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凶手进入女卫生间开枪!曼谷枪击事件中国籍遇难者双胞胎女儿仅5岁……最新进展→

 skysun000001 2023-10-04 发布于北京

10月3日,泰国曼谷暹罗百丽宫购物中心发生枪击事件,造成2人死亡、5人受伤,死者包括1名中国公民,另有1名中国公民受伤。

受伤中国公民状况稳定

当地时间10月4日,泰国曼谷紧急医疗服务中心主任育塔纳公布暹罗百丽宫购物中心枪击事件中伤者的救治情况。

育塔纳表示,事发后该中心共转运7人,1人当场死亡,2人被送往警察医院,途中1人死亡,3人被送往朱拉隆功医院,1人被送往曼谷基督教医院。

目前5名伤者中的2人仍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受伤的1名中国公民状况稳定。

图片

泰国警方对枪击案嫌犯提出5项初步指控

当地时间10月4日,泰国曼谷京都警察局负责人表示,警方对制造暹罗百丽宫枪击案的嫌犯(男,14岁)提出5项初步指控,分别是蓄意杀人、实施杀人、非法持枪、未经许可携带枪支进入公共场所、未经许可在公共场所开枪。

图片10月3日,游客从发生枪击案的购物中心撤离

警方称正在收集关于其他指控的更多证据,目前正在调查犯罪嫌疑人的监护人是否违反了《儿童保护法》,检察官、医学和心理学专家正在调查评估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犯罪嫌疑人被关押在曼谷巴吞旺警察局看守所,4日下午将被押送至青少年法庭接受审讯。

此外,警方已在嫌疑人家中搜查到子弹,将列入另案调查。

此前,据泰国警察总署署长多萨介绍,嫌疑人曾接受过精神治疗。

遇难者家属:

原计划4日凌晨回国,突遭意外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4日上午,中国遇难者家属李艺(化名)告诉记者,犯罪嫌疑人在商场二楼女卫生间射击,遇难者是其阿姨,伤者是其母亲。

事发时,李艺与家人在商场里准备上厕所,刚进厕所排队不到一分钟,就听到第一声枪响。“后面连续开了很多枪,我们才反应过来,往隔间里面跑。我们都挤在最后一个隔间里,当时阿姨和另外两个女性已经倒在隔间外面了。”

图片

李艺拍摄的事发现场照片

李艺告诉记者,自己身上只有擦伤,母亲在医院,目前情况稳定,没有生命危险。她们原本计划于4日凌晨乘坐飞机返回中国,结果突然遭遇意外。

中国遇难者年仅34岁

双胞胎女儿尚不知情

李艺说,阿姨还有两个五岁多的双胞胎女儿,她们不知道母亲已遇难,“没法告诉她们,说不出口”

泰国华侨报德善堂负责人表示,已核实到中国遇难者的身份是34岁游客Jinnan Zhao,确为双胞胎母亲,会有报德善堂中文义务员协助中国驻泰使馆处理后续事宜。

图片

受访者供图

亲历者回忆:

在影院躲了一个半小时才被允许离开

据北京日报消息,上海游客牛先生当时就在购物中心内,正从一楼去顶楼的电影院观影。牛先生告诉记者,当时只听到明显的刺耳声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到达顶楼后,他就和许多顾客一起被要求待在电影院里,大约一个半小时以后才被允许离开。

图片

图片

牛先生在暹罗百丽宫顶层电影院内暂避

牛先生说,因为嫌疑人很快就被警方制服,自己还算安心。在电影院躲避时,大家也比较有秩序,并未慌乱。按照事先安排,牛先生计划10月4日回国,在离开现场的路上,他听到有中国游客说要提前回国。

牛先生说,商场当天有明星见面会,本来人就很多。事发后路上有些拥堵,这是曼谷的常态,跟当天下大雨也有关系。虽然有惊无险,但牛先生坦言,这次经历可能会影响到自己今后再来泰国游玩的意愿。虽然总体感觉泰国比较安全,但这样的事件发生后,也担心会有人效仿。

图片

事发后曼谷暹罗百丽宫外画面

泰国民用枪支拥有率在东盟国家中最高

根据泰国法律,只要年满20岁,无犯罪记录,拥有固定住址和收入,有银行证明和工作证,都可以办理“持枪许可证”。澳大利亚机构的调查显示,2017年泰国私人拥有枪支超过1030万支,民用枪支拥有率为每百人15.1支,在东盟国家中为最高。

据中国驻泰国使馆消息,事件发生后,使馆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核实情况,会同泰国有关方面开展善后处置,第一时间派领事官员赶赴案件现场了解情况并赴医院看望伤员。泰国总理赛塔在事发后亲赴医院看望中国受伤人员。赛塔和副总理兼外长班比还分别致电中国驻泰国大使韩志强,代表泰国政府对不幸遇难的中国公民表示哀悼,对受伤人员表示慰问,强调泰方将迅速依法查办此次事件,强化治安管理,确保为来泰中国公民提供可靠安全环境。

当地时间10月4日上午,泰国外交部、旅游与体育部、国家警察总署等机构联合召开发布会,宣布成立外国驻泰使馆和遇难者家属应急协调中心,全面处理曼谷暹罗百丽宫枪击案后续事务。

来源:综合央视新闻、北京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