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传说

 精有 2017-11-02

《大禹谟》中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心学以道心为本心,而因失其本心,而有了人心。是其人的有我之私与物欲,蒙憋了本心,才形成了人各有心的人心。然而有我之私从哪里来的?何以道心天理与生俱来,人心私欲便不是?

危,在高而惧也;微,隐行也。此《说文》古义也。人心,与生俱来,人所同有,是不言而喻的。只是,人为万物之灵,可于后天学习知识技能,于知识生长中,有了边见,即对立矛盾之理论,以己为主体,以外为客体,渐有分别你我之意,渐而形成有我之私。因物庶繁杂,又为生存所扰,渐生强硬求生之行。此所谓有我之私,产于时境之下,而逐物素行,有自恃之见,自以为是,傲慢、轻视、分别种种皆有,贪嗔痴慢疑,乃成五毒。因此,在高而惧,因此知此现下之境,必先之而不可后也。

然而道心是隐行的,即在人之素行与生活里,虽然人心惟危,但道心固有之。只在暗中流动,一朝打破,便为大觉。道心,即是人之本心良知,即是道德义理,只是个天理所在。有人之初,即有人心,人心无善无恶,只为后来时位变化中,渐高而惧。但道心善端,隐于人心之中。所谓道德自觉,即是在人之言行与生活中,打破人心之私,使道心德性自我觉醒。这无需与外部人、物相抗或求取,只在返归本然之性,使道心觉醒。

如何觉醒?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精一、执中之法,即是打破人心有我之私,光明道心,由寂至显的方法,即是明明德。

惟,凡思,浮泛之思也,即是常常观照、念念不忘之意。所以,人于意念之中,恒定于精一。精,择米也。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一即是道之质,道一而矣。故精一,在于意念恒定于道,道法自然,无论何事,择道而处,从容中行,不可偏离事物之本质而述论、选择、决断、言行之。

允,信也。执,捕罪人也。厥,发石,掘也。中,内也。此四字之古义,详见《说文》。故执中之法,当坚信其自身之力,不可外求,返己内省,如执捕罪人般的挖掘内心之善与恶,和行为习惯上的是与非。故执中者,坚定不移的自省自察,克己人心有我之私,如猫捕鼠般的亳不放过,向内探求,而以此于日用生活中,有所落实。

精一者,是从行为工夫上返归本体内心,此是工夫即本体。执中者,是从本体内心的自省觉察与克制,落实到行为工夫上去,此是本体即工夫。此两者,不外乎知行合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