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下个人素质,享受缺德人生?

 欧阳忆箫 2023-10-04 发布于广东

(图片来源于网络,具体看水印,如侵删)

最近网络上有句话特别火:“放下个人素质,享受缺德人生。”大家听完会心一笑,感觉紧绷的神经得到了解放。随后我又陷入了迷惘,若是人人皆没素质,九年义务教育就是个笑话。若是人人如此缺德,又该如何享受人生呢?

不过这句话广为流传,自有它盛极一时的道理。我如果硬扣字眼,反倒自讨没趣了。毕竟世上没有多少话经得起反复推敲和论证之后,依然被奉为圭臬。它如此受人欢迎,是因为比较适用于当我们被“道德绑架”时,也适用于我们被“莫须有”的屎盆子扣住时,还适用于个人陷入毫无意义的道德窄路的精神内耗之时。除此之外,这句话不应当拿出来当做自己行缺德之事的借口。

那么这句话为什么和我们从小在学校里所受的教育不一样呢?为什么有明显政治不正确的话,却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呢?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这到底是社会的退步,还是道德的沦丧,抑或是人性的悲哀?

千百年来,我们所推崇和信奉的儒家核心理念“仁义礼智信”,还有古代的“士大夫精神”和“君子之风”,吹到现代怎么吹不动了?是水土不服吗?如今眼下,“想你的风”吹遍了每一个旅游景点的大街小巷,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扭腰摇胯钻水脱衣的网红风席卷所有视频,各种“擦边”不道德,但是却赚得盆满钵满。

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似乎在与整个社会脱节。学校里什么都教,唯独不教最重要的两样——搞钱和婚恋。我们所推崇和信奉的文化,在网红经济的侵蚀下,变得面目全非。甚至大有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

在我的理想主义和这个世界硬碰硬,撞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我再次陷入了迷茫。如果我从前信奉的一切都是对的,那么我为什么没有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是时候还不到,还是我信错了?在很多情境下,放下个人素质的那个人发完疯,事情很快就得到了解决。比如那天兼职群演,剧组说好的有水,却迟迟不发水。现场一姐们直接手叉腰不管不顾破口大骂,然后那些领队忙不迭地在一分钟之内把水发下来了。而且优先给了那姐们儿。现场其她所有和我一样的“有素质”的不打乱拍摄进度的人,如果不是沾了她的光,可能暂时还喝不上水。

诸如此类的很多情境里,我都选择了好好说话,尝试以理服人。最后发现,人们往往容易去牺牲集体里会好好说话的那个人的利益。很多时候,大学生是弱势群体,为什么呢?人们一边嘲讽上过大学的人眼里带着一种清澈的愚蠢,另一边各种道德绑架,以“你可是读过书的”或者是“你的书都读进狗肚子里了”来逼迫你就范。因为你读过书,所以别人无理取闹就成了理所当然,而你作为大学生就应该无条件忍让,以此来证明你的书没有白读?

精神内耗时,我曾试图在诸子百家之中寻求一个精神的支撑点。却发现一个问题——法家锁喉,儒家捏肋,佛家抽脊,三管齐下,人焉有可成之事乎?

或许,多数时候我们都应该要脱下“孔乙己的长衫”,不要再去过分在意“读书人的体面”,也没有必要去卷“茴香豆的茴字有多少种写法”,适时放下个人素质,享受一把缺德人生?

读书笔记,摘录共勉:

这个社会其实是有两套逻辑的。

第一套浮在表面,第二套潜在水里。

第一套逻辑围绕着“道德”展开,第二套逻辑围绕着“利益”展开。

浮在表面的“道德”逻辑,人人都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号和嘴里。

潜在水下的“利益”逻辑,人人都只做不说,拼命地付诸于行动上。

很多人之所以会痛苦,就是因为他用道德逻辑,来和跟践行“利益”逻辑的人打交道。

“在社会上混,有一条铁律。就是你说点好话,就能搞定50%的人,你给点东西就能搞定70%的人。说点好话再给点东西,你就能搞定90%的人。投其所好的话和恰如其分的好处,你就会搞定99%的人,剩下的那1%就不用考虑了。”

                                                         ——王志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