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浩测试卷44次十月三日2023

 悟疗田振有 2023-10-04 发布于甘肃

​1、益火补土法中的“火”指的是E

A.心阳

B.肺阳

C.脾阳

D.肝阳

E.肾阳

2、某女,45岁。反复感冒,动则汗出,神疲,健忘,其病机是,D

A.卫气虚弱

B.营气虚弱

C.宗气虚弱

D.营卫不和

E.元气不足

3、人体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宰是E

A.精

B.气

C.血

D.津液

E.神

4、属于五行之“水”的是A

A.恐

B.脉

C.肉

D.皮

E.怒

5、与心主血脉功能关系不密切的是C

A.面色

B.舌色

C.爪色

D.脉象

E.胸部感觉

6、愈后防复的错误方法是C

A.饮食清淡

B.适当锻炼

C.多食肉食

D.避免劳累

E.巩固用药

7、与“气虚”关系密切的两个脏是B

A.心与肺

B.肺与脾

C.脾与胃

D.肝与肺

E.肺与肾

8、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基础是E

A.气能生血

B.脾主升清

C.脾为后天之本

D.脾主统血

E.脾能运化水谷精微

9、“木火刑金”传变形式是A

A.脏与脏之间传变

B.脏与腑之间传变

C.腑与腑之间传变

D.形脏之间传变

E.表里传变

10、循行于内踝尖上八寸以下胫骨内侧前缘的经脉是C

A.足少阳胆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阳明胃经

11、具有固摄血液作用的是B

A.元气

B.脾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2、按五行生克规律,肺的“所不胜”之脏是A

A.心

B.肝

C.脾

D.肾

E.大肠

13、属于正治的有AC

A.以热治寒

B.以热治热

C.以寒治热

D.以寒治寒

E.以补开塞

14、偏阳质当慎用温热之剂所体现的治则是C

A.既病防变

B.治病求本

C.因人制宜

D.因时制宜

E.因地制宜

15、五脏与奇恒之腑相同的生理功能为A

A.藏精气而不泻

B.传化物而不藏

C.泻而不藏

D.实而不满

E.传化水谷

16、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医家代表是B

A.李中梓

B.李东垣

C.陈无择

D.叶天士

E.刘完素

《内经》病机十九条的理论,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倡“六气皆从火化”说,治疗多用寒凉药,世称“寒凉派”。他提出“降心火,益肾水”为主的治疗火热病的一套方法

17、区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类的最主要依据是C

A.解剖形态的差异

B.分布部位的不同

C.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的不同

D.经脉阴阳属性的不同

E.病因病机的不同

18、创造性提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病机的著作是D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类经》

D.《素问玄机原病式》

E.《临证指南》

刘河间花了35年的时间,研究五运六气的理论,阐述了六气都从火化的病机,并将病机十九条增加为二十条,他提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把十九条变成了二十条。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阳明燥金。乃肺与大肠之气也。

涩。遍身涩滞。不滑泽也。枯。不荣生也。涸。不流通也。干。不滋润也。劲。不柔和也。皴揭。皮肤开裂也。

19、肝血不足导致筋脉拘急,其传变形式是D

A.脏与脏之间传变

B.脏与腑之间传变

C.腑与腑之间传变

D.形脏内外传变

E.表里传变

20、患者出现面色淡白.少气懒言和肢体麻木,其基本病机是A

A.气血两虚

B.气随津脱

C.津枯血燥

D.津亏血瘀

E.血瘀水停

21、化生为人的气是B

A.元气

B.精气

C.烦气

D.人气

E.浩然之气

22、不属于扶助机体正气方法的是E

A.顺应四时

B.调摄精神

C.多食肉食

D.锻炼身体

E.避其邪气

23、精汁是指E

A.精液

B.髓汁

C.肾精

D.津液

E.胆汁

24、“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D

A.治病求本

B.急则治标

C.未病先防

D.既病防变

E.因地制宜

25、阐发命门学说,提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医家是C

A.朱丹溪

B.李东垣

C.张景岳

D.吴鞠通

E.张仲景

26、某女,55岁。长期伏案工作到深夜。最近半年,出现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面色无华等,中医病机是C

A.心肺俱虚

B.心肝血虚

C.心脾两虚

D.心肾不交

E.肝脾不和

27、温补与固涩同用的适应证是C

A.气虚

B.血虚

C.气脱

D.血寒

E.精虚

28、六淫中,易伤津耗气的邪气是D火暑

A.燥邪

B.风邪

C.湿邪

D.暑邪

E.寒邪

29、某女,38岁。持续高热,面红,咳喘,烦渴,脉数有力3天,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脉微欲绝等表现,此病证变化体现的是D

