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百韬为何作战那么卖力?既没靠山,又没退路,不拼命就没活路

 lixj1028 2023-10-04 发布于新疆
黄百韬为何作战那么卖力?既没靠山,又没退路,不拼命就没活路

图片来自网络

黄百韬,在蒋系部队将领中算得上是个另类。每逢作战,既不保存实力,又奋勇当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攻则当先,败则断后。如果说,他是蒋氏的嫡系将领,这倒也能说得通。

可自从他被蒋氏从师长的位置上调到陆军大学深造,变相地解除了兵权之后,从未获得重用,可坏事却跟着蒋氏干了不少。

1941年发生的“皖南事变”,虽然指挥的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一线作战的是上官云相,可策划作战计划的,却是时任第3战区参谋长的黄百韬。

按理说,立下如此“大功”,黄百韬岂不是要飞黄腾达了?“皖南事变”后,黄百韬在顾祝同手下也仅是略微受到重视而已。一直到了1944年,他才捞了个第25军军长的职位。

如果换了其他非嫡系部队的将领,受到蒋氏的如此慢待,要么早早卸甲归田,脱离军界;要么阳奉阴违,能打则打,不能打,就投诚或者起义。总而言之,是不会跟着蒋氏一条道走到黑的。

可黄百韬却是个例外,这位在抗战时期毫无作为的非嫡系将领,却在打自己人的时候找到了感觉。在苏北攻坚战、孟良崮增援战、南麻临朐增援战、胶东“扫荡”战、豫东战役中表现亮眼,其作用不弱于“五大主力”的第5军和18军。

直至淮海战役的碾庄之战,黄百韬才终于把自己折腾死了。

那么,黄百韬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才会有这样一种反常的表现呢?

为人忠厚?正直?愚忠?从黄百韬的人生经历来看,他似乎并不是这样的人。

黄百韬从军的起点并不高,虽然他的父祖曾当过总兵和统领,但黄百韬却并没有得到多少遗泽,他的军旅生涯是从传令兵开始的。

作为北洋军阀江苏督军李纯的传令兵,黄百韬很快就以其聪明伶俐,善于逢迎获得了李纯的赏识,并把婢女柳碧云赏赐给黄百韬为妻。

这是黄百韬能够发迹的非常重要的一步。不久,在其妻的帮助下,黄百韬获得了一个进入军校学习的机会。毕业后,从排长做起,用了11年的时间当上了旅长。

黄百韬之所以升迁速度这么快,取决于他反复横跳的速度。

当时,军阀混战有个特点,被动投靠,也就是投降,混得好的,官降1级留用;混得不好的,卸甲归田。可要主动投靠,则大不一样,几乎是跳一次升一次。就这样,黄百韬当上了旅长。

1935年,正担任41师123旅旅长的黄百韬接到命令,要他跟随师长张振汉去“围剿”贺龙率领的红军。

可在忠堡一战,张振汉的41师师部和黄百韬的123旅被包围,危急之中,黄百韬扔下自己的长官独自逃跑,以至于张振汉被红军俘虏。

按照军法,战时扔掉自己的长官独自逃跑,是要被处以军法的。看黄百韬却通过门路,不仅免于处罚,反而在次年升任第41师师长了。

由此可见,黄百韬的为人既不正直,也不忠厚。

黄百韬为何作战那么卖力?既没靠山,又没退路,不拼命就没活路

图片来自网络

可像黄百韬这种根基浅薄,又有抛弃长官独自逃跑先例的人是注定不会在师长的位置上做长久的。

张振汉能坐稳师长的位置,是因为人家是毕业于保定军校3期炮科的,同学中不乏白崇禧、何键、张文白、黄绍竑这种军中大佬,根基深厚得很。

而黄百韬仅是江苏军官教育团出身,拿什么和张振汉相比?

果然,在黄百韬担任师长不久,蒋氏就以黄百韬学历过低,不足以胜任师长职务,需要学习为由保送他去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

何谓特别班?就是像黄百韬这种军、师、旅级别的非嫡系部队将领,在部队被蒋氏吃掉之前给个名义先腾出位置,好让蒋氏把黄埔嫡系派进去收拾军心。待到人家把部队收拾好了之后,自然也就没你的位置了。

蒋氏的这个手法对于非嫡系部队来说,就是一道坎,几乎没有人能够躲过去。黄百韬虽然也知道蒋氏要干什么,可又能怎么样呢?

于是乎,黄百韬背着书包去上学了。

可黄百韬想的还是太简单了。蒋氏虽然在名义上是保送,可又设置了一道考试的门槛。

这是蒋氏的不厚道处。这批行伍出身的军、师长们有的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哪里能考得上?

