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战学】蓝水风流

 西岳文化 2023-10-05 发布于陕西

作者\张战学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这优美的诗句把我对蓝水的向往推到了极致。蓝田地域是华夏文明最早的萌发地之一,闻名于世的蓝田玉名列“四大名玉”,以周礼“玉之美者为蓝”得名蓝田。作为古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蓝田是诸多历史名人的故乡,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遗存,公王岭蓝田猿人遗址,地下神宫辋川溶洞,王维别业遗迹等,陈忠实的《白鹿原》更是把蓝水流经的蓝田送上了史书般的高台,引无数国人神往白鹿出没的地方。蓝田其境山雄水秀川美岭阔,虽多有往来尤不尽兴,于八月时序,再走蓝田关环。


陈忠实笔下滋水的原型是蓝田县,白鹿原即现在灞桥区,相距蓝田十数公里。滋水又名灞水,源头在蓝田灞源,春秋时秦穆公为了炫耀其霸业,滋水改名为灞河,吸收浐河等流入渭河,而蓝田设县以来,或并入灞城县,或分设玉山、白鹿二县,或更名宁民县,终属西安市。陈忠实以古滋水的历史缘由将蓝田县称为滋水县,使《白鹿原》有更纯更实的一面。“玄灞素浐”出自西晋潘岳《西征赋》,其时途经浐、灞河赴任长安令时作的诗,“南有玄灞素浐,汤井温谷。北有清渭浊泾,兰池周曲。”所谓玄灞素浐,"玄灞"指与浐河相邻的灞河水深、且广,水色浑厚;"素浐"指浐河水清且浅。浐河、灞河均为“八水绕长安”之古水,滋水就是灞河的旧名,源流有倒沟峪河、清峪河、流峪河,清河就是灞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清河古名蓝水,源于商县和蓝田交界的好汉岭东麓,北流牧护关,折而西流至蓝桥入蓝田,继续西流先后汇十多条沟水注入灞河也即滋水。“万壑舒纹锦,千峰列画屏。雨余蓝水白,云断玉山青。”如今我们就走在邱处机(金)的《蓝田》描述的蓝河畔的群山之中。


西行秦岭山上花开山野沟谷满翠,云一样的光影芳华,引导着我们曾到玉山蓝桥,自然情致的玉山与人文情怀的王顺山就在这满目苍翠视野之中。驰名中外的公王岭蓝田猿人遗址就在这群山苍翠的山前,只是因封峪园门紧闭,我们只能在山前欣赏蓝田猿人遗址的田野风情,也算拜访过遥远的先祖。顺蓝水河悠悠西行,却发现一幽径去处悟真寺,寺依终南山北麓,岩崖峻峭曲水回环,茂林幽篁流云飞瀑,悟真寺是闻名中外的净土宗祖庭,自古即有"圣坊仙居"之称。

在我眼中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寺院,居然配得上"净宗根源"之称?唐时悟真寺的名字却是天下佛子无人不知晓。真令悟真寺大放光彩的是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善导大师号"终南大师",又因口念佛号随出光明尊称"光明大师"、"光明和尚"。贞观十九年善导重返悟真寺,住持弘法及建设,著书立说,往返京师大弘法化,写《弥陀经》十万卷,画净土变相图三百铺,三年赢得倾城归信,士女奉者其数无量。悟真寺为国际性的净土宗大寺,现存遗迹有晚唐至清末的9座灵塔和数种碑石,六朝至隋唐的4处像龛,神僧清虚熏香求祈的甘泉,唐明皇与高僧对弈的棋盘石,佛爷腰的北朝摩崖佛龛,碥梁的北宋苏舜钦刻石题名龛,以及灵龟石、定心石、车龙潭、黄龙潭等。


出寺进庵,城东普化镇王顺山下的水陆庵,坐落在一个形似卧鱼的小岛尾部,三面环水形似孤岛,侧有青山耸立,周有河水环流,所环之河即为蓝水。水陆庵以保存古代精巧罕见的彩塑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第二敦煌"。水陆庵本是古时悟真峪北普陀兰诸庵内的水陆殿,庵毁后人们便把这叫做水陆庵。据《蓝田县志》及碑所记载,水陆庵系六朝古刹,唐时与上、下悟真寺组成了一个佛寺群。整个院落显得清幽古朴,彩色泥质壁塑是水陆庵的精华所在,所说壁塑也称“隐塑”或“影壁”,是中国绘画、雕壁合一的艺术形式,多以山水、花卉为题材,并施以色彩,形成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特殊样式,目前保存最大的壁塑群,壁塑全部在庵内的大殿里,共分为南北山墙、殿中正隔间两壁及两檐墙部分,共有大小不等的佛像3700多尊,当地人用“三十六斗菜籽”来形容其雕塑的数量之多,用“一部立体的连环画”来概括它别具一格的艺术价值。贾平凹这样评价关中名庵:独坐庵后,乱石如屋,苍柏森然,静观流水,生纹虚涵,草木精气入禅坐,妄想嚣烦世界,哪有几多境地。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诗,坐在庵后灵境与涤尘的石亭旁,静思“蓝田日暖玉生辉”,蓝水、蓝关、蓝桥,蓝关古道,蓝水何其风流?能把诸多的历史文萃汇聚,而华胥镇是中华始祖母“华胥”的故里和归葬地,上古华胥氏在此创建了华胥国,华胥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炎帝和黄帝的直系远亲,华胥作为华夏民族的祖先图腾,冥冥之中与着蓝田猿人遗址遥相呼应!蓝水所在称“蓝川”、“蓝河”,看着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河水,我的心头竟然涌出蓝田美玉之念,期望有意想不到的发现。缓缓的蓝水啊,你恰似给了我一腔柔情,愿在蓝桥上荡啊荡悠悠;旖旎的秦岭啊,我想在这里纯洁自己的心灵,行走蓝田留下的不止是蓝川玉山美梦了。


作者简介:张战学,笔名狄震,网名华岳青晨,法官,诗人,作者,行者,渭南作协会员,《作家前线》签约作家,曾用华山长涧客等作文学追梦人,创作散文、诗歌、小说等,行迹遍布九州,有《法悟》,《途说》、《行走的歌》结集。

投稿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