句分享给大家:

1.扫洒庭除,清理正殿。做这些,不是为了哪里脏了或是乱了,而是为了清除笼罩在心上的灰霾。

2.为了清除烦恼而去除灰尘,为了放下执着而擦洗污垢,认真扫除每一个角落的过程十分充实。

3.人生日日是修行,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在塑造我们的内心。如果我们的生活过于粗放,就会污染我们的内心;如果用心去打理生活,我们的内心就会一点一点地净化。

4.如果内心变得干净,我们看到的世界就会充满光辉,世界充满光辉,人就会变得柔和。

这本书和我当下的状态还挺相应,一旦开始扫洒清理,就会发现处处是灰尘,油烟,落了好多年的更是难以清除。一个地方,今天弄干净了,明天又落灰了,清理的工夫要做得绵密。

这就像打坐参话头,二六时中,念兹在兹。修行,往往看起来是不近人情。我们在做入世的事的时候,要多一些出世的心,多要求自己,不能以此去要求别人,“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把自己的微道场弄干净了,到了别的地方,看到不干净,就升起了烦恼心,这就是不对的,应该把无执着之心放在这里,除非你自己的愿意把别人那里自主地打扫干净,但这也只能是一时的。所以我们的不在意要放在他人身上,于己,则多一些自律和自修工夫,对自己严一点,这样的修行之道,就圆融一些,否则就容易格格不入,就容易看哪哪不对。

好了,到这儿,节日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