A.阴阳对立

B.阴阳交感

C.阴阳消长

D.阴阳转化

E.阴阳自和

30、“中精之府”是指B

A.胃

B.胆

C.膀胱

D.小肠

E.三焦

31、广义之精包扩D

A.气

B.血

C.津液

D.气.血.津液等

E.精

32、外伤大出血后,患者出现气少息微.全身乏力的理论根据是E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养气

E.血能载气

33、不属于五行之“金”的是C

A.六腑之大肠

B.五体之皮

C.五志之思

D.五化之收

E.五色之白

34、在脉中运行迟缓涩滞,停积不行的血是B

A.血府

B.瘀血

C.离经之血

D.鲜血

E.以上都不是

35、具有“贯心脉”“行呼吸”作用的气是C

A.心气

B.中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36、与足太阴相表里的经脉是C

A.足厥阴

B.足少阳

C.足阳明

D.手太阳

E.手少阳

37、不属于内生五邪的是B

A.寒从中生

B.暑从中生

C.湿从中生

D.津伤化燥

E.风气内动

38、后天之精源于C

A.先天之精

B.营养之精

C.水谷之精和清气

D.脏腑之精

E.生殖之精

39、七情内伤首先影响的是A

A.心神

B.肺魄

C.肝魂

D.脾意

E.肾志

40、《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热瞀瘛,皆属于”B

A.热

B.火

C.心

D.风

E.暑

41、不属于气虚形成原因的是E

A.禀赋不足

B.后天失养

C.肺脾肾功能失调

D.形体劳倦

E.情志抑郁

42、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理论依据是B

A.心主血

B.心主神明

C.心主喜

D.心主脉

E.心总统意志

43、“热者寒之”适用证候是B

A.虚热

B.实热

C.虚寒

D.实寒

E.格阴

44、昼夜分阴阳,属于阴中之阳的是D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平旦

45、可概括大肠吸收水液功能的是A

A.主津

B.主液

C.主汗

D.主大便

E.主尿液

46、按循经诊断,在胸前“虚里”处疼痛,痛连左手臂及小指,应注意的是A

A.心系疾患

B.肺系疾患

C.脾胃疾患

D.肝胆疾患

E.肾系疾患

47、津分布部位表述错误的是C

A.肌肉

B.皮肤

C.脑髓

D.血脉

E.孔窍

48、最常见导致痢疾的病因是C

A.外感风寒

B.外感湿邪

C.饮食不洁

D.饮食偏嗜

E.饮食不节

49、中医学描述肺“虚如蜂巢”所体现的思维方式是A

A.形象思维

B.意象思维

C.应象思维

D.抽象思维

E.逻辑思维

50、中医学认为,人体内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转化,即D

A.形化

B.物化

C.质化

D.气化

E.运化

51、中医学关于“证”的高度概括是C

A.临床症状

B.疾病原因

C.病机本质

D.疾病部位

E.疾病性质

52、小儿体质的特点是A

A.稚阴稚阳

B.阴阳两虚

C.阳虚

D.阴虚

E.气虚

53、“先祛邪后扶正”适用的病证是C

A.气虚感冒

B.气虚血瘀

C.瘀血崩漏

D.虫积脾虚

E.脾虚气滞

54、最确切地说明了脏与腑区别的是C

A.实质性器官与空腔性器官

B.实而不满与满而不实

C.化生贮藏精气与受盛传化水谷

D.与水谷直接接触与不直接接触

E.脏属阴而腑属阳

55、某女,40岁。形体偏胖,面色白而欠华,食量较小,喜饮热水,性格内向,动作迟缓,容易疲劳,其体质类型是C

A.偏阳质

B.偏阴质

C.痰湿质

D.气郁质

E.阴虚质

56、人体内活力很强.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B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

57、属于疾病基本病机的是D

A.经络病机

B.脏腑病机

C.六淫病机

D.阴阳失调病机

E.内生五邪病机

58、后天各种因素使体质具有A

A.可变性

B.同一性

C.复杂性

D.普遍性

E.相对性

59、创立引经报使理论的医家是E

A.李杲

B.朱震亨

C.刘完素

D.孙思邈

E.张元素

60、手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C

A.从足走头

B.从头走足

C.从胸走手

D.从手走头

E.从足走腹

61、与脑髓充盈关系最密切的脏是E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62、不属于内生五邪的是B

A.寒从中生

B.暑从中生

C.湿从中生

D.津伤化燥

E.风气内动

63、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A

A.贵和尚中

B.伦理道德

C.恒动变化

D.尊经奉典

E.整体宏观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作如下归纳:

一、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二、贵和尚中、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三、以义为上、注重伦理的道德主义情怀;

