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悬解》腹中寒——附子粳米汤

 牧牧970 2023-10-05 发布于广东

黄元御医学研究 黄元御医学研究 2023-09-13 06:00 发表于山东

腹满八: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当下其寒。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

其脉数而兼紧,此乃弦脉,其状如弓弦硬直,按之不能移动,是中气虚寒,木邪克土之诊。脉数弦者,寒气凝结,当以温药下其积寒。脉紧大而迟者,浊阴上逆,必心下痞坚。以大为阳明之脉,胃气上逆,壅碍胆经降路,甲木逼迫,胃口结滞,故心下坚硬,紧大而迟,则心下之坚,全是阴邪结聚。缘阳位一虚,则阴邪乘虚而上凑,非冲塞于胸膈,则痞结于心下也。凡脉大而紧者,是为阳中有阴,可以温药下之。《伤寒·脉法》:紧则为寒,内外之寒,皆令脉紧。外紧而内大者,阴盛而外束也。阳为阴束,鼓宕不能外发,故内大而为紧。内紧而外大者,阴盛而内格也。阳为阴格,浮动不能内交,故外大而内紧。积阴内凝,非下不去,是以可下。下宜温药,大黄附子汤,是其法也。

1 脉数而紧乃弦者,紧乃弦义,紧弦者,俱是阴寒之脉,言弦者,是更虚更寒;脉数而弦,是弦数之义,紧弦为阴寒,数为中虚,积阴阻格,阳浮不降。弦与紧者,手感是粗细之别,粗者为紧,纯是寒义,细者为弦,寒加木郁,血少之义(阴阳俱虚)。中气壅满,胃气不降,则见脉数,寒盛积结,木气不升,故脉如弓弦,按之不移。脉弦数者,寒气凝结,“当”下其寒者,是以温药下其积寒。此积寒者,就是宿食内停也,宿食因寒内停,此寒积之脉,就是数而紧弦。

论;本条弦数者,区别于疟一之弦数。虽同为弦数,病却不同,实际手感,也必有细微之不同。痰饮十,脉也弦数。脉诊者,四诊之一,当脉诊合参。

  脉紧大而迟者,迟为下寒,本气之虚,大为阻格,胃气不降,必心下痞坚,胃逆不降,壅碍胆经降路,甲木逼迫,胃口结滞,故心下坚。(此心下坚作胆经之痞,也或指胃中结硬,此观对比下利二十,三部脉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此是阳腑中有阴邪结聚之义,也是宿食,可以温药下之。

  脉紧大而迟,与脉大紧者,皆是宿食积寒之义。只是脉象表现出来的不同而已。虚寒之紧弦,与胃腑不降之脉大,也是积寒宿食,只是脉象表现出来不同而已,治则皆是下其积寒。

2 本条,脉数而紧弦者,数为阳气不降,紧弦为肝肾不升,此积阴内结,在肝肾之部。脉大而迟紧者,大为胃阻而气逆,迟为本气之虚寒,紧为积阴之内结,此阴邪结聚,在胃腑内停也。观黄疸七,脉浮者吐之,沉弦者下之。对比参考。皆是宿食内停,积阴内结,只是表现出来的脉象不同,又皆是温下。此言寒气凝结,阴邪结聚,皆是因虚寒虚满,谷气不行而停食也,食停成实,则可下之,不是寒下,而是温下。俱可用大黄附子汤下之,补虚而泻实,虚实并用,温药下之。

论;459页可下二,阳中有阴也,可以下之,宜大承汤,本条不宜大承气汤,本条不言宿食,而言积寒内凝或阴邪积聚,故当以温药下其积寒。腹中虚寒,若是寒下伤中,则发冲气或心痞,故必用温药下之。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65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3 《伤寒·脉法》:紧则为寒,内外之寒,皆令脉紧。外紧而内大者,阴盛而外束也。阳为阴束,鼓宕不能外发,故内大而外紧。内紧而外大者,阴盛而内格也。阳为阴格,浮动不能内交,故外大而内紧。积阴内凝,非下不去,是以可下。下宜温药,大黄附子汤,是其法也。

  内外之寒,皆令脉紧,内寒即少阴之沉紧,外寒即太阳浮紧,因伤内外之寒,而生杂病,故先师之书名为《伤寒论》,《金匮要略》即是杂病论部分,故全名为《伤寒杂病论》。

外紧而内大者,太阳外寒之紧闭其阳明之内大;外紧而内大者,皮毛之浮紧,沉缓之内大,大而有力也。

内紧而外大者,少阴寒盛,阳腑积阴,格阳外浮,不能内交也;内紧而外大者,少阴之沉紧,阳浮之外大,积阴格阳,虚浮之大,又有滑涩之象。

论;虚劳失精亡血之弦大,外紧而内大,大而无力,外紧内空,浮革之义。当注意区别。

391页,太阳百十五,结胸证,浮大无沉义,不可下,下之速其死也。

442页,厥阴三十八,脉大者,利为未止,利亡肝脾之阳。

结论:脉大者,虚虚实实,有阴有阳,当留心研究。只有阳明病之脉大,是为阳实,余下皆为阳虚。宿食之大,脉象为虚,病象为实,因虚成实,故必急下。

腹满九: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病者腹中胀满,按之不痛为虚,虚满而未至滞塞也,痛者为实,实满而已至壅阻也。陈宿凝瘀,是可下之。舌黄者,湿气乘心,故舌起黄胎。以心窍于舌,土性湿而色黄也。痛满因于气滞,气滞必缘土湿,舌胎黄色,湿之外候,其未下者,下之湿气内泻,则黄色外退矣。

1 病腹满者,按之不痛者为虚,胃气不降而胀满也,温之则可,腹满一三,当以温药服之,虚者温补。痛者为实,胃腑壅满而亢实也。因虚成实,实满以至壅阻也,实可下之。舌黄者,湿气乘心,土色外现也。下之腑实,湿气内泻,则黄自去。

  腹满九,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十七,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宜大柴胡汤。

2 本条是腹满证,区别虚实者,就是教辩证论治也,虚则温之,实而泻之,虚不可实治,实不可虚治。本条也是在辩证虚满与实满。上条言腹满之脉证,本条言虚实与舌胎也。

按:此可以和腹满三对比。一虚一实,虚者温补,实者下之,温补与泻实。(下又有温下与寒下,还有经腑双解之大柴胡)

腹满十: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者,水寒木郁,肝气梗涩。而怫怒冲突,必欲强行,气转肠鸣,声如雷引,排触击撞,是以痛切,胸胁逆满。呕吐者,胆胃上逆,经络壅塞,浊气熏冲,则生呕吐。附子粳米汤,粳米、甘、枣,补土而缓中,半夏、附子,降逆而驱寒也。

1 上条之实痛,对比本条,虚寒之痛。本篇腹“中”寒气,皆是四声。水寒木陷,肝气梗涩,陷而冲突,必欲强行,气转肠鸣,声如雷引,寒则肠缩挛结,木冲击撞,必见切痛。乙木奔冲,胆胃上逆,则胸胁逆满,浊气熏冲,则生呕吐。

2 重点;附子配半夏,此乃先师之方用。也不知是谁胡诌,言附子反半夏,直到今天,附子与半夏,仍被误会,中医传承,对错不分,皆传下来,此实乃不读《金匮》之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