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凯歌的《志愿军 雄兵出击》,我打7分,给它打低分的最大缘由是:我透

 James5291 2023-10-05 发布于河北

陈凯歌的《志愿军 雄兵出击》,我打7分,给它打低分的最大缘由是:我透过电影,看到了陈凯歌太多的个人欲望。

首先,电影里的关键人物,3连副连长孙醒,居然由演技非常拉垮的陈凯歌儿子陈飞宇扮演。这除了让我看到陈凯歌想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欲望外,看不到别的。说实话,电影里随便一个新兵,都比这个副连长有威严和气派。

其次,在电影内容呈现上,陈凯歌也压根儿就没有控制好他喷薄的欲望:他什么都想表达,什么都想呈现。最后的结果是:他好像什么都讲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讲。

《志愿军》主要讲松骨峰战役,即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的一场关键战役。可陈凯歌却从决策层下决心、志愿军入朝,一直讲到松骨峰战役结束,38军得万岁军称号。对了,它还不遗余力地再次将毛泽东之子毛岸英牺牲的前后左右又讲了一道,呃,关键是“又”。

而真正的主核松骨峰战役戏份并不多,主核不明确的结果就是:电影整个看起来像是一个纪录片,还是按时间顺序拉开的纪录片,且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作为创作者,我们在创作之初就一定会明白的道理是:内容一定要有取舍,是根据主核而做取舍。但凡不能突出主核的内容,即便再出色,也要修剪到。显然,这门创作者的基础课,陈凯歌已经给忙忘了。

陈凯歌在电影内容呈现上的欲望的另一个体现还在于:他什么都想刻画好,结果反而没重点,皇帝雨露均沾的结果尚是“谁也没讨好”,陈凯歌啥都想拍好的结果也一样:啥也没拍好。

了解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都知道,这次战役,最大的亮点是两方面:亮点一,38军在抢占三所里、龙源里时,采用无线电静默(只接受信号,不发出信号),这种冒险的特殊作战方式是极其让指挥部紧张的,也是极其容易营造出其不意的。可这个环节里该有的紧张、惊险和悬念,在电影里完全没呈现出来。

亮点二,看过记录松骨峰战役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人都知道:松骨峰的惨烈,除了因为敌人对松骨峰阵地进行狂轰滥炸外,还因为驻守松骨峰的志愿军将士缺少武器弹药。

魏巍在通讯中反复强调3连将士没有武器弹药,他甚至直接出现了这样的字句:“最后,战士们的子弹都用完了……”

也是因为武器弹药匮乏,最后,将士们才只能和敌人肉搏。最终,松骨峰上牺牲将士的遗体中,最多的姿势是“抱着敌人腰的“”卡住敌人脖子的”“把敌人按在地上的”……

很遗憾,肉搏战这个环节,电影里也没有特别好的呈现。

第三,在除了自己儿子以外的选角上,陈凯歌也没把控好自己的欲望。流量是谁都想要的,可很多时候,尤其这种抗美援朝题材的影片,流量和真正的内容呈现,是会相冲突的。

陈凯歌对流量有很大的欲望,这很好理解,票房和流量是直接挂钩的。为了这流量,陈凯歌在《志愿军》里,找了好几个流量明星,比如黄晓明、张颂文、章子怡等等。

前面我说了,有时候,流量和真正的内容呈现,会相冲突。陈凯歌把这些流量明星请来时,他忽略了一个问题:这种代入性极强的主旋律电影,一旦和流量明星挂钩,将很容易出戏。

黄晓明饰演的113师师长江潮,在真实历史上是个果敢决断的角色,抗美援朝时期,他虽已是师长,却刚刚三十岁出头,他有着那个年代的意识形态,也有着那个年代青年特有的活力。可黄晓明演的江潮,却难掩油腻大叔味儿,这样的演绎,让熟悉历史的朋友多少有点“如鲠在喉”之感。

说到这里,想起了《高山下的花环》,那部电影每个角色的选择,都完全按内容来。这,也是这部电影能成为主旋律经典的原因之一。

以上这三方面原因,足够让我给《志愿军》打7分的低分。说实话,它很难让我不怀疑:陈凯歌是在打着主旋律的幌子,心怀不轨地割韭菜。对了,因为之前的海报事件的缘故,我怀疑:陈凯歌一方面想用主旋律割国内爱国观众的韭菜,一面又讨好美国方面、精美分子。嗯,这也是欲望。

控欲,是一门大学问。陈凯歌用一部电影教会我们:合理控制欲望的第一步,应当是做减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