四、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64、瘀血最常见的脉象是D

A.脉弦

B.脉滑

C.脉细

D.脉涩

E.脉沉

65、根据《内经》记载,下焦的生理功能概括为E

A.如雾

B.如露

C.如沤

D.如气

E.如渎

66、精神不振,少气懒言,意志消沉,其病机是E

A.喜则气缓

B.思则气结

C.劳则气耗

D.恐则气下

E.悲则气消

67、属于“抑强扶弱”的治法是B

A.滋水涵木

B.泻南补北

C.益火补土

D.金水相生

E.培土生金

68、“火热内生”概念内涵是E

A.火邪伤人

B.阴火内生

C.火热之邪亢盛

D.火邪由外而入,伤及内脏

E.脏腑阴阳失调,火热内扰

69、悲伤过度最易损伤的脏是D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70、导致阴疽流注的邪气是A

A.痰饮

B.瘀血

C.寒邪

D.结石

E.疫疠

71、七冲门中,所谓“下极”是E

A.贲门

B.幽门

C.太仓下口

D.太仓上口

E.魄门

72、水火之宅是指C

A.脾

B.胃

C.肾

D.肝

E.肺

73、手厥阴经的分布部位是D

A.上肢内侧前缘

B.上肢外侧前缘

C.上肢内侧后缘

D.上肢内侧中线

E.上肢外侧后缘

74、《素问·痹论》所谓“水谷之精气”是D

A.谷气

B.清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75、属于五行相生规律传变的是D

A.木旺乘土

B.土虚木乘

C.木火刑金

D.水不涵木

E.土虚水侮

76、奠定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的著作是C

A.《类经》

B.《伤寒论》

C.《黄帝内经》

D.《景岳全书》

E.《临证指南医案》

77、在五神脏中,肝所藏的神是B

A.神

B.魂

C.魄

D.意

E.志

多选题

1、与津液代谢关系密切的脏有BCE

A.心与肝

B.肺与肾

C.脾与肾

D.心与脾

E.脾与肺

【答案】B C E

2、“由实转虚”的原因包括ABC

A.病邪过盛,正不敌邪

B.失治

C.误治

D.感受风邪

E.七情内伤

3、内生五邪包括ACDE

A.寒从中生

B.暑从中生

C.湿从中生

D.津伤化燥

E.风气内动

4、区别于络脉,经脉循行规律有ACE

A.深而不见

B.较细小

C.纵行为主

D.行分肉间

E.较粗大

5、后天之精的来源有BC

A.生殖之精

B.水谷之精

C.吸入清气

D.脏腑之精

E.血能化精

6、不属于气运动基本形式的是BCD

A.升降

B.消长

C.凝聚

D.弥散

E.出入

7、火邪.暑邪共同致病特点有AC

A.均为阳邪

B.均易致疮痈

C.均易伤津耗气

D.均夹湿邪

E.致病均见热象

8、内燥多见的脏腑包括BCE

A.脾

B.肺

C.大肠

D.肝

E.胃

9、影响体质形成的后天因素有BCE

A.性别年龄

B.饮食因素

C.疾病因素

D.情志因素

E.地理因素

10、“乙癸同源”是指AB

A.肝肾同源

B.精血同源

C.气血同源

D.肝胆同源

E.津血同源

11、易致“感而即发”的病因有ACDE

A.外感邪气

B.情志骤变

C.食物中毒

D.各种外伤

E.疫疠致病

11、属于“内火”的有ABCD

A.胃火

B.心火

C.虚火

D.五志之火

E.壮火

12、循行于目外眦的经脉有ABC

A.三焦经

B.小肠经

C.胆经

D.肝经

E.阴跷脉

13、劳力太过致病特点主要有AD

A.耗气

B.耗神

C.损伤筋骨

D.损伤津液

E.损伤心神

14、属于“子病及母”传变规律的是ACD

A.心病及肝

B.肺病及肾

C.肝病及肾

D.肾病及肺

E.脾病及肝

15、与津液的输布密切相关的脏有ACDE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6、养生调补五脏的中心环节有BE先后天之本

A.肝

B.脾

C.心

D.肺

E.肾

17、属于血虚的症状有ABCE

A.失眠多梦

B.面色苍白

C.视物昏花

D.唇舌紫暗

E.妇女经少

18、胆为六腑的依据有ACE

A.形态中空

B.内藏精汁

C.助饮食消化

D.泌别清浊

E.与肝相表里

19、小儿的体质特点是ACDE

A.脏腑娇嫩

B.代谢缓慢

C.形气未充

D.易虚易实

E.易寒易热

20、上气不足可见的症状有AB

A.头晕

B.目眩

C.耳鸣

D.腹胀

E.呕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