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自强|在“文化景观”里赏西湖景观

 文乡枞阳 2023-10-04 发布于安徽

秋天,是一个令人思绪悠悠的季节。近日,抖音在不断推送杭州西湖美景,“云游”成新热潮,西湖成为年度最受欢迎景点。杭州西湖的秋天,烟波画船,远山雨雾,红枫、丹桂、秋水、夕阳,处处都是风情,如同一幅色彩浓郁的天然油画,一首优美的自由诗,一个神奇的传说故事,一处美丽的人间仙境,让人流连忘返!

西湖的秋天是真美。今年亚运会开在杭州,更让秋天的西湖变成了水墨画,也让亚洲人民感受烟雨江南的美。沉浸在亚运氛围中的杭州,其实一直都是一座内外兼修、人文与自然景观共存的美丽城市。毕竟杭州的“老市长”都是白居易、苏东坡这般的人物,因此自古以来杭州就是以文人的眼光来建造,一半是自然,一半是诗人赋予的人文之美。

而提到“人文”,就不得不提苏轼、白居易两大文豪,在他们笔下西湖的景色,都宛如人间仙境!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是苏轼在第一次来西湖时所写,时任杭州通判。“通判”一职,始于宋,止于清,是地方行政官员的一种,负有地方的行政及监察职权。苏轼当时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有心治理,但通判官位尚无决策权。坐船游湖,宴饮中,又晴又雨,西湖太美了,他吟了这首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水波荡漾,银光闪闪,好美啊!忽然,下雨了,“山色空蒙雨亦奇”,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隐若现,雨天的山色十分奇妙。从《饮湖上初晴后雨》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苏轼在西湖秋游宴客,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大自然美景的苏轼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对西湖美景的赞誉。这首诗前两句是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之妙,写得自然传神,令人过目不忘。评家说,多少西湖诗,一比此二句,都暗淡无光。“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苏轼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蛾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而西湖不管晴姿雨态都是美景如画,奇妙无比,令人神往。从人们自此把西湖也叫“西子湖”看,足见此诗的影响力有多大!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美、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广为流传,使西湖名声大噪。许是此诗写得太好了,时隔多年后,皇帝又钦点苏轼来杭州,职务:知州。这次有职有权了,到任后,苏轼又重游了西湖,那时的湖面已有一半以上成了葑田,他怀着忧虑之情,挥笔写下了“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的感叹。他决心整治西湖,并向当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奏章。哲宗马上批复同意,拨款一万七千贯,苏轼觉得不够,便又卖了100道僧人度牒,也得款一万七千贯。就这样,中央出一点,地方出一点,轰轰烈烈的西湖整治开始了。疏浚西湖时,人声鼎沸,熙熙攘攘,清淤排涝,挖泥挑土,运石筑桥,葑草和泥修堤,堆筑起自南至北横贯湖面二公里多的长堤,并在堤上建了六座石拱桥。自此,西湖水面分东西两部,而南北两山始以沟通。

有史以来能与苏轼的苏堤相媲美的当推唐朝白居易的白堤。都是大文豪,都来杭州任实职,都大刀阔斧整治西湖,都赋诗词西湖。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全面疏浚西湖,兴修水利,拓建石涵,修筑堤坝,增设水闸,加大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杭州)至盐官(海宁)间农田的灌溉问题,还书写《钱塘湖闸记》刻于石碑,写明堤坝的功用,以及蓄放水和保护堤坝的方法。西湖白堤,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孤山路,是将杭州市区与风景区相连的纽带,东起“断桥残雪”,经锦带桥向西,止于“平湖秋月”,长约二里。相传白居易为此写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由于这首诗的流传,后来人们把西湖从断桥到平湖秋月的这条堤称为白堤,以寄托对白居易的缅怀。在唐代称为白沙堤、沙堤,其后在宋、明又称孤山路、十锦塘。白堤横亘湖上,把西湖划分为外湖和里湖,并将孤山和北山连接在一起。白堤的风景,四季分明:春桃夏柳,秋桂冬雪,具是风采独特。
白居易不仅留下了惠及后世的水利工程,还创作了大量有关西湖的诗词。最为著名的作品有《忆江南》等。白居易给杭州留下了一湖清水和一道长堤,还有百首诗歌。他的那首《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感受白氏对杭州依依不舍、永难忘怀的眷恋之情。

杭州西湖入选世界景观遗产,正是从白居易算起的!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自公元9世纪以来,西湖的湖光山色引得无数文人骚客、艺术大师吟咏兴叹、泼墨挥毫。景区内遍布庙宇、亭台、宝塔、园林,其间点缀着奇花异木、岸堤岛屿,为江南的杭州城增添了无限美景。

随着最近杭州亚运会正如火如荼地举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和夫人也来杭州西湖拜访,在杭州参加亚运会开幕式前,前往杭州灵隐寺参观,在他们离开灵隐寺时,阿斯玛·阿萨德却说了一句令人心酸的话,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共鸣和感动,让这座千年古寺也火了一把!她说:“我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国家也能像中国一样,拥有这样美丽的风景和文化,让我们的孩子们能够在和平和幸福中成长。”这句话,无疑透露出了阿斯玛·阿萨德对自己祖国的深深牵挂和无奈。叙利亚,这个位于中东的国度,曾经饱受战乱的困扰。十多年来,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数十万人丧生或受伤,无数的家庭被摧毁,无数的文化遗产被毁坏。我们作为中国人民,应该感恩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富强、文明的社会环境。

谈到灵隐寺自然让人想到白居易与韬光禅师的唱和诗,“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它写尽了千年前杭州灵隐寺的曲径通幽之美。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它深处于西湖北面的崇山峻岭之中,位于灵隐山麓,溪清水浅,树老林深,峰奇石朴,洞虚壑幽,是景色宜人的游览胜地。灵隐寺就像一个隐者,隐居在西湖畔的山林中,寺庙文化的爆火,使得以往象征神秘的寺庙变得具体与亲切,心灵庇护所成了它的全新代名词,走进寺院大门,仿佛可以短暂地从世间的纷扰中抽离,在若隐若现的禅音和香火气间,让每一个忙碌的灵魂都仿佛得到了喘息。“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这两句诗,写的就是灵隐寺附近的景色——桂子从月中落下,天香自云外飘来。景色佳丽,俨然仙境,给这个佛教胜地蒙上了一层空灵神秘的色彩。在杭州的历史上,吴越时期,吴越王“以有土有民为主,不忍兴兵杀戮”,保境安民,休兵乐业。清明向上的“吴越之治”,使杭州成为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佛教文化的中心。吴越时期的摩崖石刻,佛像塑造、佛经雕刻特别丰富,寺宇园林、佛塔经幢随处皆有。苏东坡《游灵隐寺》一诗中有“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之句,可以想见灵隐寺在那时的空前盛况。

灵秀西子,人间天堂,美不胜收。在苏轼的眼里,西湖如西子,晴也好,雨也罢,怎么看都美,宛若佳人,淡妆浓抹总相宜。自然界的山山水水,始终静默无语,却深深地抚慰人心。金秋十月,迎来成熟而安详的季节,适合在阳光下悠闲地打盹。如果你正好有闲暇,也有充沛的精力,那就到杭州,游西湖,领略湖光山色之妙;去灵隐寺,展开一场岁月静好的心灵旅行;读苏诗白词,赞叹大文豪的神来之笔。在“文化景观”里赏西湖景观,每个景观都有精彩故事,处处文化均显浓墨重彩!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