黄百韬的文化水平到不低,从军之前曾经在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学习过,严格来说属于工科生。

可黄百韬的问题在于,他根本就不知道保送还需要考试这回事。

就在这个时候,同样出身于徐源泉直鲁军的丁治磐巧遇了黄百韬。

在徐源泉部中,有两位人才,一是号称“猛人”的黄百韬,另一位就是号称“牛人”的丁治磐。

黄百韬打仗还是勇猛的,称为“猛人”似不为过。可丁治磐的“牛人”却不是很厉害的那种“牛”,而是吹牛的“牛”。

在丁治磐的嘴里,黄百韬得知被保送陆大还需要考试的时候,顿时着了急,还是他给黄百韬补习,黄百韬才能考上。还有,后来黄百韬担任第25军军长的时候,也是他帮助黄百韬训练,才使得第25军拥有了不俗的战斗力。

更有甚至,丁治磐声称,连王耀武的战术都不行,如果王耀武能够跟着他多学几年战术,定会守住济南。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黄百韬为何作战那么卖力?既没靠山,又没退路,不拼命就没活路

丁治磐 图片来自网络

言归正传。

黄百韬在陆大毕业后,毫无意外的是,他的师长职务没了,被分配到第6战区(抗战初期的第6战区,司令长官是冯玉祥,不是陈诚)担任主任参谋。

什么级别呢?上校级别。在抗战时期,一般担任战区参谋主任的都是黄埔6期前后的资历,像黄百韬这样的,在1935年就担任师长的人竟然担任参谋主任的人真的不多见。

很明显,黄百韬被贬官了。

可就是这个上校级别的参谋主任,黄百韬也没当多长时间。不久,黄百韬被提拔为中将,到重庆统帅部去当高参去了。

很显然,这是一次非常明显的明升暗降。

在重庆,像黄百韬这样中将级别的高参多如牛毛,大多数都是像黄百韬这种失去了兵权的非嫡系将领。

说来也巧,重庆搞了一次军事文章大奖赛,黄百韬的文章脱颖而出,获得了何应钦的好评。

不久,何应钦举荐黄百韬出任第3战区参谋长。

虽然从一个毫无职权的高参升上了有职有权的参谋长,可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却对黄百韬并不信任,这是看在了何应钦的面子上不得不用黄百韬罢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练,黄百韬终于明白了,没有靠山,在蒋系部队中是玩不转的。因此,在顾祝同帐下,他又拿出了当年在李纯手下当传令兵的机灵劲,对顾祝同是鞍前马后侍候的周道。

可顾祝同是什么人?他身边能够鞍前马后的人比比皆是,岂少了黄百韬一人?

终于,在1941年,黄百韬抓住了机会。可这个机会,却并不是打日本,而是对自己人。

在1941年的“皖南事变”中,所有的作战计划都是在黄百韬的指导下完成的。

从此之后,顾祝同开始对黄百韬青眼有加起来了。黄百韬在第3战区的日子好过了不少。

可即使如此,黄百韬仍然没有兵权。直到1944年,第25军军长张文清卸任,顾祝同才把黄百韬放到了部队中。

从1936年失去兵权,到1944年重掌兵权,对于黄百韬来说,这8年确实难熬。

在这8年里,黄百韬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既没有黄埔的背景,在朝中也没有靠山,要想保住自己在军中的地位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拼死作战。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顾祝同和蒋氏的信任,进而保住自己的禄位。

那第25军又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呢?

25军本是一支嫡系部队,在武汉会战前军组建,下辖 52师和190师,军长王敬久。

武汉会战后,25军的编制做了调整,把190师调到第十军,增添了第40师和108师。

在黄百韬担任军长的时候,25军下辖第40、75、108师。在这三个师中,除第40师是嫡系部队外,75师是湘军,108师是东北军。

可黄百韬哪里敢挑肥拣瘦?这可是盼了8年才得到的机会。

为了让25军拥有强大的战斗力,黄百韬确实下了大功夫。25军在他的严格训练下,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可好景不长,就在黄百韬把部队训练到差不多的时候,一道命令下达,把湘军的75师调到第70军去了。同时,把已经撤编的川军第50军的148师拨给了25军。

虽然遭到不公正待遇,可黄百韬深知自己人微言轻,也不敢反对。

抗战胜利后,25军进行了整编,改为整编25师,黄百韬担任师长。

在此之前,黄百韬的表现毫无出彩之处,在抗战中也没有任何功绩。可在解放战争时期,这位擅长打自己人的家伙就像开了挂一样,凶悍得很。

解放战争时期,黄百韬率部首战高邮、邵伯,未占丝毫便宜。

次战孟良崮,黄百韬是耍了滑头的。

这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想到张灵甫敢于放弃所有重型装备上了孟良崮,因此部队就没有迅速跟进。待到蒋氏严令督促其救援的时候,他才急忙令部下参谋临时在地图上标注他下辖部队的行军路线,把拿着这份地图向蒋氏交差。

其实,这一切都是黄百韬在造假。

可一来,黄百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确实进攻比较卖力;二来,相比李天霞的见死不救,黄百韬毕竟是拼死救援了。

不过,黄百韬虽然是后知后觉,但在攻击华野1纵防守的天马岭时,险些成功。幸亏4纵的一个营经过,帮助1纵守住了阵地,导致黄百韬功亏一篑 。不然,整编74师的残部很有可能被黄百韬救出重围。

因此,蒋氏看在黄百韬还有利用价值的份上,仅是做了免职留任的处分。

三战南麻、临朐,黄百韬的救援堪称卖力,与同样卖力的整编第64师共计伤亡了万余人,终于击退了华野。

四战胶东,此役是黄百韬的高光时刻。由于华野主力都在外线,留守胶东的仅是主力9纵和一些地方部队,让整编25师占了便宜,不仅东北与山东的海上通道被截断,还损失了大量的物资。

黄百韬为何作战那么卖力?既没靠山,又没退路,不拼命就没活路

图片来自网络

五战豫东,黄百韬在此役中立下头功。

在豫东战役的第3阶段,华野确实没有料到黄百韬会突然加入战场。

但是,对于豫东战役第3阶段战役的发起是错误的说法是不对的。

确实,在豫东战役的前两个阶段战役结束后,华野已经人困马乏,急需休整,而黄百韬率整编25师,第3快速纵队及第2总队杀来又是一个意外情况。如果此时不打,而是撤退,就属于敌前撤退,是非常危险的。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的示弱都是不明智的。反不如集中力量打敌人一下,让敌人不知道自己的虚实,在我军撤退时不敢追击,反而会相对从容的敌前撤退。

豫东战役结束后,由于黄百韬救援及时,解救了差点被华野歼灭的整编72师,被蒋氏大加赞赏,提拔为第7兵團司令官,整编第25师也因功劳全员换装美式装备,战斗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可黄百韬却并不高兴,因为他知道,相比之前的25军,此时的整编25师经过了连续大战,精锐尽丧,他曾感慨,25军的精锐都在山东和中原地区与华野的作战中被消耗光了。

可黄百韬又是得意的,因为在当时的徐蚌战场上,他的第7兵團下辖25、63、64、100四个军。在淮海战役打响后,又增加了第44军,成为了当时徐蚌战场上实力尤强的一个兵團,实力远超嫡系的邱清泉兵團。

可他又是焦虑的,因为他遇到了一个“猪队友”刘峙。

为了等从海州撤退的王泽浚第44军,他在新安镇白白等了两天。更令人悲催的是,在等待的两天中,他又忘了在运河上架设浮桥。待到好不容易渡过运河,兵團主力,粤军的63军陈章部又擅自脱离指挥,嫡系的100军周志道部又不服从指挥,他所能指挥的仅有25军和64军了,而64军军长刘镇湘又是个不听话的。

黄百韬的悲哀之处在于,他虽然深受蒋氏信任,可却受到了黄埔将领们的嫉妒和粤军将领们的排斥。

他虽然出生在天津,可却是广东梅县人,之前在63、64两个军拨给他指挥的时候,他也尝试着与乡土观念浓厚的粤军将领们以同乡的名义拉关系,希望这两个军的将领能够服从指挥。可事实证明,他失败了。

同时,即使25军内部他也受到了质疑。原属川军的148师归属25军较晚,战斗力较差。可黄百韬不仅不照顾这支弱旅,反而每逢大战,总是让148师打头阵,让148师伤亡惨重,不得不留在宿县整补。

而恰恰是148师,在中野攻击宿县的时候,未经多少抵抗,就举手投降,造成从蚌埠通往徐州的道路不通,这是黄百韬在临战前怎么也想不到的。

终于,在蒋系部队中挣扎了一辈子的黄百韬在碾庄被围,并凄惨地死去。

后世很多人在评价黄百韬的时候,都很同情他,认为如果只以军人的标准来衡量的话,称其为职业军人的典范也并不为过,认为他的死是坚持自己的信仰的结果。

可是,这个评价却是不正确的。

黄百韬代表的是谁的利益?他努力作战的目的是什么?难道真的是为了信仰?

完全错了!

黄百韬之所以努力作战的目的无非是两点:

一是,为了保住自己在蒋系部队中的地位,在没有靠山的时候,他也只能选择这么做。

二是,他没有退路。要知道,当年他在“皖南事变”中扮演的角色是多么的不光彩,就连指挥作战的上官云相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每当提到“皖南事变”,要么闭口不谈,要么说,这是不光彩的。

可黄百韬恰恰是凭着“皖南事变”获得了顾祝同的信任,进而得到了兵权。而他面前的华野又恰好是当年的新四军,试想,他有退路吗?

因此,黄百韬哪里是什么职业军人的典范?哪里是什么坚持自己的信仰?他的拼死作战,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守住自己后路的挣扎。

可他再怎么挣扎,也逃脱不了成为蒋氏牺牲品的命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